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官员为何怀念“没有网络的时候”?

(2008-02-01 15:55:04) 下一个
校长找县长签字要国家助学金被拘,陕西绥德县委宣传部徐部长接受《南方人
物周刊》认为,这本来是件小事,只是一些误会而已,没想到在网上会引起那么大
的争议。“网上一些人是在胡说八道”、“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
么说就怎么说”。(见1月30日《南方人物周刊》)


是啊,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没有网络,“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没
有网络,其他宣传工具又掌控在自己的手上,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网络,百姓
没有发泄的渠道,官员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没有网络,刁民“妨碍”县长办公,别
说是拘留,就是判刑也无妨…… (博讯 )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理性,政治人也不例外。当官的,谁不希望“民可使由
之,不可使知之”?谁不希望天下舆论只唱太平调?谁不希望只当太平官,当 “太
上皇”,一掌遮天?所以,徐部长怀念过去没有网络的“好”时光,是完全可以理解
的。只是,作为人民公仆,作为宣传官员,如此评价网络,看待民意,觉悟太低,
与人民的要求距离太远。


网络是什么?网络有偏颇,有过激,也有谣言,甚至有犯罪,但其作为芸芸百
姓获取信息、发表思想、监督政府、通讯娱乐等最主要的工具,其积极意义是毋庸
置疑的。它的草根性、自由性及普及性,使其成为时下主流的、影响最为深远的
“电子民主”,被寄以厚望,它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听取原生态民意、提高执政水平的
信息源。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公开表示自己非常关注网络,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去年一
月的集体学习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
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


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徐部长居然妖魔化网络,怀念没有网络的日子,说明什
么?说明他畏惧民意,害怕舆论,不愿接受监督。这种官员,思想还沉睡在封建时
代,根本没有与时俱进;这种官员,情为己所系,利为己所谋,哪有执政为民的影
子?这种觉悟,如何能为党组织管好宣传工作?值得怀疑。


其实,憎恨、惧怕网络的官员还不少,像动辄删除、封杀,甚至追查、打击发
帖者就是具体表现,只是他们没有像徐部长说出如此不得体的话。在互联网时代,
要用何种心胸、态度来对待网络民意,对待新兴媒体的舆论监督,的确是一道前所
未有的政治命题。把网络当作敌人的“冷战意识”要不得,打击行不通,逃避也不是
办法(怀念没有网络的日子,只能聊以自慰罢了),惟有积极面对,努力履行自己
的职责,自己做得最好,让民众无可挑剔,让网络无话可说,这才是至高境界。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