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计划生育生育应适可而止(1-3)

(2008-03-10 14:37:13) 下一个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应适可而止(1)

作者:水寒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口总量没有大的变化。中国夏商西周三朝,人口在1100万到1400万范围内摆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人口两千万,到清朝中期人口仍然是两千万。就是说这四千多年间人口总量一直在2000万到8000万之间波动。中国人口是在清朝中期后才呈指数增长的,到1901年,中国人口才达到黄金数量4.2亿。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口增长会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都在减少,美国、加拿大例外(因为有移民)。我跟日本人谈起中日关系,我说中国担心日本的军国主义。他说日本才害怕中国呢,中日友好绝对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现在日本人口在减少,没有扩张的必要了(本世纪初日本人口增加很快,而领土狭小,因此扩张到大陆的欲望特别强烈),今后肯定需要劳力,只能从中国引进劳力,根本不构成对中国的威胁。台湾、新加坡、香港、韩国等亚洲地区出生率也在降低。台湾甚至考虑立法规定40岁以上的单身要多交税(戏称单身税)。新加坡总理今年的新年贺词就说希望年轻人猴年多生小孩。中国和印度还处在指数增长阶段。要是只考虑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和目前的生活区域的话,确实有限制人口的必要,但要是从民族长远看,值得重新考虑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因为到下一代人,就算打死他,他也不想多生小孩(现在很多高学历和高收入的人就已经没有多生育的愿望,甚至选择独身),人口自然会减少。而中国目前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大片土地因缺水而空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加,将水量丰富的西藏的水(目前都流入印度和东南亚)中一部分引入黄河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有大片腹地(不过到那时可能已经用不着南水北调了)。再说,现在西方国家人口都减少,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必将引进大量人口,这些人口从何而来?俄罗斯远东有资源丰富的广袤土地,但其人口却在减少,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何人去开发西伯利亚(现在俄罗斯对中国人涌入西北利亚就爱恨交加)?中国在人口上做好准备了没有?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发达国家引进人口并不象以前那样在乎种族(事实上全世界各民族起源单一,所有男性起源3.9万年前一个男性祖先,并不是白人一个祖先,亚洲人一个祖先,黑人一个祖先)。美国每年接受一百万移民,90%是蓝领工人,而高科技人员只有十万左右;还有积累的数百万非法移民也全是蓝领,现在美国总统准备将这些人合法化。今年哈萨克斯坦就已经开始从中国引进农民了。二、三十年后,俄罗斯不得不向中国移民。

边界是暂时的,人口是长久的。当年苏联和日本曾想将中国东北国际化(日本曾在东北造成千里无人区),后来没有成功,何也?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功劳?都不是,是张祚霖一车皮一车皮从山东和河北运逃荒人去,造成既成事实,就这么简单。以前对土地看的不是非常重要,中国和印度之间以前根本没有划分边境(也没有必要),现在边境竟然成了双边关系的大事。以前开荒围湖,现在竟然要退耕还林了。因此对问题要动态看,不要停留在老眼光。对中俄边境问题要灵活看,今后在远东生活、开发的必然是中国人而不是俄国人。俄罗斯以前有1.58亿人口,现在只有1.55亿了,50年后将不到1亿人口。俄国总统今后为了从中国引进人口发展经济,将会千方百计搞好同中国关系。加拿大吸收移民是正确的,但其移民政策对中国、印度过于苛刻,中印很难大量移民到加拿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想去加拿大的人也会减少。到那时,加拿大想引进移民,中国人还不愿意去呢。因此,加拿大应该放宽移民政策,不过加拿大确实还得考虑对新移民的吸收能力,否则经济将被拖垮。

游牧社会时期,需要数百里才能养活上万人口;农业社会只要数十里就行;工业社会需要土地更少。现在确实存在着人口问题,人口对环境的破坏力也确实很大,但只是暂时的。老是将一些历史、自然问题也归因于人口,其实是荒谬的。比如说将黄河的问题也归因于人口,黄河可是黄了几千年了。要知道中国人口过去一直是几千万,就算这几千万人没事干,每天琢磨着破坏黄河,也没有这个能力将黄河水弄黄。新疆古代气候很好,娄兰古国文明发达,现在新疆大量沙漠,缺水严重。有人也将这个归于人口增多破坏环境所致。但自从1987年原娄兰古国区域降水量年增,总不能说是环境保护的好吗?地球大气候的变化而已,就象冬天心情差,春天心情好一样,人在大自然面前其实是很渺小的。虽然现代一些人为因素造成了一些物种的消失,但大多数物种的消失是地球地质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总不能将恐龙的灭绝也归于人类活动吧。王力雄等人探讨环境保护,是应该鼓励的,但他们将近代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进行无限制的放大从而得出一个杞人忧天的结论。

所谓战争就是资料之争,以前人口少,抢人口为奴隶;后面抢土地。今后所谓资源之争,主要是能源之争,要是能源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好办,比如说中东、新疆缺水,要是能源是免费的话,可以从大海抽水到沙漠去。现在各主要大国科学家都在研究将氢用于能源,能源将非常便宜,直接从水中获取。就象我们现在笑古代不会用煤碳、石油一样,后人也笑我们现在是端着金饭碗讨米(从理论上看,太阳每天提供地球大量能源,地球怎么可能缺能源?)。要是说共产主义明天能实现的化,这种能源科研突破估计在今天下午就可以了。氦-3是氦的同位素,可以和氘发生核聚变反应,聚变过程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月球却有大约5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吨的宇宙飞船,即可从月球上运回大量氦-3,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能源一解决,能养活的人口更多,到那时各国领袖的第一任务可能是防止人口减少(生育率过低已经是新加坡总理头疼的大事)。

要是说今后从全球角度看还有人口压力的话,主要是非洲人口过多,非洲人口将占全球人口的40%以上,但因为生活水平、教育水平落后,非洲的人口素质将长期达不到今后的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水平。向发达国家提供合格的劳动人口的是中国和印度,而不是非洲。要是说非洲实行计划生育目前还有必要,中国是没有必要的。中国犯不着尽减少全球人口的国际义务。沿海国家非常担心全球气候变暖时,俄罗斯在窃笑(气候变暖将使俄罗斯大片冻土变成可以开发);当中国和印度在担心人口过多时,加拿大在窃笑(加拿大将有高素质的移民来源)。

印度人自豪地说他们虽然在近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挫折,但没有犯根本的错误,既没有犯俄罗斯经济的休克疗法的错误,也没有犯中国计划生育的错误。印度当时人口压力也很大,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到达8%的增长率,仅次于中国,但其经济结构比中国合理,印度企业全球竞争力比中国企业强),人口压力并不大,避免了中国今后的老年化问题,印度的后劲可能比中国要足。

中国民政部长李学举说:我国年龄结构转老不到二十年时间。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因此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

为了经济快速成长所付出的代价之一,是无法妥善兼顾家庭生活,使新一代的个人主义想法占据生活舞台,而家庭成员之间分享与扶持的空间日渐狭隘。社会发展所造成的高消费导致人们负担过重,而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使个人不太担心养老的问题,多数父母工作忙碌,从而没有多生育小孩的愿望,新一代观念在改变,保持单身、迟婚、少生育或不生育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男性的生育能力减低(几十年来男性精子数量已经减少了50%)。根据资料,北京市的总和生育率由1989年的1.305降到2000年的0.686,生育水平之低,仅次于上海。上海的生育率早已进入低水平。专家公布“2003年上海市18至30岁年轻人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时称,受调查者打算生育孩子的平均数为1.10,1983年进行调查时,人们的生育意愿是2.04个孩子(这个时候就已经没有必要进行计划生育了!)。这个数字20年来正在递减。上海目前是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中,出生率最低的地方,2002年只有5.4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负0.54%,连续十年负增长。而辽宁大连市去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74,创历史最低水平,也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此外,广州也宣布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去年出生率只有8.24%,而中国2003年全国出生率也只有13.37%。根据中国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22,比世界2.1的人口替代水平更低。专家估计,即使是次普查有漏报的现象,总和生育率也不高于1.8。每个妇女平均要生育2.5个小孩才能维持人口稳定。计划生育的惯性作用,中国生育率将长期保持低水平,专家预计中国以后再也达不到14.8亿人口。以后人口将逐渐减少。

