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毛泽东的红色御林军 揭开8341部队神秘面纱

(2008-07-10 17:22:43) 下一个




建国以后,在我军诸多部队番号中,8341可以说是最出名的,它在社会上的各种议论和传闻也是最多的,这些议论和传闻使得8341部队显得神秘以致离奇,甚至8341这几个数字也弄得人们“浮想联翩”。事实上,8341部队不过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起来的一支保卫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特殊部队,只是由于其工作性质的极其保密性而在外界看来有些神秘罢了。不过,由于这支部队在“文革”中的表现,以及在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中所发挥的作用,确实使得“8341”名传遐迩,人们对其的议论与猜想也并非是没有来由的。笔者曾在8341部队生活、工作(1969年12月至1981年12月),了解和经历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8341部队初建时只有1000多人,主要任务是保卫五大领袖。“文革”期间不断扩大达8000多人,警卫范围也大大增加。

  8341部队是中共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身边的一支警卫部队。8341是它的对外番号,对内叫中共中央警卫团。它是1953年以中央警卫师一团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当年6月9日在中南海正式成立。首任团长是张耀祠,政委是杨德中,张宏任副团长兼团司令部参谋长,王化宇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连龙为政治部副主任。

  8341初建时只有lOOO多人,主要任务是保卫五大领袖——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归公安部第九局领导。当时的公安部部长是罗瑞卿,九局局长是汪东兴,副局长是张耀祠。“文革”开始以后,8341部队改由中共中央办公厅领导,汪东兴具体负责领导、指挥。1969年我入伍时,部队人员已达8000左右,辖7个大队、36个中队。

  8341初建时警卫单位或目标较为集中,主要有玉泉山;新六所、中南海等地,后来扩大到北戴河、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等。“文革”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警卫范围更是大大地增加了,又多了昌平农场、北京植物园、花园村、东官房等地。

  1969年我入伍时,我们的警卫对象主要是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林彪以及其他政治局委员。那时,8341部队人数已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九一三”事件后,针对林彪一伙企图用飞机轰炸中南海、钓鱼台的阴谋活动,又成立了第八大队,即机炮大队,布置在中南海周围以确保其上空的安全,但时间不长就撤销了。

  8341部队的警卫工作组织相当严密,部队主要领导都有分工,毛泽东的警卫工作由汪东兴、张耀祠具体负责,警卫大队是一大队,中南海甲区的警卫部队是一大队的一中队;林彪的警卫工作由副团长张宏负责,警卫大队是二大队,警卫中队是二大队的一中队;周恩来因住在中南海,警卫大队也是一大队,警卫中队是一大队的三中队,由杨德中负责。其他政治局常委也都有具体警卫大队和中队及负责人。当时一大队负责中南海及周围地区,二大队负责毛家湾及周围地区,四大队负责玉泉山及周围的警卫,七大队负责北戴河中央首长疗养地及周围地区,五大队负责钓鱼台及周围地区,其他几个大队是机动大队。此外,每个警卫区又具体分为外围和内围,内围又分甲、乙、丙区。甲区的人可以自由出入乙、丙区,但乙、丙区的人不能随便出入甲区。

 上世纪70年代到过北京的人都知道或看到人民大会堂周围拉着线绳,有警卫站岗,行人是不能进入警卫区的。

中南海的红墙外也有固定哨和游动哨,当然还有便衣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除门口有哨兵外,门里还有警卫区,外人、生人是根本就进不去的。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住地周围及生活区还有多道门卫,无关人员,包括8341部队的一些领导干部不经批准和同意也根本不允许出入,这是严格规定的。8341的干部战士因工作需要出入中南海,哨兵认识的可以放行,不认识的要和所在连队进行联系,确保无误的情况下才能放行。

  “文革”中“三支两军”的表现和在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中的作用让8341部队出了名。

  8341部队之所以有名,主要是部队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的。8341部队的主要警卫、服务目标是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等地,这些场所是毛泽东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活、工作的场所,一般人不能出入,因此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这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8341部队的好奇。特别是在那个年代,毛泽东在全国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作为一支毛泽东非常关心、信任,并在他身边生活和工作的部队,这种特殊性必然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但我认为,“8341”引起世人的强烈关注,主要还是缘于“文革”中的“三支两军”和在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中所起作用的影响。“文革”中,全军部队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都参加了支“左”工作,8341部队也没例外,先后到北大、清华、新华社、北京针织总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进行支“左”。由于8341部队的干部战士直接来自毛泽东身边,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成为当时全军支“左”部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8341在支“左”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毛泽东及党中央的声音。由此,8341部队在“文革”中逐渐广为人知。

  而在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8341部队坚定地站在党中央一边,一举抓捕了“四人帮”极其死党,所起的作用更令世人瞩目。特别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在北京市举行的盛大庆祝活动中,8341部队同北京市各界群众、各部队一样上街庆祝了三天,在整个庆祝队伍中 8341部队的大旗最引人注目。而通常来讲,一般的庆祝活动8341部队是不参加的,“8341”的大旗更是不亮的;另一方面,除国庆等节日阅兵外部队是不允许全副武装上街的。但这次庆祝,8341部队是全副武装上的街,这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瞩目。8341部队的庆祝队伍受到了路两旁群众热烈的鼓掌欢迎,有人甚至喊出了“8341万岁!”的口号,其场面就像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

  我觉得这些都使8341部队得以声名远扬,世人瞩目。

FROM SOHU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