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世界

“蟋蟀哥周游列国记”是自己写的旅游“报告”。里面是蟋蟀旅游过的二十几个国家的游记,介绍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也展示了大量的照片。
正文

伊斯坦布尔

(2004-01-09 12:38:57) 下一个

伊斯坦布尔

 

公元前658年拜占庭国王在波斯普鲁斯海峡欧洲部分殖民,移民为多立克人。由于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商业中心。公元前513年被波斯王大流士(Darius,两河流域的统治者,曾经也举兵进犯希腊)占领。城市后来跟罗马结盟,在经过无数次的野蛮民族的侵袭后,这里开始慢慢显得不景气了。这期间拜占庭又日益强大了起来,在公元324年时终于迎来了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大帝在这里建立了新罗马帝国,并将这座城市称作为君士坦丁堡(Konstantinopel) 自此到以后的几百年时间里,这里的文化被称作拜占庭文化。(左图为欧亚大桥)

 

六世纪末,西方天主教试图解放耶路撒冷异教徒的思想,这种愿望终于在公元1096年得以实现。这就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其关键的一环是当时拜占庭皇帝给教皇Urban发了一封求救信。其原因是来自东方的威胁。就是这封信让东西方打了200年的仗,每次东征都是一次文物大浩劫。 无数的艺术珍品被掠夺,艺术建筑被毁坏,人口也巨减。

 

 

强大的土耳其人在1453年5月23日早上终于在年仅23岁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下一举攻克了君士坦丁堡。从此这里不再是西方基督教的国度,而成为了穆斯林的天下。君士坦丁堡在被攻克后又有了新的名字,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它是"eis ten polin"的缩写,意为:"进城"。

在穆斯林进城后,教堂被改成了清真寺。这里也成了东西文化的大熔炉。清真寺内能看到十字,也能看到教堂所独有的彩色玻璃,甚至体现基督世界的精美的马赛克壁画。

土耳其人应该感谢他们伟大的建筑设计师希南(Sinan),是他为伊斯坦布尔设计了宏伟的清真寺,桥梁以及宫殿。这是一位了不起的传奇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甚至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家,画家,建筑家米开郎基罗更胜一筹。前几年伊斯坦布尔大学和政府准备维修一座希南设计的拱门双层桥,当要施工时才发现根本无从下手。因为随便拆掉哪块都会引起桥梁的倒塌。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了希南藏在桥中的信,信是给后来人的,信中这样写到: 我知道现在你们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可要维修我的桥你们还必须看我的设计方案。因为我不是一般人,我是希南。 后来人们果真按照他的指示将大桥修复。在后面的讲解中我们会频繁地见到希南的作品。(左上图:索菲亚教堂里的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壁画)

 

左图便是著名的索菲亚教堂,你看它象教堂吗?分明是座清真寺:)这座巨大的教堂是由君士坦丁于公元325年下令修建的,在后来的战乱中教堂被毁,后来又由查士丁尼皇帝在公元537年时又下令重建。 直到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它才结束了900多年的教堂历史。穆罕默德二世下令砸毁了教堂内的雕塑,并将壁画用石灰浆覆盖,将索菲亚教堂改成了清真寺。我们现在看到的四个大尖塔当然是后来修建的。现在的索菲亚教堂既不再是教堂也不再是清真寺,而成为了索菲亚博物馆。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拜占庭时期艺术风格的作品,也可以欣赏它的建筑结构。

 

索菲亚教堂已经成为了伊斯坦布尔甚至土耳其的标志建筑了。土耳其是地震多发带,而经过一千多年的岁月索菲亚教堂却一直屹立着,后来科学家在计算机上做了地震摹拟试验居然发现此教堂能抗7。5级以上的地震。奥妙在哪里?原来建筑师采用了新型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有较强的伸缩性。而采用的三角穹拱结构不仅使教堂显得优美而且更加坚固。

 

 

如果要参观土耳其最大的清真寺,那还得去看"蓝色清真寺"。它就位于索菲亚教堂的前面不远处。左上图就是蓝色清真寺的院内,左二是后门,第三张是寺里的碑林(有点象少林寺塔林),最后一张是清真寺内。从远处看蓝色清真寺很象索菲亚教堂。

凡是去过伊斯坦布尔面对着这雄伟建筑的人都会发出惊叹,惊叹那高耸入云千细的尖塔,那巨大的穹顶,那奇妙的建筑风格和花一般温馨的色调。从Galata大桥或从金角湾远眺蓝色清真寺更有一番味道,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拥有六个尖塔的清真寺。清真寺原名为Sultan-Ahmet清真寺,这座寺庙由伟大的希南的学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的。清真寺始建于1609年,只用了10年时间就大功告成,正好是赶在苏丹Ahmet去世前一年竣工。当时麦迦的清真寺也有六个尖塔,为了表示麦迦的绝对领导地位苏丹不得不在麦迦清真寺处修建了第七个尖塔。清真寺内有260扇窗户,都采用了教堂的彩色玻璃,四周却均为蓝色陶瓷片装饰而成,"蓝色清真寺"故而得名。据说一片陶瓷片可以卖到3000美金。清真寺被围墙包围,从三个精致的大门可以通往清真寺内院,地面为大理石铺设,行走其间感觉清新典雅。清真寺内地上均铺有红色拱形图案的地毯,这些地毯都是新地毯。说到地毯算是在土耳其长了见识,在后面我会专门再提一提。