中国城市和沿海农村想生育两个以上的人微乎其微。我有几个在农村的亲戚按政策本来可以生二胎,怎么也不准备要二胎了,其父母想方设法劝他们,也没有成功。可见这二十年的生育观念变化很大。上海等城市每年有大量的从外地的移民,但其人口仍然负增长。从电话中得知现在农村小学教育很成问题。以前每个村都有小学(每年级有二十个学生),但由于低生育率所造成的学生人数减少,绝大部分小学停办小学,这些孩子不得不走路到其他村上学(而这些小学往往没有住宿条件),至少四、五里路,多的十几里路。由于小孩太小,有些家长只好等小孩八岁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加上教育的不合理收费,家长教育成本很高,因此读高中的比例反而比八、九十年代更低,大多数初中毕业后就不再读书了。而广大农村青年正是中国的未来的主体呀。

现在是中国最后想多生小孩的一代(但生育愿望也不到2个,即使停止计划生育也不足以维持人口稳定),现在进行计划生育减轻现在政府和年轻父母的压力,其实是将这些压力转移到未来政府和子孙。是寅吃卯粮、寅吃辰粮,是严重“透支”!我自己以前就干过傻事,因为担心培养细胞太多,减少血清浓度来抑制细胞增长速度,经过这么一折腾,这些细胞再也长不好了。自然规律(包括人口增长)还是不要过度人为干扰,中国人口估计以后也难以保持增长了。非常滑稽的是,现在受到嘲笑的“超生游击队”将占今后劳动人口的很大部分,嘲笑者竟然要靠被受嘲笑者养老!因为“超生”所导致的巨额罚款和户口问题,这些“超生”人口刚出生就面临生存危机和教育危机,他们的素质受到了很大影响。而经济条件好,教育水平高的人群确缺乏生育愿望。

现在计划生育再不停止,以后社会问题将很大。还不计算独生子女因为“众星捧月”效应培养出来的孤傲、狂妄、自私性格给社会带来的损失。现在发达国家面临的老年化问题是自然形成的,容易解决,中国是强制进行的,今后问题更大,谁来养活庞大的老年人口?有人说现在存钱,今后自己养活,但存的钱不过是废纸一张,今后谁来将这些废纸换成财富?有人说以后有退休金,但退休金也需要年轻劳动人口提供。表面上看,未来一对独生子女夫妇要养活七口人(假设抛弃双方祖父母,只养活双方父母和自己以及独子的话),事实上远不止七口人!因为还有一些没有小孩的老人也得由社会供养,还是得通过增加税收到全部年轻人身上,间接还是年轻劳动人口养。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养活”的代价将会越来越高(包括医疗水平在内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国家角度看,老年人口比例不能太大。我们这个群体今后需要下一代养活,一旦下一代人口太少,我们这一群体所持的社会股票就会贬值,甚至成为费纸。比如说,本来100个年轻人养活20个老年人应该没有问题,但今后是20个年轻人养活100个老年人,就算这100个老年人存了一大笔钱,但需要这些年轻人才能转化成消费用品,还是要靠这20个年轻人的劳动。这100个老年人能存可供今后消费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比如说现在化了上千元买个电视,几十年后价值不到十元。就算买大米等日用品,几十年也变质了,也不值钱了。总之是需要这些年轻人来养。

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总共有1亿4000万人左右,到了2020年将增加到2亿4000万人,到2050年则增加到4亿3600万人左右(其时总人口不到15亿,而养老的负担增加了3倍!)。在21世纪上半叶后30年的老龄化压力之下,将会给现在的独生子女增加过多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步履沉重地度过自己的成年(养育下一代的愿望和能力大大降低)。

因为社会承担了很大部分供养老年人的责任,个人少了后顾之忧,现在有人不愿生育小孩了。要是大多数人都这样的话,其实是种自私的表现,一方面不想承担抚育小孩的责任,一方面又想将现在的财富长期保值甚至升值(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其实是在剥削别人的下一代。从个人角度看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可以实现,但从社会角度出发却是危险的。要是现在放松计划生育,所增加的新生人口今后不光是养活他们自己的父母,也是养活其父母的同龄人。因此放松计划生育所造成的暂时社会压力也应该由全社会分担,而不是单由父母承受,现在不付出,怎么指望将来退休金保值/升值。就算你没有小孩,但你为整个社会付出了税,其中额外增加的部分用于抚育、培养小孩,等于与作父母的一起共同承担了抚养小孩的义务,当然可以光明正大地以父辈的身份享受养老金。合理数量的高素质的下一代才有能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全社会生活水平,也就是将我们现在的投资升值,我们老年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但要是整个社会付出的太少的话,今后问题可大了。

现在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是因为中国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应该归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口高峰。等这个人口高峰一过,要是中国在创新力方面没有突破的话(今年排名还落后了11位),今后用什么强国,靠一些七老八十的人?

人类社会能够存在,是因为子孙世代相继,生命要延续。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历史上一直维持在几千万人口,“无后”所以"为大"者意义在此。孔门的孝的意蕴是丰富的。过去因为只有儿子才承担养老的义务,“后”通常指儿子;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后”当然包括男女。并且遗传学父母各为子女提供23条染色体组成23对。男性的Y染色体是来自父亲,这是父系遗传,姓氏的依据。但最近科研发现,人类线粒体都来自于母亲,也就是说由母亲传给她的女儿,女儿再传给女儿,所有传给儿子的线粒体都及身而没,不能再向下传递。这就叫母系遗传。线粒体是最大的细胞器,被称为“细胞的发电机”,为细胞提供能量,控制人的寿命,它能自行分裂,含有自己的DNA。线粒体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下一代的线粒体DNA一般仅来自母体,基本不受父体影响。只要在某个家族的一代人中没有生出一个女儿来,那么该家族的线粒体就此消失,再也不可能出现;而只要在某个家族的一代人中没有生出一个儿子来,那么该家族的Y染色体就此消失,再也不可能出现。因此从遗传学角度看,“后”也应该指男女。从全社会角度看,将我们这一代人视为一个群体,下一代视为一个群体,难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正确吗?古代所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在文革遭到大力批判,不也是现在梦寐以求的目标吗。对几千年形成的一些信仰不能因为短时的迷茫便全加以抛弃。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家庭,也就是社会以家庭为本。牢固稳定的家庭会造就牢固和富有凝聚力的社会。成家、生育是重要的人生目标,为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应该回归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位,重新经营亲家庭,重伦理的社会价值观。

法国人一直认为法语是最优秀的语言。法国人瞧不起英语,更何况西班牙语了。曾被人瞧不起西班牙语现在比法语风光多了。现在学/说法语的越来越少,学/说西班牙语的人越来越多,在美国尤其如此,法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加拿大也一样。法语衰败和西班牙语的兴起其实就是人口的变化所致。墨西哥等西班牙语的国家的人四个、五个地生,法语再优秀也比不过西班牙语。现在有人在讨论汉语、英文的优越性,事实上一点意义也没有,最终很大程度还是决定于人口。

请看今年6月份《北京文学》上的《老年悲歌》一文所反映的现状吧。《北京文学·精彩阅读》今年第六期所刊《老年悲歌--来自老父母的生存报告》一文,发表后,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文章简单提要:一个风烛残年的独居老人,年老力衰,不能下楼购买食品,不得已只能将每天三餐,减为一餐,生命在苟延残喘;另一个气若游丝的垂暮老人,因子女不能常回家看看,也不常打电话问问,以至死后尸体腐败臭扰邻居、、、这些人中有工人、农民、普通市民包括退休教授。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应适可而止(2)


