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頭的盡頭在哪裡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正文

我愛莒哈絲(2)

(2007-12-24 01:20:18) 下一个
最著名的莒哈絲著作,當然是首推她在一九八四年,也就是她七十歲的時候所寫的《情人》一書。她生命中幾段重要的感情被寫進她書裡而成為主角的只有兩個人,一個就是《情人》書裡所描述的中國男子,十五歲半遇到的第一個情人。另一個就是她在六十六歲時遇到的年輕法國男子楊.安德烈亞,她最後的情人。

可堪玩味的是,楊.安德烈亞是促成莒哈絲寫《情人》一書的重要關鍵人。莒哈絲曾經在《情人》一書大獲成功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因為她的情人楊.安德烈亞寫了關於他們之間故事的《M.D.》一書,M.D.也就是瑪格麗特.莒哈絲的名字縮寫。這本書描述了楊和莒哈絲之間的關係,從一九八O年夏天寫到一九八二年八月,主要是敘述莒哈絲因為酒精中毒而被送進醫院治療的過程寫起,敘述終點是楊描述了莒哈絲如何從病中清醒後出院,並在出院之後執筆完成了《死亡的惡疾》一書。楊並描述了自己如何日以繼夜的照顧莒哈絲,以日誌錄般地寫下當時他和莒哈絲相處的光景與細節。這本書在一九八三年出版,莒哈絲看了之後深受影響,她後來表示她讀了後感覺這本書很美妙,讓她透過書中描述清晰地看見了自己的身影。「書裡寫了我粗魯且蠻橫不講理的樣子,簡直是流露無疑,且這書是沒有經過任何修改的。就是那時候開始的,我想要回過頭來看我自己,好好地看我自己。我想讀自己的故事。想寫自己的故事。」

最後一任情人是啟動她寫第一個情人的重大關鍵。這真是機緣埋伏的最大巧合了。情人之間竟然可以暗中流年偷換,愛情激發的能量於莒哈絲是巨大的一種創作轉換。轉換成功,作者不會失心瘋,這是愛情的正面能量。情人給予莒哈絲完全的創作因子,因為莒哈絲愛的是自己。所有的一切必須以自己為中心。

愛會持續多久?

就寫作者而言,愛持續到停筆的那一天才消亡。

「這麼多年過去了,歷經了戰爭,飢餓,死亡,集中營,結婚,分居,離婚,寫書,政治,共產理念。他打了電話來:是我。我只想聽聽妳的聲音。她一聽聲音已經認出了他。她就說:你好!他還是跟以前一樣地惶惶然。」(《中國北方來的情人》)

「接下來,他已經無話可說。」然後他告訴她:「我像從前一樣地愛妳。我不能不愛妳,我到死都愛妳……」《情人》的結尾。讓人悵然的結尾。

這個中國情人是越南的華僑富商之子,聽說名字叫李雲泰,在一九九一年病逝時,消息傳到巴黎,莒哈絲還老淚縱橫地說她根本沒想到他會死。

多根深柢固且天真情懷的初戀震撼。

之後,垂垂老矣,已七十七歲的她停下手邊的工作,再度沉浸在往事的回憶洪流,回到湄公河的渡輪上,一個十五歲半的女孩和中國情人的日子。一年之後,《中國北方來的情人》一書誕生了。在《情人》一書裡,她還企圖不想承認這段愛,只在結尾時,她在船上暗夜忽然聽到蕭邦的華爾茲樂曲時她哭了。

但到了後面這本書,她卻一改《情人》版本,在書裡清楚地對中國情人吐出了小說裡、電影裡、生活裡,所有情人們無以迴避的字眼:我愛你。這句話像電擊一般地懾住了中國人的心,他掩住了臉。
在說出「我愛你」之前,莒哈絲還有段露骨的描述:
「我原想還可以和妳做愛,可是我已經對妳不再有任何慾望了,我已經為妳死掉了。」 ~ 沉默。
她說:「這樣也好。」
「沒錯,我再也不受折磨了,妳自己玩,讓我看妳替我做愛。」
她自慰了。在快感中,她喚著他的名字,中文名字,她和這個名字做愛。而他們彼此凝視著,凝視著,凝視到熱淚盈眶。
她和這個名字做愛。何等的情慾氛圍。
折磨,情人之間彼此關係高張之後,墜入的黑暗深淵。

七十七歲的高齡,還能如此回味初戀,莒哈絲情慾流動的墨水真是流到斷了氣方止。
莒哈絲曾經把這段祕密保存了半世紀之久,晚年卻一發不可收拾地連續出書。且公開說,她一生雖然情人無數,但這段愛情在她心目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他使我生命中的其他愛情黯然失色,包括那些公開的和夫妻之間的愛。在這種愛情中,甚至有種在肉體上也取之不盡的東西。」
中國情人,讓她愛戀痛苦難忘,卻也回饋成創作力道,並讓她初嚐名利雙收的滋味。莒哈絲的一生裡都必然得提及的一段深刻歷史,深刻愛情。
相遇至此,能量轉化,是最刻骨銘心的遭逢了。
莒哈絲在十八歲時回到法國,她曾說她兩年不近肉體,刻意地避開。不知是否是處於一種哀悼過往情人的心情與儀式的轉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