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理掠影

(2010-06-07 19:58:42) 下一个

我们在大理参观了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蝴蝶泉和洱海四个风景区,其中崇圣寺三塔风景区由崇圣寺和三塔两部分组成。



大理崇圣寺,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一代名寺“南中巨刹”--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经历代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了颠峰,有“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规模,历代享有“佛都”美誉。它曾是南诏古国、大理古国时期的皇家寺院和政教中心,历史上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此出家为僧,在金庸的武侠名著《天龙八部》的笔下,段氏皇族出家的“天龙寺”,就是今天的崇圣寺。它曾以五大重器闻名于世:“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今天五大重器仅存“三塔”一器,另外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2005年崇圣寺恢复重建,重建后的崇圣寺海拔2,199米,占地600亩,西依苍山应乐峰,东临洱海万顷波,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约占古代崇圣寺建筑面积的六分之一)。

“崇圣寺”,“崇”的是何方“神圣”?“雨铜观音”。据考证,崇圣寺的主尊是充满神话色彩的“雨铜观音”。传说,崇圣寺建成后要铸观音像,哪儿找这么多的铜呢?忽然老天下起了大雨,那雨全都是铜。于是便用这些铜铸成观音像,名为“雨铜观音”。老天下铜雨,是神话。据说是南诏清平官郑买嗣凑合了十六国的铜所铸。《南诏野史》记载:崇圣寺的雨铜观音像铸成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是一尊鎏金观音立像,头著宝冠,细腰跣足,左臂下垂执甘露瓶,右臂上举,袒胸下裹薄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可惜此像留存了一千多年,却毁于“文化大革命”)。从寺院来看,崇圣寺建成伊始就是一个观音的道场。以寺名就可以看出来,“崇圣”两字点明此寺崇拜的不是佛陀,而是圣,这“圣”即是观音菩萨(观音还有一种称谓是圣观音)。

1 尽管今日的规模大大缩小,走进崇圣寺,我们还是被它那气势宏伟、庄严秀丽的布局所折服。
DSC07069

2 此处为崇圣寺的龙脉。用一块长、宽各五米的巨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巨大的龙头埋在这三块“双龙戏珠”汉白玉石板的下面(因为龙头属阴,不可见光)。当年文武百官分列两行,拾级而上。
DSC07070

3 仿造故宫太和殿建造的大雄宝殿。当年崇圣寺为皇家寺院,南诏王朝和大理王朝在此殿中进行朝拜。一般寺庙的瓦顶材料用青瓦,只有皇家寺庙才可以用琉璃瓦。大雄宝殿左右各有一株菩提树(照片中只显露了一点点),均有数百年历史,传说当年达摩祖师曾经在此树下修行。殿中有极其精美的雕塑,叙述许许多多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可惜不允许拍照。崇圣寺庙中的雕塑又多又精美,只能留在录像中了(奇怪,可以录像,不允许拍照)。
DSC07054

4 罗汉堂。
DSC07057

5 殿内禁止拍照。远处拍了一张罗汉堂内部,这尊菩萨是韦陀吧?
DSC07058

6 弥勒殿。导游说男拜观音(谐音为“官印”,拜了观音可保升官发财)女拜佛(指弥勒佛),弥勒佛度量大,女人拜了弥勒佛,全家老少和和睦睦,家和万事兴,从此夫妻之间、婆媳之间、朋友同事之间关系融洽。
DSC07062

7 天王殿。身着白族服装者为导游。
DSC07067

8 转经筒。
DSC07059

9 金黄色物件为佛教法器。
DSC07060




大理三塔,三塔鼎峙,撑天拄地;玉柱标空,雄浑壮丽,为苍洱间的胜景之一。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大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呈鼎立之态,“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苍劲有力的“永镇山川”石刻汉字,每字1.7米,庄重雄奇,颇有气魄。最为神奇的是,三塔均没有地基,只有放在地面上的石质基座,历经一千多年,经历了风雨剥蚀和多次强烈大地震,仍然巍然屹立。公元1056年(丙辰年)农历五月初六大理发生大地震,史籍载:“城廓人庐尽圯,中塔(大塔)折裂如破竹,旬日复吉,安然无恙”。后面两座小塔被震斜,至今斜立,蔚为奇观。《大理县志》记载:“丙辰之变尽毁,惟三塔岿然尚存”。简直是奇迹,奇迹中的奇迹!