要点:
1、人口成长S形变化,四千多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两百多年的急剧上升期,现在处在人口由增长向减少的过渡阶段。人口一直是问题,以前和将来是人口不够的问题,只有这中间两百多年是人口过多的问题。
2、以乐观的数据(生育率1.7)估算,一百年后中国只有七亿多人口;以1997年国家计生委的调查的1.35~1.38生育率估算,一百年后中国只有四亿左右人口。今后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可能要成为少数民族。
3、因为有足够数量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科研,科技的进步与人口增长一致(稍有滞后),也是在近两百年才加速发展的,人类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今后人口萎缩,将面临科技人员和科研经费的不足,科技进步将减速。
4、以目前的生育能力计算,能够保证与现有人口持平的生育率应为每位妇女生育2.1个孩子, 考虑到单身人口的存在,每位已婚妇女应该生育2.5个小孩。
5、席卷全球“精子危机”已然来临,与1940年相比,今天全世界男子的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除了精子数下降,活动精子的比例和正常形态精子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分别为每年下降0.6%和0.5%)。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钟南山院士悲观地推测50年后人的生育能力就丧失了。女性的生育能力也在降低。这除了部分是环境污染所致外,更主要是因为工业化所引起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因此考虑到生育能力的下降,即使每个有生育能力的妇女生育3个都不足以弥补人口的减少。
6、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总共有1.4亿左右,到了2020年将增加到2.4亿人,到2050年则增加到4.4亿人左右(其时总人口不到15亿,老年人口增加3倍,劳动人口又明显减少,人均养老的负担增加了5、6倍!)。
7、目前国家只承担城市人口的退休工资,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养老问题(并且以庞大的劳动人口为后盾),今后4.4亿老年人都得靠国家承担养老,而此时劳动人口数量明显减少。总理怎么当?劳动人口得交80%以上的税?80岁以上才能拿退休金?日本就因为现在交纳的养老金今后不能兑现,很多人拒绝交纳养老金(最近养老金风波甚至波及日本政要)。
8、随着,种子、肥料等科技的进步,养活人口所需耕地和劳动力将减少,工业化将吸收70-80%的农村人口,2020年以后人与自然的矛盾将不是加重而是缓解。
9、今后商品中单纯的与自然环境直接相关的产品的比例将不断下降,而人力资源产品比例将不断增加(比如电脑硬件可能会是免费的,公司靠软件赚钱;药品中原料成本将很低,成本高的是智力成本)。人力资源将成为最主要资源。
10、西方国家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人口都在减少,今后一百年欧洲和日本人口将减少一半;俄罗斯人口将从现在的1.5亿(以前是1.58亿)减少到五十年后的不足1亿。海外华人生育率偏低。今后争夺移民将比现在争夺能源更为激烈。

结论:中国近二十年是就业问题,二十年后是老年化问题。现在放松计划生育,可以增加妇女养育小孩的时间,从而缓解就业压力,这同时为将来增加劳动人口,减轻将来老年化压力,现在适当降低老年人退休年龄(腾出就业机会给年轻人),让老年人可以在家照顾孙子,一举三得!

最近沙林写了一篇“中国人口问题真相”,在网上影响很大。但细细看完该文,该文如其说是“真相”,不如说是“假象”。采用的都是不具有代表性的个例;用的都是感性的词语,眼光和知识非常局限,对宏观人口史和人类的生育知识一无所知,以微观人口个例推导出一个所谓的中国人口问题“真相”;对国家权威部门和学术机构所作的统计数据无理由地加以否定,感性地推测中国突破15亿了;愚蠢地将生产力增加所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增加归因于环境恶化造成耕地减少。言词中透着浓烈的但无知的城市优越感。虽然一个傻子提出的问题三个学者也难以回答,“真相”不值得一驳,但我考虑到该文误导性很强,看完后有种如刺在喉的感觉,不吐不快。

一、人口增长的S曲线
人口增长呈长S形,在中国夏商西周三朝,中国人口在1100万到1400万范围内摆动,春秋战国时期人口两千万,到清朝中期公元1714年人口仍然是两千多万。就是说这四千多年间人口总量一直在1000万到6000万之间波动。(请参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支持的网站:http://agri-history.ihns.ac.cn/history/renkoubiao.htm)。比如说西晋时经过八王之乱后人口减少五分之四。天府之国的四川曾为人口大省,但经过张献忠之乱后人口骤减(只剩下10%左右),田土荒旷,竟然需要从湖广地区移民。这样大的人口变化历史上出现好几次。中国以前两万多个姓氏、无数个民族,但90%以上的姓氏和民族都已经陆续灭绝,现在各位的祖上大多都几度出现过“子姓几尽,不绝若线”的风险,可见朴素的养儿防老的“传香火”信仰对汉民族的延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历史上长期没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客观上对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清代中叶的18世纪以后,中国人口数量才发生前所未有的迅猛攀升,18世纪中期即盛清乾隆时代,中国人口数量突然猛增到1亿以上。而在其后至今不过200多年间,中国人口数量竟暴增了10余倍,从而达到今日的惊人规模。从世界范围看,1776年世界人口约7.5亿,到1976年约为41亿。即在200年左右增长约6倍,同200年间中国人口的增长幅度差不多。人口问题一下子成为全球问题之首了。在人口急剧增长的初期,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89年就以假名发表了他那令人沮丧的名作《人口论》,预言了人类前景灰暗的未来:我们的人口将不断增长,一直达到人类食物供应的极限为止,贫穷和饥荒将是人类社会永远驱赶不去的阴霾。这个两百年前的理论仍然很有市场,我国计划生育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尔萨斯理论的变种。

二、发达国家人口减少、海外华人生育率尤其偏低
世界人口自1798年马尔萨斯人口悲观论出现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时期,人口悲观论就没有停止过。当发展中国家人口处在人口增长高峰的时候,美国人口生态学家保罗.埃里奇(Paul.R.Ehrlich)于1968年出版了其轰动一时的《人口爆炸》(Population Bomb)。埃里奇认为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过剩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正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并预言1970~1985年期间世界将会发生大规模的饥荒和灾难。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的《增长的极限》同样弥漫着悲观论。20多年过去了,悲观论者的预言并没有出现,而世界人口却已经由埃里奇著文时的35亿左右跨过60亿大关。1999年当我们迎来60亿世界人口日和国际老人年的时候,另一种具有讽刺意义的悲观情绪出现了。据英国《观察家报》报道,即使世界上第60亿个人出生了,那也该是抛弃世界人口过剩的恐惧症的时候了。日本厚生省的报告忧虑地说,到下一个千年结束时,东京就将成为一座被废弃的城市,日本将空空荡荡。据联合国预测,到2100年,欧洲和日本的人口将减少一半。对生育率水平低下的发达国家来说,出生率不足的含义就像人口爆炸那样意义深远。虽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依然在增长,但已大大地放慢了步伐,致使联合国的预言家们不断地调低预测方案。世界人口数量的长幅以及未来的规模并没有人口悲观论者所预言的那样前景黯淡。
以上这段选引自《人口研究》2000年第2期,可直接阅读全文:
http://jsw.bjchy.gov.cn/popread/popread845.htm

2003美国《科学》周刊上刊登了奥地利实用体系国际研究所的布里安·奥尼尔得研究成果,奥尼尔认为,2000年是欧洲人口增长的转折点。当时欧盟15国的人口总数是大约3.75亿,但小孩数量下跌到新低,少于成年人,换句话说,未来的父母总数将少于现有的父母总数。年龄结构影响着人口数量,因为它决定着未来成年人的数量。在人口死亡率和每年移民数量保持不变的假定条件下,如果现有每个妇女大约1.5个孩子的生育率持续到2020年,一百年后欧洲人口将减少8800万。教育和工作等需求鼓励妇女晚育。在上个世纪,妇女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已经从20岁出头提高到将近30岁,现在仍继续提高。单以年龄因素考虑,将会导致一百年后欧洲人口数量减少5500万。二者之和是1.43亿!这还不包括因为生育能力降低所导致的人口减少。

