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休憩栈

欢迎您来心灵休憩栈歇歇脚。
正文

摩西说外国话──译经略史与轶事(四)

(2008-06-23 10:33:32) 下一个

摩西说英语

 摩西说英语可是一段迫害沧桑史。首先必须提到十四世纪的约翰·威克里夫。由於他在学术上有杰出的表现,这份表现成为他分享信仰的工具。当时的罗马教廷十分腐败,他大无畏地指出神职人员已经偏离了神的话语,并且呼吁教会要恢复圣经应有的地位。

 威克里夫最重要的教导是,强调圣经是绝对权威,诠释圣经不是某人或某个组织的特权,凡心存谦卑的信徒都可蒙圣灵光照明白圣经。不但如此,他主张人是靠著信心得救,而圣化的行为乃是信心的证据,他并没有把信心与行为一分为二,而是如同使徒雅各所说,行为是信心的表现。

 他的洞见显然侵害到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与教廷架构;讲穿了就是,他侵害到教廷的基本利益。主後1377年,他被教廷指控是异端,那年代的人若是被戴上异端的帽子,大概就是死路一条。然而,由於他的声望以及英国国王力挺,再加上当时罗马教廷正面对四十年的分裂,无暇管这档事,所以他得以善终。

 威克里夫不擅於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但却是出色的拉丁文学者。他不是一开始就著手译经大业,而是从写福音单张开始,大约在主後13821384年间,他完成了英文圣经的译作。

 到了十六世纪,情况仍没有改善。罗马天主教会认为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读圣经,会因误解而离经叛道,所以严禁一般人读经。这看起来似乎是很好的理由,但是他们动辄逆我杀人,可见不准读经的规定不但是出於骄傲,更是出於怕人民读经会威胁到教廷的控制权。

 英国人丁道尔常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读圣经,在圣灵光照之下,对真理的认识让他看到教廷的腐败,以及神职人员对神话语的无知。於是,他决心要把圣经译为英文。面对著那些对神话语无知的神职人员,他曾说过一句名言:「倘若上帝给我足够的年岁,不消几年的时间,乡下年轻的农夫都能比你们对圣经的认识还要多。」

 由於对圣经的执著,他卅岁就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到处流亡,一生飘流海外。然而,透过对福音的直觉性,他晓得圣经书写与翻译的语言十分独特──是日常使用的口语,而不是艰涩的语言。他在流亡当中,翻译圣经,头版英文新约圣经在主後1526年出版。

 他的一帮朋友为了神的话语能够传到英国,冒著生命危险运送圣经到英国,其中一些人因而丧生。当时英国主教杜士高严禁群众阅读英文版圣经,并且邀请学者莫耳做他的打手,批评丁道尔的翻译错误百出,不堪阅读。丁道尔回应,个人能力有限难免有误,但是欢迎改正。有意思的是,後来到如今仍是许多人热爱的圣经版本英皇钦定本圣经正是依据丁道尔的译文『修正』(这是另一个小故事,待会再说哟!)。

 同时代的马丁路德对译经的看法与丁道尔雷同,他说:「你必须走出门,找家庭主妇、街上玩耍的儿童、市集里的普通老百姓交谈。观察他们说话时嘴唇的移动,并且就照那个方式翻译。那麽他们就会了解你,明白你在对他们说德语。」马丁路德为了把圣经译为德文(他译的新约德文圣经在主後1522年出版),深入百姓街坊生活,举个例:为了明白摩西律法的献祭仪式,他还特地请屠夫宰羊,为的是能够研究它们的内脏。

 尽管路德的德文译本圣经和丁道尔的英文译本圣经展现出富前胆性、语言更新口语化的翻译,英皇钦定译本圣经发出流畅悦耳、雄伟的声响,长达近四百年。在说英语的世界中,这本圣经译本是人们最经常购买(不晓得到底看了没?)的译本。受洗没多久,我手上也有一本,但是看得十分吃力,最後怀著敬畏的心,把它高束之高阁。

 英皇钦定译本圣经的译者有四十七人,他们在伟大的学府和皇家宫廷豪华环境之下工作,大量倚赖丁道尔的译本。我可没有诬陷他们哟!有人用电脑统计两本圣经的异同,结果是新约圣经中有百分之八十三相同,旧约圣经中有百分之七十六相同。也就是这些所谓的学者专家的精英分子,取走四分之三以上的内容,并且巧妙、彻底地改动语言的口气,把丁道尔的农家子弟的普通英语,改成皇家宫廷的雄伟、庄严的演说。

 就总体来看,这四十七位译者(其中许多人是主教)生活在安舒的环境,抄袭丁道尔的译本,而这可是丁道尔在八十五年前,在英皇追捕、驱逐的情况下,单枪匹马一人独力完成这份作品的。然而就这样,英皇钦定本圣经成为西方世纪的文学经典著作,却以丁道尔的农家子弟做为牺牲的代价。不但如此,可怜的丁道尔并没有善终。他被人出卖,以异端的罪名被捕定罪,最後被绑在木头上烧死。

 教会又等了四百年,才等到另一位拥有丁道尔热情的译者,把圣经译成「农家子弟」读得懂的语言──英文白话文圣经。自此,英文版圣经如雨後春笋出现,单是廿世纪出现超过七十五种新约英文译本。圣经学者戈登·费依和道格乐思·史督华在《读经的艺术》第二章,对圣经直译、等义活译、意译给予不少平易的简介,并且还在选择圣经译本上给予深入的建议,值得一读。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