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曲家-南朝鲜人郑律成

(2009-02-03 20:21:41) 下一个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
  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这首歌曲的前身为《八路军进行曲》,1939年诞生于延安。1939年夏,词作家公木和作曲家郑律成完成了一部大型声乐套曲——《八路军大合唱》。是年冬天,这部套曲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由作曲家本人指挥首演,并于次年夏天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这部套曲由8首单曲构成,合着一个八字,集中表现了八路军的英雄形象和战斗精神。《八 路军进行曲》正是其中的一首。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被重新填词,更名《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 《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从此,这首歌曲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标识之一。
  或许人们并不知道,其曲作者郑律成原本不是一位中国人,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国际主义战 士。郑律成1914年生于朝鲜南部(今韩国)的全罗南道光州的一个贫苦家庭,原名郑富恩。由于他从小喜爱音乐,故改名律成。当时的朝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的奴役使郑律成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1933年,19岁的郑律成来到中国,进入南京的朝鲜革命军政治干部学校,成为以暗杀为手段的反日独立运动团体(义烈团)的一名成员。同时,郑律成坚持学习音乐。1937年秋,郑律成放弃了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背着小提琴,像许多中国的进步青年一样,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奔赴延安。
  郑律成在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抗日军政大学等单位学习、工作,并作有《 延安颂》、《八路军大合唱》等一系列成功的音乐作品。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朝鲜半岛也得以光复。郑律成和在延安工作的其他朝鲜同胞一道返回朝鲜。由于朝鲜南北割据,郑律成未能回到家乡光州,而参与创建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出任团长,并创作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军歌。1950年,郑律成又回到中国并取得中国国籍。在后来的30年中,郑律成作有歌曲《兴安岭上雪花飘》、《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绿色的祖国》以及歌剧《望夫云》、《毛泽东诗词五首》等大型声乐作品,直至1976年在北 京病逝。郑律成是一位成功为两国谱写军歌的作曲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