人口专家指出,能够保证与现有人口持平的生育率应为每位妇女生育2.1个孩子。而在欧洲,妇女平均生育率只有1.47。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最低,仅为1.2,德国、奥地利和希腊为1.3,英国和法国稍好些,但也分别只有1.6和1.9。要是情况不恶化的话(好转的可能性低),德国人口在今后五十年内将会比目前的8200万人缩减四分之一;俄罗斯人口在今后五十年内将会比目前的1.5亿(以前有1.58亿)缩减三分之一以上,50年后将不到1亿人口。日本妇女的平均生育数已从1970年代中期的2.0个,降到1992年的1.5个,在2001年更是下降到1.33。新加坡2002年每名已婚妇女只生1.4个婴儿,在不计算移民人数的情况下,其人口将会在50年内下降15%,从现今的320万人下降至270万人。到了2030年,新加坡就将会是个名副其实的“衰老社会”,每5人中就有一人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新加坡华人的生育率只有1.3,比马来人的2.4低了近半,虽然目前华人比例高达70%以上,但照这种趋势下去,华人成为少数民族只是迟早的事情。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时,华人人口比例约为40%,到2001年已降至25.7%,预测到2021年将降至21.3%,50年后马来西亚华人将只占总人口的7%,将从政治版图中消失。加拿大的生育率在发达国家算是比较高的,但在1999年,加拿大的生育率也只为1.52,为有纪录以来的最低点。发达国家中唯一有比较正常生育率的是美国,1999年美国的生育率还保持在2.08。除了传统的生育大户西班牙后裔外,美国的其他白人生育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许多为全心全意照顾孩子而干脆辞职的女性(至少35岁以上)认为,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并将此称为是“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美国和加拿大华人生育率几乎为所有族裔最低。从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来看,华人的生育率是偏低的,生育一、两个小孩的家庭为多,生三个孩子的家庭很少。
  经济结构的改变、城市化进程、家庭收入、生育观念的变化、女性进入职业场所、教育水平提高、教育周期的延长、节育以及婚姻观念的改变,都是导致不愿生育的原因。同样这些因素也导致晚育妇女的增加。光是因为晚育,1990到1999年这9年间美国孕妇高血压综合症增加40%,孕高症不仅仅是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还影响产妇及其儿女的今后健康。妇女的最佳生育年龄是非常有限的,并且由于卵巢、子宫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孕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晚育只会造成人的素质下降。现实生活中往往陷入“有生育能力时候没有生育时间,有生育时间时没有生育能力”的怪圈。

联合国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各地的妇女正在选择减少生育,令先前预测的到本世纪末(2100年)全球人口达到130亿难以实现,能够到达80亿至90亿就不错。至于下个世纪,人类能保持这个规模就不错了。

华人多注重对子女的培养与教育,以应对未来挑战,不愿因“多生粗养”而承受过多经济压力。越来越多的各年龄段的华人,特别是年轻华人保持单身。再加上多数华人居住在城市,消费水平非常高,孩子生多了麻烦也多。这些都是华人生育率偏低的原因。

长期的低生育率,已经给欧洲带来许多问题。一是城镇逐渐萎缩。由于人口的减少,许多城镇和乡村正在萎缩,一些甚至消失。二是公共设施维护不足。人口的减少,意味着纳税人数的下降,各级政府税收明显减少。欧洲许多城市已经无法依靠政府的力量维护道路、电话线、下水管道等公共基础设施。三是出现大量空房。欧洲生育率的下降,造成一些城市的房子无人居住。四是竞争力削弱。欧洲人口老化问题将会日益突出。人口老化,年轻人不足,经济将会呈现乏力。而欧洲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则因其较高的出生率而使经济充满活力。

人口增长速度减缓,通常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减慢。低生育率意味着移民将成为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美国将墨西哥非法的数百万移民合法化、俄罗斯将中国在远东的数百万移民合法化可能将成为今后争夺移民的序幕。从移民来源来看,目前仍然在急剧增加的非洲人口在近期内难以到达西方现代企业的素质要求,中国和印度才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移民来源。但印度人口能够自给就不错了(印度没有强制实行计划生育,但出生率由七十年代初的大约6下降到现在的3.0,预计十几年后也会降到时代更替的2.1以下),中国自给远不够(将缺大量劳动力)。

三、席卷全球“精子危机”已然来临
与1940年相比,今天全世界男子的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几十年之后,人类甚至可能会出现“无精危机”。美国的一位化学教授甚至预言,到2040年,美国将有一半的男人没有生育能力。除了精子数下降,活动精子的比例和正常形态精子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分别为每年下降0.6%和0.5%)。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钟南山院士悲观地推测50年后人的生育能力就丧失了。女性的生育能力也在降低,只是目前还没有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的那么惊人。这除了少部分是环境污染所致外,更主要是因为工业化所引起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电器辐射)、精神压力增加。因此不能将生育能力的降低归因于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

四、计划生育对中国的人口的影响
中国人口问题只是这两百年的事情。这两百年中国的生育情况如下:
中国妇女已婚总和生育率(TMFR)
1700-1890年清室贵族 5.3
1774-1873年辽宁道义屯 6.3
1929-1931年22省农村 6.2
1914-1930年出生中国妇女 6.7
1940-1949年结婚的中国农村妇女 6.17
1950-1957年中国农村妇女 6.25
1962-1971年中国农村妇女 6.57
可见70年代初期中国人口持续的高生育率和强劲的人口增长势头确实到了非控制不可的程度,那时适当降低生育率,控制人口数量是有必要的。事实证明70年代实施的比较宽松的计划生育工程是卓有成效的: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急剧下降,1971-1981年,中国育龄妇女一生估计生育孩子个数的总和生育率由5.4下降到2.72。

从70年代起中国人感到了人口数量的"包袱"之后,似乎一直没有摆脱这种阴影,似乎一直存在一种对中国人口数量悲观的倾向。1981年的2.72的生育率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生育率了。但在随后的二十年采取更加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考虑农村的劳动强度以及没有养老保障,农村头胎是女孩的可以生二胎)。进入90年代中期,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TFR)已被控制到了更替水平(2.1)以下。1995年国家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TFR为1.46,1997年国家计生委的调查则为1.35~1.38。如此低的生育水平令许多学者不敢相信,因此做了调整,认为当前的生育水平大致是1.7~1.8。无论是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还是调整的数据,都说明我国人口生育率到了相当低的水平,已接近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显然这与20多年前的高生育率高增长截然不同,发生了质的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口目前是低生育率、低惯性增长和老龄化加速的时代。我们必须走出人口数量的陷阱。

即使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老化都是不可避免,计划生育更是加速了老年化进程。因此,当我们看到总和生育率均在1.5之下,那我们不应当再把它看成是成绩,而是一种担忧,一种问题。中国只用了近1/4个世纪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花费1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这不是荣誉而是中国的悲哀!

以目前的生育能力计算,能够保证与现有人口持平的生育率应为每位妇女生育2.1个孩子,考虑到单身人口的存在,每位已婚妇女应该生育2.5个小孩。要是考虑到生育能力的下降,即使每个有生育能力的妇女生育3个都不足以弥补人口的减少。因此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改为:鼓励生育2、3个,默许4个,禁止5个,不提倡晚婚晚育。但问题是现在平均生育愿望达不到2个,上海市人们的平均生育意愿1983年就只是2.04个孩子了,现在中国城市平均生育愿望已经很低。经济结构的改变、教育周期的延长,晚婚不可避免。

让人念念不忘的农村情况会如何呢?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来看,城市化水平一般达到70%到80%左右,今后中国农民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就是20%到30%的样子。在10余年的时间内,城镇已接纳了大约1.5亿的农村人口。目前,我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今后数年农民工将达到3亿。这意味着什么?9亿农民中除去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口,生育人口不过三、四亿,这三亿农民工基本都是生育年龄的农民,就是说生育年龄的农民大多进城了。他们的住房条件(夫妇大多分居)等生活条件较差,工资水平比较低,而又面临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消费水平,他们又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面临困难(费用比城市人口更高),大多数连产假都没有,一旦休假回家生小孩意味着失去手上的工作机会。并且由于他们的父母没有退休工资,他们得养活父母。因此他们的生育愿望事实上比城市人口更低。

以乐观的数据(生育率1.7)估算,一百年后中国只有七亿多人口;以1997年国家计生委的调查的1.35~1.38生育率估算,一百年后中国只有四亿左右人口。数百年以后,人口绝对数量占全球人口多数的种族或民族才是地球上的主人。非洲人、印度、伊斯兰世界将来可能就是世界的主人。数百年后中华大地将有50%是黑人?