10 崇圣寺三塔入口。
DSC07045

11 远眺崇圣寺三塔。背后是雪峦万仞、镂银洒翠的点苍山。
DSC07048

12 崇圣寺三塔。千寻塔下是“永镇山川”石照壁。
DSC07075




13 崇圣寺风光。背景是洱海。
DSC07053

14 崇圣寺风光。
DSC07063

15 崇圣寺风光。
DSC07064

16 崇圣寺风光。
DSC07066

17 在崇圣寺远望洱海。
DSC07061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位于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羊苴咩城(今三塔附近),为南诏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城内街市繁华,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8 大理古城城楼。“大理”二字为郭沫若书。
DSC07091

19 大理古城城楼侧面。
DSC07081

20 大理古城街道,满街店铺。各位在云南购物可要小心了。举个例子,银器,卖给外国人13-17元人民币/两,外地人7-9元人民币/两,操云南本地口音者3元人民币/两。再举个例子,我问导游,60元人民币一个的缅甸玉镯是真玉还是假玉,导游答假的。不一会儿追上来一位男士,追问我导游说了什么,还恶狠狠威胁导游说话小心点。云南卖玉还有一个特点:先拉老乡关系,然后将高价品以十分之一左右的价格卖给你。我听说图便宜买来的全是假货,高价卖的也未必是真货。
DSC07084

21 正在织布的白族小姑娘。
DSC07089

22 总统兵马大元帅府——杜文秀帅府。咸丰六年,滇西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在此设立元帅府,并被推举为总统兵马大元帅,众多的军机大计由从这里呼啸而出的快马传递出去,声震山林。这是一个长期影响着云南历史的古老建筑群。
DSC07087





蝴蝶泉位于苍山第一峰云弄峰神摩山下,面积50多平方米,为方形泉潭。泉水清澈如镜,由泉底冒出,泉边弄荫如盖,一高大古树,横卧泉上,这就是“蝴蝶树”。每年春夏天之交,特别是4月15日,蝴蝶树芬芳引蝴蝶。大批蝴蝶聚于泉边,满天飞舞。最奇的是万千彩蝴蝶,交尾相随,倒挂蝴蝶树上,形成无数串,垂及水面,蔚为壮观。蝴蝶泉奇景古已有之,明代徐霞客笔下已有生动的记载。郭沫若1961年游览时,手书“蝴蝶泉”三个大字,刻于泉边的坊石之上。通过一个描述白族青年爱情故事的电影《五朵金花》,蝴蝶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中国民众熟知。

23 蝴蝶泉公园大门。
DSC07099

24 个人认为,蝴蝶泉公园里的蝴蝶园(大棚)喂养的蝴蝶比西双版纳和哥斯达黎加蝴蝶园的蝴蝶品种多且好看。一只停在小路路面上的蝴蝶。
DSC07112

25 一只挥动翅膀的蝴蝶。
DSC07111

26 另一只挥动翅膀的蝴蝶。
DSC07115

27 正在食盘就餐的蝴蝶。
DSC07108

28 蝴蝶泉。
DSC07117

29 蝴蝶泉,郭沫若的题字。
DSC07123

30 蝴蝶树。身着白族服装的少女是与游客合影的公园工作人员。
DSC07128

31 “观泉亭”,亦称“六角亭”。
DSC07131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 、“西洱河”、“西二河”等,因其状既似新月,亦像人耳,故名洱海。洱海海拔1972米,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3—9公里,周长116公里,面积25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5米,最深处达20.5米。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水光万顷 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自古及今,不知有多高人韵士写下了对其赞美不绝的诗文。

洱海是大理风景区的主要风景资源,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洱海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发祥地。我个人看法,相对北美山光水色,洱海实在是逊色不少,所以贴的照片不多,各位自行比较吧。

32 洱海码头,旅行社告知我们乘坐大型游船。这是我们乘坐的两千吨“大型”游船。
DSC07133

33 洱海码头全景。
DSC07136

34 洱海风光。
DSC07137

35 洱海风光。
DSC07159

36 游船停靠南诏风情岛。南诏风情岛是洱海三岛之一,被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项目之一,并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定点接待单位。游船停靠后,导游叫大家上岛参观一座汉白玉观音石像。山路窄,人太挤,天气又热,我们只得中途折返。这是南诏风情岛风光。
DSC07172

37 船上的“三道茶”歌舞表演。所谓大理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清苦中带着一丝幽幽的香味,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第二道是甜茶,先苦后甜,顿时分外甜润;第三道便是“回味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寓意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我喝了五十年茶,喝茶是我的享受,我想我不会活得那么累,喝茶时还去考虑什么哲理。
DSC0714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