圣坛总是面向麦迦,入清真寺必须脱鞋。女人不能短袖或穿短裙入内,这规矩跟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一样严格。清真寺内面积巨大,可以容纳很多人。在做祷告时男女是分开的,入寺前必须净体。每当祷告时间,清真寺尖塔上就传来了阿訇的颂经声,以前是人站在尖塔上颂经,如今已该用喇叭了。

 

这是竞技场的方尖碑,前面的是砖砌的

 

伊斯坦布尔,索菲亚教堂和蓝色清真寺

托普卡普宫(Topkapi Palast),这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中心。也是土耳其最神秘的地方,跟中国一样土耳其皇宫也选宫女,可挑选宫女要比我们严格得多。

 

首先要求花容月貌的14岁的女子,然后要学几年的礼仪和刺绣,宫中的规矩也非常严格。一般宫女进去了就永远出不来了,也没人知道里面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因此托普卡普宫一直显得非常神秘也非常阴森。如今的托普卡普宫已经是一个博物馆了,馆内展示了许多珍品,如苏丹那镶满宝石的匕首,汤勺钻石等。这也是最让蟋蟀动心的两件宝贝,说起它们来还有一段故事呢。那么下面蟋蟀就专门为这两件宝贝给大家做个讲解:)

 

这把著名的苏丹匕首甚至有部专门关于它的电影问世,这是1746年穆罕默德一世曾想赠送给纳迪尔(Schah Nadir)国王的礼物。当土耳其代表团到达巴格达的时候,正好赶上波斯的一场血腥的革命,在这场运动中沙阿(Schah,波斯地区的国王称号)不幸遇难身亡。于是代表团带着穆罕默德一世的所有礼物又折返伊斯坦布尔。

这把匕首35公分长,镶满了宝石。刀鞘两侧还装饰了景物写生,图有点小可能看不清楚。在刀鞘中间的那个图案为一个水果篮。手柄上镶嵌有三个巨大的祖母绿宝石,每颗祖母绿周围又镶嵌有钻石。在刀柄最顶端为一颗八角的祖母绿,打开盖子里面是一只表。这也许算是最古老的多功能刀了吧。

下面这颗名为汤勺钻石的大宝贝更了得,七七四十九个切面,重达86克拉。为世间最大的钻石了,关于它的传说有许多版本。其一: 一位穷渔夫在垃圾桶里拾到后不识金香玉,于是在集市上的一个珠宝商处用它换得三个汤勺。汤勺钻石因此而得名。

其二: 更加令人可信的传说。1774年一位名叫Pigot的法国军官在马德拉斯购得此物,然后将它带往巴黎。在巴黎几经倒手后,最后被拿破伦的母亲得到。后来她又不得不将它卖掉,因为她试图通过赎金取得儿子的保释。后来以15万杜卡特金币卖给了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后来这位行政长官被控叛国罪,由Mahmut二世接替了他,至此这枚最大的钻石又回到了奥斯曼的手中。

参观托普卡普宫时,这两件宝物都是公开展览。游客可以一饱眼福。当你面对它们时,你会明白一种感受:欲望 :)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托普卡普宫里的宫女生活,她们都受过良好教育。右上图是苏丹宝座,跟我们满清时代的御座相似,体现出一种游牧民族的特色。宫内还有许多珍藏,如水晶,中国陶瓷以及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头发和金足印。不过穆罕默德的脚也实在大了一点,不好说他穿多大号码的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脚要比木铁柱的大老了去了:)

 

 

这不,刚听到汤勺钻石的传说蟋蟀就赶赴伊斯坦布尔的Basar(集市),也想试试运气,看看能不能也弄个大钻石回来。不求碰上个汤勺钻石,弄个挖耳勺钻石也成啊:)

伊斯坦布尔的Basar很大,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里的小生意人都能操持几国外语,而且十分流利。Basar上大多为手工制品,如匕首,手枪,各种刻有经文的盘子,水烟,鼻烟壶,甚至还有阿拉丁神灯。逛着逛着居然对讲价上了瘾,这里的人跟阿拉伯人一样很能宰人的。

店主看到老外都会拉住你的胳膊让你进他的小店,看见我首先用日语招呼。见我没反应便用韩语招呼,最后用中文说句: 你好! 在把客人拉进小店后,他们就开始狂吹。当然我都是用德语跟他们交谈,他们能宰人我也不含糊。他十倍地把价钱往上台,我二十倍地往下压。最后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只好放我走。这时我心里才有数,这些东西到底值多少钱。于是走到另外的小店买下:)交易后店主都举起大拇指叹道:中国人民真行!

在集市上我买了一把土耳其匕首和一匹铜马。图中的那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左轮枪是在德国买的。

 

不过有时候也能遇上顽固的店主,我在一个小店看到了一盏阿拉丁神灯喜欢得不得了。那家伙定要70马克,本来这70马克的确也不算多。因为这灯都是用手敲出来的,换在德国还不弄你个200马克才怪。可砍价上了瘾的蟋蟀跟他斗了许久,最后店主不理我了。这时我才满脸堆笑地付了银子,店主给我拿口袋时鼻子里还在不停地哼哼。也不知道是他今天遇见我不高兴还是遇见了什么其他倒霉事,少见少见:)

 

哦,对了。旁边那个汉白玉的维娜斯雕像不是在土耳其买的,是在梵蒂冈弄回来的。这阿拉丁神灯我就点过一次,非常有意思。一个黄豆大小的火苗扬着,我端着它从这屋走到那屋。然后使劲擦它,到了也没擦出个妖怪来:)

我看今天就到这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