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是必要的;八十年代实行严格的政策,是预见力差;现在是逃避责任!反正计划生育政策是前任制定的,现任领导只是延续,责任不在我,一旦放松计划生育必然暂时对经济有冲击(尤其是就业压力),反正等将来出现老年化和劳力短缺的问题时候现任领导已经退休了或者已经去世了,管它洪水滔滔?

在人们印象中,中国人特别重生育,特别能繁殖。其实,生育在全人类看来都是一件神圣的事,不独中国人特殊。事实上中国妇女生育率比欧洲妇女要低。在18世纪,中国每对夫妇平均生育6个孩子,而欧洲妇女则达到8至9个,中国人要比欧洲人少生2到3个孩子。

中国媒体对於日本人口老龄化现在还多是抱着一种幸灾乐祸隔岸观火的态度,尤其是日本人的紧控移民。殊不知中国自己的民族扩张也已经达到极限了。现在中国的人口中间年龄是31.5,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的人口年纪大於31.5岁,日本的这个数字是42岁,美国是35.8岁,印度是24.1岁。看上去似乎还很理想是吗?那么再看联合国公布的2050年预测,如果中国保持现在严厉的生育政策不变,那么届时中国的人口年龄中线将是44岁,也就是说到时中国一半的人口将老于44岁,比现在的日本更严重,而美国的同一数据到时还不到39岁,或者也有更好比较的实例,现在的加拿大人口中间年龄是36岁,50年后的中国要比现在整天嚷嚷着本土人口出生率太低人口增长依赖移民的加拿大还要老八岁之多。那么中国到时的13.9亿人口够不够用,中国需不需要移民呢?这个问题有人会说中国的人口那么多密度那么高怎么还会需要从外国移民呢?但是一个经济体需不需要移民,需要多少新增劳动力这不是由他的绝对规模来决定的,因为中国的人口多,服务业的规模也相应的很大,你说英国服务业那点从业人员拿来服务于中国够用吗?新增劳动力没了那些等待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怎么办?这其实和现在日本韩国和台湾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日本的人口密度已经很高了,50年代日本人口超过8000万的时候当时说的是希望人口有一天会自然减少,这样能多腾出一些生存空间来。现在日本的人口马上要开始减少了,这却成了日本人最大的噩梦,从海外移民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大,不然的话迟早有一天社会各机能也会退化。顺便说一句,日本和韩国到2050年,都将有一半人口老于50岁,这样的社会是不会有活力和创造性可言的。

如果日本要维持现有的劳动力队伍,那么这个人口1.27亿的国家这50年内需要引进3500万外国人。不要说日本人的传统是封闭的保守的,想想一个中国人,你乐意看见在中国有3.5亿阿拉伯人或者黑人吗?更不用说这么大数量的外国人还是年轻的劳动力,而本国人却多是老人了。

为什么说要移民就只有可能从西亚或者南部非洲来呢,这是人口增长的前景来决定的。欧洲人口在缩减,而非洲人口50年内非洲人口将从现在的8亿增加到23亿。包括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内的阿拉伯世界的人口则将从现在的4.5亿增加到超过14亿。非洲和阿拉伯人口中都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年纪不到20岁,比较一下迟暮的欧洲和日趋老化的中国,他们才是可能的移民来源。所以英国保守党的议员赫尔默会说欧洲人是在减少自己的人口为别人腾出生存空间啊。据说按照现在的增长势头40年后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三分之一将是穆斯林,这实际上等於说欧洲本土的文化特征将面临灭绝,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将不复存在。

中国人希望看到中国也有这么一天吗?2100年的中华大地上一半以上的人口是西亚人、非洲人,这绝不是神话故事,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得出这样一个可能的前景。

现在中国的出生率已经比法国还要低了,60,7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们进入他们的晚年后,人口萎缩的压力就会近在眼前了。还有人喜欢突出中国有1.5亿人闲赋,问题是这是中国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的缘故,而不是人口绝对值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过不过剩是看绝对值,那么拿中国的人口和加拿大的比比,中国人都干什么去呢?这涉及的是一个合适的比例,而不是绝对数量大不大。人口多了经济规模也增加,就业人口也增加。何况这1.5亿闲赋的人也是会老的,这个庞大的群体老了以后会带给社会保险体系怎样的压力?

日本人现在的想法实际上是拖一天算一天了,他们既不愿意大量的外国人涌入日本改变日本社会和文化,又不想庞大的老龄人口造成社会疲惫不堪,只能想出许许多多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来拖延问题的最终恶化。但是日本人自己也明白,究竟是让日本国消亡还是让日本文化消亡,最终必须作出取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德国,战后引进的230万土耳其人已经让德国社会伤透了脑筋,但是不引进又怎么办呢?
二战后风光一时的德日两国现在都已成了垂垂老矣的国家,你还能从他们身上看到70,80年代挑战美国统治欧洲的气势吗?日本人丢掉了松下丰田的传奇企业崛起时所依赖的创业精神,德国人则连引以骄傲的工业制造都连失阵地。很快我们就会看到韩国人重蹈日德的复辄了,韩国的出生率太低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看着自己迟暮下去。其实也不光这些当代国家,人类历史上所有得意一时的国家,他们的人口规模达到极限的时候也就是国势开始衰败的时候,比如波斯,比如罗马,比如阿拔斯阿拉伯帝国,比如英国。

计划生育所进行的大量负面宣传将长期影响中国民众的生育愿望。八十年代以后的严格的计划生育事实上是对民族的阉割!

五、计划生育对中国长远的影响
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总共有1.4亿左右,到了2020年将增加到2.4亿人,到2050年则增加到4.4亿人左右(其时总人口不到15亿,老年人口增加3倍,劳动人口又明显减少,人均养老的负担增加了5、6倍!)。目前国家只承担城市人口的退休工资,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养老问题(并且以庞大的劳动人口为后盾),今后劳动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而此时4.4亿老年人都得靠国家承担养老,国胡以相恤?总理怎么当?劳动人口得交80%以上的税?现在进行计划生育减轻现在政府和年轻父母的压力,其实是将这些压力转移到未来政府和子孙。是寅吃卯粮、寅吃辰粮,是严重“透支” ,是以断子绝孙为代价的!

今后中国社会保障面临巨大的压力,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西汉贾谊在论积贮疏中就提出一旦社会保障出现问题,“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政治未毕通也”。西汉时期“有勇力者”才有能力“衡击”,现在不一样了,弱势群体一样能对社会稳定造成破坏作用:石家庄残疾人连炸三楼;马加爵连杀四人……。今后老年弱势群体要是不能得到适当的安置,对社会稳定的破坏力不容小看。

现在交纳的养老金事实上是劳动人口养活老年人,要是人口保持稳定,问题不大,我们交养老金养现在的老年人,今后的年轻人交养老金养我们。但问题是现在现在人口结构是梭形,两头小,中间大,现在这么多劳动人口交纳养老金给老年人,现在的老年人日子很舒服,但等到我们需要享受养老金时,能够交纳养老金的年轻人却不够,这就意味着我们现在交纳的养老金在将来兑不了现,交了也白交。日本养老金缺口就已经出现明显的缺口,今后缺口会更大,很多人知道反正今后拿不到养老金,干脆不交。包括日本首相、东京市长等在内的许多日本高官目前就面临不交养老金的违法丑闻。

