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碰上了印度“愤青”(原创照片)

(2008-01-27 01:38:58) 下一个
在世界各地旅行还从来没有碰到过对中国人有敌意的,至多是莫名的歧视或不屑一顾。然而两星期前在印度出差却让我体味到印度社会中对中国的敌意元素。

印度是个高度等级化的社会,Caste system 至今在人们心中及社会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受过教育和未受过教育的差别远远大於中国人的概念范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就在今天印度40%的成年人不识字。大多数印度人都没出过自己居住的邦。印度以其多元化的民族结构和二十几种官方语言出名,了解之后才知道,这就象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各小国有自己语言,制度。印度在被英国殖民前从来没有统一过。但是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印度社会给人的印象还是很和谐的,也许也是等级制度的结果。安于现状,“法官的儿子总是法官,贼的儿子总是贼”。

与印度的同事们聊起来,不免会把中国和印度相比较。以后会慢慢整理出头绪来与大家分享。他们中很多都来自与印度南部,吃素为主,性情温和,不象北印的人好斗。从他们身上自然很难看出对中国的敌意因素。Bangalore 的IT 精英还是见多识广的。不少还是来自最高等级婆罗门的。

在上周末去Mysore参观的路上,开始与为自己开了一星期车的司机攀谈起政治。(印度租车包括一个司机)。在谈到印度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时,司机侃侃而谈。尤其是中印关系(他以为我是新加坡人,因为我搭乘的是新加坡航班),这也让我着实了解了为什么不少印度人对中国没有好感。没想到印度愤青就在身边。 听他的论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 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并以此加深两国矛盾,钳制印度
- 中国口上说支持亚洲多极却反对印度联合国入常
- 中国是印度独立以来最近一次战争的敌人

说白了,中国是印度强国路上可看得到的最大绊脚石之一,因为印巴冲突对於印度来说就象中国的台湾问题。细心想来,在中国大众中还很少有人对印度有敌意或戒心,大家都不当回事儿。没有人对同印度之战有多少印象,谈得多的是韩战和越战,当然还有抗日。是不是中国愤青的反日情绪也出自同样的逻辑呢?

听到印度愤青的一番“高论”,我倒没任何兴致反驳或争论,等哪天更多的印度人走出国门来中国看看,听听中国人关心的议题就不会这么钻牛角尖了。如果说开放后中国人的自信心在慢慢成长,那印度大众的自信比较起来还更有待提高,也许是因为当今的印度社会还是相当闭塞的。

出现愤青的最终因素看来还是国家不够强大,以至只能通过宣泄来表达不满,而不是用经济政治军事手段来达到威胁就范的目的,无法通过文化的交流来达到沟通和理解。

2006-12-22
以下是06年底在印度 Bangalore 所照的几张原创照片。

晨曦中的菜贩子






汽车总站



站前市场



中心绿地



政府部门只用老牌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