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Beautiful

今天、昨天、明天,生活始终是美丽的……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第二波裁员

(2010-05-22 22:22:47) 下一个

一晃离开职场已有数月,因着一些原公司同事的厚爱,我依然得到了一些原公司的消息,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尽管知道有些事情迟早要发生,但还是依然有点惊讶其变之快,呜呼!

我曾工作过的两个部门已经消失了踪影,对其中那个我工作了很长时间的部门的消失,我还是曾经预想过的,觉得这是全球策略的一部分,也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效率;而另一部门被撤销并被并入别的部门,我倒是觉得这种做法有商榷的余地。如果我是经营者的话,我依然会让那个部门作为部门存在着,是为了让外界知道公司依然在有效运转,尽管困难重重。我不知道公司高层出于什么样的考量,也许是为了减少一个部长职位吧,也许另有我这样的人们看不懂的考量吧。两个部门虽然销声匿迹了,可原来的两位部长依然还是部长,只不过成了别的部门的部长,让人看来甚至还有点升了官的感觉。同事们说,组织机构变了,可是其中的内容与本质还是没有变。是啊,变必然伴随着痛,要真正地变,阻力重重。

还有,就是离上次裁员才4个月,第二波裁员就滚滚而来了,而且要在5月底全部搞定。选择退出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产品卖不出、一直在靠总部补血的公司能够维持多久?总部会给一个无底洞一直补血吗?第二波裁员肯定还会来。既然不变革,不会有希望,而变呢,会有风险,但也会有一丝的希望,为什么不齐心协力好好地变一下,搏一下呢?这样,就是亡了,也亡而无憾呀。我等碌碌无为之辈都企盼真正的变革,以唤起人心,走出新路,可大人物们呢,除了难,还是觉得难,束手无策,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刚送走第一波人,留下的人们心稍微定了一下,第二波就无情地又来了,第三波、第四波……也许也会说来就来吧。

其实,日本公司中的员工是很好领导,也很好管的,因为他们听话,会按着规矩办事,一般不会出格,只要有好的领路人,整体的威力是很容易被发挥出来的,可是,如果那些领路人多了点私心,再加上缺了一点能力与魄力的话,底下的人再优秀,也会是无劲可使。

第一次裁员,大家客客气气的,是愿意走的人就走,有些人提交申请要走,还被婉拒。第二次裁员,依然是早期退职募集,虽然不是强制性地让你走,但也多了一点紧张,各部门的头与每个员工进行谈话,让你做决定走还是不走。

那个头认为你是他需要留下的人的话,就会告诫你,你提交早退申请的话,就当作你自己提出辞职处理,经济上得不到什么补偿。而你是他不受欢迎的人时,他就会告诉你,你提出申请,会拿多少钱,言下之意,你赶快卷铺盖走人吧。如果你不快点给他你决定走的答复,他就会一次、两次、三次……,不停地找你谈话,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你的意志不如他坚强,脸皮比较薄,松口了,他就赢了。

在他要让你走之前,其实他已经有了人事安排,早已从别的部门弄个他认为可以安心指挥的人进来了。起初,你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增加人?现在,你就心知肚明了。有做事能力、看不惯他的你走了,他会很舒服地一人独大,比以前更享受当头的滋味,因为没有人可以看懂他的失误了。因为是早期退职募集,而非强制性解雇,如果无论头儿们对你进行怎样的轮番轰炸似的劝说,你还是决意不走,那又会怎么样呢?

我给那个决定留下来的同事送去了鼓励,“做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不要轻言放弃”。人,有时候是需要为自己争一争的,当然要讲究策略与方法。争了,即便没有获得你要的那个结果,至少你努力过,争取过,至少让那些处置你的人也头疼了一下,不然,你的痛苦就是你一个人默默承担了,而那个施加痛苦于你的人则还是春风得意,心无顾忌。

看看公司的现状,想想过去的时光,员工们自身是不是也有责任?如果员工不胆怯、软弱,我们的工会是不是就可以发出强劲一点的声音,对管理层起到相应的制约作用呢?那些不怎样的公司高层还能稳坐那么久吗?

裁员风一刮,人心惶惶,每个人都不得不做选择,无论怎样,希望那个选择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既要认清现实,也要希望未来,调整之后,继续斗志昂扬地上路。祝福撤走的人们,也祝福留下的人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