中国自五十年代开始实行中国历史上最为明显的种族隔离制度,剥夺了农民的发展权和迁徙权,将农民变为农奴。计划生育对城市人口的影响更为明显,城市生育率接近1.0,农村还在1.6以上。可能造化是公平的,城市人口以价格剪刀差等手段剥削了农民几十年,农民的损失通过相对增加子孙数量来弥补,算是一种公平的补偿。有些人假定目不识丁的农民后代要比城市人口后代素质要差,这事实上是没有根据的。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史,就能被这几代人所改变?中国历史上早就有“富不过三代,贵不过五代”的说法。经过三、五代的遗传物质的重新排列,教授的后代与农民的后代在遗传素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因为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出现了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人们就将少生甚至不育视为先进文化,视为现代化生活的样板而加以推崇,这种简单对照谬论流传,也是时下中国一景。人口下降并不是西方人有意选择的结果,而主要是受到一种至今无人探究根源的规律所引发。中国社会学家潘光旦很早就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才(财)丁不能两旺。他说,在一个社会中,上层社会总是慢慢生殖能力就减弱,而中下层家庭却热衷于生孩子,也就是越穷越生。放大了来看,在中国,总是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村生育率高于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在世界范围,也是富裕的发达国家生育率逐步下降,而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这导致了什么样的变迁呢?凡是人口迅速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印度等,都呈现出上升的势头;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力不足,不得不引进大量外部移民,这些来自生活水平较低国家的移民,在一两代人之后,往往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水平,甚至取代、占据了本土人原有的优势地位。在这种趋势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这一升一降的方式,来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与文明的兴衰更替。也许,上帝真是公平的。但值得讽刺的是,本来上帝给了我们有补偿的机会,增加我们民族在全球人口的比例,但我们自己确采用计划生育人为的放弃这种补偿。

“养儿防老”对中华民族的繁衍起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现在养老逐渐社会化,个人退休金与自己抚养子女的付出脱勾,多生育子女单纯成了一种负担。“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香火”的传统观念经不住经济结构改变的冲击,这些曾经起过重要历史作用的朴素而深奥的思想现在竟然成为被嘲笑的对象,事实上我们都是这些朴素思想的受益者。古代所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在文革遭到大力批判,不也是现在梦寐以求的目标吗?中国历史上的“厚去薄来”的“朝供”外交关系对维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稳定关系非常有效,现在美国外交官正在研究学习。因此对几千年形成的一些信仰不能因为短时的迷茫便全加以抛弃。事实上这些信仰可能有着非常深厚的内涵。爷爷辈说出的朴素语言可能是数千年深奥哲学的浓缩(爷爷本人也说不出道理了,只是传述),父辈读了几年书(尤其是经过前几十年不正常教育的父辈),往往能自鸣得意地将爷爷驳得哑口无言,但说出的将被证明是缪论。过去因为只有儿子才承担养老的义务,“后”通常指儿子;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后”当然包括男女。从全社会角度看,将我们这一代人视为一个群体,下一代视为一个群体,难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正确吗?下一代人口过少,我们怎么能拿到全额的退休金?美国现在就考虑将拿退休金的年龄从65岁延迟到70岁(相当部分人已经去世了)。中国以后80岁以上才能拿退休金?

人口的稳定对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这也是美国目前拥有的最大优势。计划生育再不停止,中华中兴只能是句空话。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因此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中国只用了近1/4个世纪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花费1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发达国家老年化是逐渐形成的,社会压力也是逐渐出现,现在正通过引进移民以及延迟退休年龄部分解决(不能完全解决)。中国老年化是短时形成的,今后几十年突然加重的老年化,要是没有足够的劳动人口,国家怎么解决?

出生率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再放宽人口控制,人口又增加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神话而已。随着城市化的进行民众的生育愿望是毫无疑问在下降的,就目前的生育愿望,能达到保证人口更替水平的2.1总和出生率吗?限制人口增长容易做到,现在不是做的很好吗?但要增加人口却是很不容易的,人类历史几千年都没有做到。新加坡、日本和欧洲国家千方百计鼓励多生育,成效甚微。并且这些国家还有能力给孕产妇提供比较好的条件,提供较好的照顾小孩的条件。等中国将来出现问题的时候,国家连给老年人口提供基本保障都困难重重,还有能力在物质上鼓励生育?

六、人口与自然的关系
游牧社会时期,需要数百里才能养活上万人口;农业社会只要数十里就行;工业社会需要土地更少。随着种子、肥料等科技的进步,养活人口所需耕地将减少,工业化将吸收70-80%的农村人口,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环境的好转,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围湖、开荒造田,现在开始退耕还湖、退耕还林了。2020年以后人与自然的矛盾将不是加重而是缓解。经济学兼人口学家朱利安.西蒙在他撰写的《人类的状况》一书中认为,到2020年,人类的生存条件在所有物质领域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他们还会继续抱怨,说一切都一天不如一天。到2020年,整个世界还会像现在这样忧心忡忡。朱利安.西蒙在他的书中引用了这样一句古老的谚语:“没吃的愁,吃的多了更愁。”

人类所需要的其他资源都是有限的,悲观论者担心的是食物和能源。食物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氮、磷、钾等元素是循环使用,并没有溢出地球,太阳提供取之不尽的能源。要是土地上光长草,当然不能养活这么多人口。但人类从游牧社会到原始农业,再到现代农业(肥料、种子的更新),不就是使太阳的光合作用更加有效吗?并且成就显著。生产力(农业机械化甚至电子程序化)的提高,是大量劳力能够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新的产业。少数人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创造了我们的现有的文明;更多的人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新的行业,必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文明。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将使人类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类对原始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成倍地增加。几千年来,温饱是人类的主要目的,现在温饱只是最低需求了。

并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是近两百年(尤其是近一百年)才加速发展的,刚好与人口的变样一致。什么导致科技这种加速发展?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人口的增加,有足够的人口能够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科学研究,虽然这些科技人员仍然是少数,但他们的研究却使所有人类收益,人类的生活质量增加显著(虽然口头上还老是感叹今不如昔!)。中国即使六十年代那样贫穷,也还有能力发展两弹一星,而要是中国象过去一样一直维持在两千万人口,有这个能力吗?由于教育周期的存在,科技进步比人口增长有所滞后;但老年化来临时,最先受影响的就是科研经费,科技发展的减速将是所有经济领域最敏感的。现在的科研已经主要取决于人的智力,美国的科研经费现在70%用于科研人员的工资,只有很少部分用来购买仪器、试剂。要是人口萎缩,还能保证足够数量的高智力的科研队伍?另一方面,老年化压力增加,劳动人口减少,国家为养老金就已经焦头烂额了,还有财力维持/增加科技投入?还能保证科技继续加速发展?

目前最缺乏的资源是能源,要是能源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好办,比如说中东、新疆缺水,要是能源是免费的话,可以从大海抽水到沙漠去。能源也是肥料生产的制约因素。现在各主要大国科学家都在研究将氢用于能源,能源将非常便宜,直接从水中获取。就象我们现在笑古代不会用煤碳、石油一样,后人也笑我们现在是端着金饭碗讨米(从理论上看,太阳每天提供地球大量能源,地球怎么可能缺能源?)。氦-3是氦的同位素,可以和氘发生核聚变反应,聚变过程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月球却有大约5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吨的宇宙飞船,即可从月球上运回大量氦-3,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

看来已经穷尽的资源,实际还具有无限的潜能。若大的一个地球,我们也还只是在皮毛上循环地用了一点陆地资源,更加广阔的海洋几乎还是处女地。就目前的技术条件,地球养活数百亿人口没有问题,但关键是人类可能永远达不到100亿人口了。

事实上比马尔萨斯早两千多年的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学家韩非子就有计划生育的思想,他曾指出:人有五子,子又有五子;则大父(即爷辈)未死,而有二十五孙。结果是"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要是当时也实行计划生育的话,中华民族早就灭绝了。人类几千年,往往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七、人力资源将是今后最宝贵的资源
今后商品中单纯的与自然环境直接相关的产品的比例将不断下降,而人力资源产品比例将不断增加(比如电脑硬件可能会是免费的,公司靠软件赚钱;药品中原料成本将很低,成本高的是智力成本)。人力资源将成为最主要资源。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年龄提高将加重各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并导致生产力下降。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今后争夺移民将比现在争夺能源更为激烈。

现在中国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使得教育成本非常高,大量农村青年无力完成高中学业。工业化不是作坊,所需要的最低素质也是高中教育。因此中国需要的是降低教育成本,提高高等教育,尤其是普及职业高中教育,而不是控制生育率。教育将使大量的人口变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否则将成为国家的负担。教育的失误将使手中的宝贝变成垃圾!

在资本主义弊端还刚开始出现时,马克思写出了《资本论》;在人口危机刚开始时,马尔萨斯写了《人口论》。两种理论时间相差不了多少,在理论的创始国都没有市场,但都被一、两百年后的中国采纳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思想是很有深度,但运用到实践必须与时共进;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当时也确实是很有预见力的,即使1970年代也还有价值,中国当时适度控制人口也还有必要。任何先进理论都有时效性,不能僵化,必须与时共进。

建议:中国近二十年是就业问题,二十年后是老年化问题。现在放松计划生育,可以增加妇女养育小孩的时间,从而减轻就业压力,这同时为将来增加劳动人口,减轻老年化压力,并且现在适当降低老年人退休年龄(腾出就业机会给年轻人),让老年人可以在家照顾孙子女(比打麻将乐趣要大,并且福及子孙),一举三得!通过增加公共节假日来缓解就业压力还不如延长妇女产假。既然养老是社会化,养育小孩也应该适当社会化(比如降低家长的教育成本)。

计划生育生育应适可而止(3)
作者:水寒 6/24/04

人口增长呈长S形,在中国夏商西周三朝,中国人口在1100万到1400万范围内摆动,春秋战国时期人口两千万,到清朝中期公元1714年人口仍然是两千多万。就是说这四千多年间人口总量一直在1000万到6000万之间波动。(请参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网站:http://agri-history.ihns.ac.cn/history/renkoubiao.htm)。中国人口长期占全球人口35%以上。从世界范围看,全球人口增加是在近两百年,1776年世界人口约7.5亿,到1976年约为41亿。

康熙末期的公元1714年,中国人口还只有两千四百万,乾隆(1736-1795年)中国人口数量才发生前所未有的迅猛攀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末开始从美洲传入中国的美洲高产旱地农作物玉米、红薯、马铃薯,在乾隆时期才普遍种植(而欧洲国家却还因为:一、移民肥沃的美洲,二、航运的发展从美洲运回大量食物)。18世纪中期,中国人口数量突然猛增到1亿以上,乾隆去世时候(1795年)中国人口达到四亿以上。中国人口自从在乾隆时期增加到四亿后,后面因为鸦片战争和长期社会动荡和战争,1840年以后直到1949年,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到1949年人口才达到5.5亿,西方国家却自18世纪以来一直增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从35%下降到现在20%的原因。直到毛泽东时候才又开始迅猛增长。毛泽东去世后,因为采用没有预见力的计划生育生育政策,中国生育率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现在的人口只是呈低惯性增长,马上就要急剧减少,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将下降到16%。因此从民族人口角度看,乾隆和毛泽东是民族大功臣。

请参看我在人民日报深入讨论区的长文(有耐心就点击下面网站,否则就只看下面摘要和补充)“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应适可而止(修正稿)”。该文被加星重点推荐,并送呈全国人大和政协。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525312&typeid=17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应适可而止(修正稿)
作者:水寒 5/15/04
要点:
1、人口成长S形变化,四千多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两百多年的急剧上升期,现在处在人口由增长向减少的过渡阶段。人口一直是问题,以前和将来是人口不够的问题,只有这中间两百多年是人口过多的问题。
2、以乐观的数据(生育率1.7)估算,一百年后中国只有七亿多人口;以1997年国家计生委的调查的1.35~1.38生育率估算,一百年后中国只有四亿左右人口。今后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可能要成为少数民族。
3、因为有足够数量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科研,科技的进步与人口增长一致(稍有滞后),也是在近两百年才加速发展的,人类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今后人口萎缩,将面临科技人员和科研经费的不足,科技进步将减速。
4、以目前的生育能力计算,能够保证与现有人口持平的生育率应为每位妇女生育2.1个孩子, 考虑到单身人口的存在,每位已婚妇女应该生育2.5个小孩。
5、席卷全球“精子危机”已然来临,与1940年相比,今天全世界男子的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除了精子数下降,活动精子的比例和正常形态精子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分别为每年下降0.6%和0.5%)。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钟南山院士悲观地推测50年后人的生育能力就丧失了。女性的生育能力也在降低。这除了部分是环境污染所致外,更主要是因为工业化所引起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因此考虑到生育能力的下降,即使每个有生育能力的妇女生育3个都不足以弥补人口的减少。
6、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总共有1.4亿左右,到了2020年将增加到2.4亿人,到2050年则增加到4.4亿人左右(其时总人口不到15亿,老年人口增加3倍,劳动人口又明显减少,人均养老的负担增加了5、6倍!)。
7、目前国家只承担城市人口的退休工资,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养老问题(并且以庞大的劳动人口为后盾),今后4.4亿老年人都得靠国家承担养老,而此时劳动人口数量明显减少。总理怎么当?劳动人口得交80%以上的税?80岁以上才能拿退休金?日本就因为现在交纳的养老金今后不能兑现,很多人拒绝交纳养老金(最近养老金风波甚至波及日本政要)。
8、随着种子、肥料等科技的进步,养活人口所需耕地和劳动力将减少,工业化将吸收70-80%的农村人口,2020年以后人与自然的矛盾将不是加重而是缓解。
9、今后商品中单纯的与自然环境直接相关的产品的比例将不断下降,而人力资源产品比例将不断增加(比如电脑硬件可能会是免费的,公司靠软件赚钱;药品中原料成本将很低,成本高的是智力成本)。人力资源将成为最主要资源。
10、西方国家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人口都在减少,今后一百年欧洲和日本人口将减少一半;俄罗斯人口将从现在的1.5亿(以前是1.58亿)减少到五十年后的不足1亿。海外华人生育率偏低。今后争夺移民将比现在争夺能源更为激烈。


补充:
一、首先我申明一点,我不反对中国七十年代实行的比较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当时毛泽东提倡的是“四五家庭”,即一个家庭生育两、三个小孩。该政策是中国妇女生育率从5.8下降到2.7。要是一直那样实行的化,中国未来仍然有老年化问题(因为经济结构的改变会减少人的生育愿望,出生率率也会很快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 ,但老年化并不特别严重。

二、在人们印象中,中国人特别重生育,事实刚好相反。
在人们印象中,中国人特别重生育,特别能繁殖。其实,生育在全人类看来都是一件神圣的事,不独中国人特殊。事实上中国妇女生育率比欧洲妇女要低。在18世纪,中国每对夫妇平均生育6个孩子,而欧洲妇女则达到8至9个,中国人要比欧洲人少生2到3个孩子。

新加坡华人的生育率只有1.3,比马来人的2.4低了近半,虽然目前华人比例高达70%以上,但照这种趋势下去,华人成为少数民族只是迟早的事情。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时,华人人口比例约为40%,到2001年已降至25.7%,预测到2021年将降至21.3%,50年后马来西亚华人将只占总人口的7%,将从政治版图中消失。美国和加拿大华人生育率几乎为所有族裔最低。从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来看,华人的生育率是偏低的,生育一、两个小孩的家庭为多,生三个孩子的家庭很少。

华人多注重对子女的培养与教育,以应对未来挑战,不愿因“多生粗养”而承受过多经济压力。越来越多的各年龄段的华人,特别是年轻华人保持单身。再加上多数华人居住在城市,消费水平非常高,孩子生多了麻烦也多。这些都是华人生育率偏低的原因。

但事实上就象种菜一样,在土地贫脊时增加肥料当然能够增加产量,这时候减少种植株数使肥料都用到有限的几株作物,产量反而更高;但当土地肥力适当,再增加肥料是不能成比例地增加产量的,有时反而影响作物的健康,产量更低,因此这时还是应该增加种植株数。

三、既然男人精子数量上亿,为什么生育能力下降?
有人说男人精子上亿,都浪费了,精子数量下降不可怕。但整个生育过程是:精卵结合-着床-怀胎-分娩。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精卵结合。那么精子的任务就是要从阴道进至宫颈口,通过宫腔进入输卵管,最终在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当出现分裂细胞的受精卵后,回到子宫里着床。这个过程要求精子的质量要高,否则很难完成这一艰难的长途跋涉,而且绝大多数精子又受到各种障碍、不利的环境以及吞噬细胞的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强者生存,弱者灭亡"的筛选过程,对优生是极为有利的。使得只有那些最强壮的精子,才能"过五关、斩六将"而到达受精的终点,与卵子结合。由此可见精子肩负着如此重任,而行走的又是一条如此艰难的道路。当精子密度小于于2000万/毫升时就会不孕,现在不但数量降低,精子成活率、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都在减低。所以钟南山院士忧心忡忡。男性不育症发病率从20年前的4%上升到现在的15-20%。夫妇中只要一方不育就意味着全家不育。

四、农村生育现状和展望
人们心目中农民好象都是生育三、四个(美国、加拿大还有生十几个的呢,但美国平均生育率只有2.08,加拿大只有1.5)。到目前为止,计划生育对城市人口的影响确实更为明显,城市生育率接近1.0,农村还在1.6以上。有些人假定目不识丁的农民后代要比城市人口后代素质要差,这事实上是没有根据的。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史,就能被这几代人所改变?中国历史上早就有“富不过三代,贵不过五代”的说法。经过三、五代的遗传物质的重新排列,教授的后代与农民的后代在遗传素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国家没有承担农民的养老,农民还得缴税承担城市人的养老,要是农民不养育小孩的话,等他们老了后,又没有生活来源,少数农民到城市进行报复就足以引起国家崩溃。

但农村生育情况近些年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来看,城市化水平一般达到70%到80%左右,今后中国农民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就是20%到30%的样子。在10余年的时间内,城镇已接纳了大约1.5亿的农村人口。目前,我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今后数年农民工将达到3亿。这意味着什么?9亿农民中除去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口,生育人口不过三、四亿,这三亿农民工基本都是生育年龄的农民,就是说生育年龄的农民大多进城了(现在农村年轻人非常非常少,只有老年人和小孩留下来;现在农村小学教育很成问题,以前每个村都有小学,但由于低生育率所造成的学生人数减少,绝大部分小学停办小学,这些孩子不得不走路到其他村上学,而这些小学往往没有住宿条件,至少四、五里路,多的十几里路。由于小孩太小,父母又在城里打工,有些爷爷奶奶只好等小孩八、九岁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加上教育的不合理收费,家长教育成本很高,因此读高中的比例反而比八、九十年代更低,大多数初中毕业后就不再读书了。而广大农村青年正是中国的未来的主体呀)。他们的住房条件(夫妇大多分居)等生活条件较差,工资水平比较低,而又面临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消费水平,他们又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面临困难(费用比城市人口更高),大多数连产假都没有,一旦休假回家生小孩意味着失去手上的工作机会。并且由于他们的父母没有退休工资,他们得养活父母。因此他们的生育愿望事实上比城市人口更低。另外有些民工连结婚都成问题,遑论生育了。

到目前为止,城市老年化比农村要快;但专家预计今后农村老年化比城市更加严重。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到时都得靠国家负担(没有足够数量的子女可以依靠了)。

五、寿命延长会成比例延长工作时间吗?
寿命是有所延长,但有极限,中国现在平均寿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了。专家预计500年内人类平均寿命不会达到100岁。寿命延长工作时间也会稍有延长,但不会成比例地延长。目前平均寿命的延长很大程度归因于战争的结束,生活水平(从很低等水平)适度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疾病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很多是所谓的富贵病),虽然寿命仍然会有所延长,但延长寿命所需要的社会成本会非常昂贵(比如医疗成本),远非延长工作时间所能弥补(现在有些工厂就已经被老年人医药费拖得要死不活了)。因此寿命延长,工作年龄并没有相应延长,养老负担更重。这就是老年化的实质!

因为养老金的缺口,法国已经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迟到70岁。在2000年,法国男性的平均寿命是75.2岁,70岁退休意味着相当部分人到死也拿不到退休金,以前交纳的养老金等于白交。将退休年龄延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老年人仍然健康,更主要是社会养老金的承受能力降低,养老金有缺口,政府不得不延长退休年龄,是一种拒付养老金的表现之一。

中国现在五十多岁就可以退休,并不表示中国五十多岁的人就已经不能工作了。只是说明就业压力大,而国家有大量年轻劳动人口,国家只承担了城市人口中几千万老年人的养老,而又有七、八亿劳动人口为后盾(通过纳税)。而目前农村有些老年人八十岁了,走路都走不稳,还得尽量到山上挖点药材换点油盐(子女能力有限,只能提供粮食,并不是他们不孝),有些就突然死在山上。他们也同样是共和国公民,他们也同样为国家做出了几十年贡献,中国工业化基础就是几十年国家通过价格的剪刀差剥削农民的(凭什么工人一天的产品需要农民工作一个月才能买到?),铁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就是农民当年无偿贡献的。

等我们这一代人到了老年,政府将承担所有四亿多老年人的养老金(现在只承担几千万),而此时年轻人口又数倍减少,养老金缺口肯定比现在的法国和日本要大,到时候中国老人八十岁退休就不错了(就象现在很多农民一样)。

六、为什么现在人口仍然增长?
既然现在生育率已经降低到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为什么人口仍然在增长?人口增长取决于三个因子:1、年龄级构;2、生育率;3、死亡率。1949年人口寿命极短,大约在35岁左右。但是,1949年10月以后,人口平均寿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为什么中国妇女成活生育率并没有提高的情况下,人口比前几十年增加更显著的原因。现在平均寿命增加明显减缓,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了,平均寿命500年内都达不到100岁。中国平均寿命71.4岁,韩国是75.5岁,法国男子75岁,法国女子81岁,日本是81.5岁(最长的)。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年龄结构中适龄生育人的基数太大,就算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增加人口也比死亡人口多。考虑上述两个因素,因此出生率即使只有1,出生率暂时仍然比死亡率要高。但只要低于2.1,人口增长就会很快停止。专家预计中国人口永远不会超过14.8亿。现在计划生育已经三十多年了,生育率低于2.1也已经近二十年了,寿命延长已经缓慢了,因此出生率很快就会等于或者小于死亡率(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已经这样了)。

正是因为人口降低有延迟效应,所以更应该未雨绸缪,更应该放松计划生育,防止今后的老年化。不久的将来计划生育的负面后果将一下子非常明显。但正因为目前适龄生育人的基数大,就意味着今后老年人口多,我们考虑计划生育政策时才更应该考虑今后的老年化压力大,不能光从总人口考虑,就算要减少总人口,生育率也应该接近2.1,人口结构不能呈对称的纺棰状,否则老年化问题严重,人口绝对数也会显著减少。

七、看人口不能光看数量,更要看结构。日本的衰退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老化。
要是这13亿人口的中间年龄只有20岁,说明未成年人太多,人口压力将显著增加,必须适度实行计划生育;要是中间年龄象中国现在的31岁,出生率又只有1.5(1.3-1.7)左右,说明以前曾经有生育高峰,进行过非常严格的计划生育,暂时仍然会有所增长,但已经是低惯性了,今后老年化压力特别大,人口会明显减少,计划生育的目的就要是维持出生率在世代更替水平;要是中间年龄在42岁(日本现在这样),说明国家暮气沉沉,没有活力了,日本自九十年代起就萎靡不振,原因当然很复杂,但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老化,企业缺乏创新活力。要是象美国这样中间年龄是35岁,但出生率仍能保持在2.1左右,说明现在生机盎然,这种生机将长期保持。计划生育再不停止,中华中兴只能是句空话。我们一直自豪地说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减少三亿人口。要是成比例减少,这当然是好事,但减少的都是新生儿,并没有减少老年人。这就意味着减少的是今后的年轻劳动力!

八、中国当前的问题还是先抓经济,再谈人口吗?
稳定的人口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没有合理的人口结构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日本衰退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老化。打个比喻,一个工厂要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就必须老中青三结合。师傅教徒弟时,要费心费时,甚至影响师傅的工作效率。要是只考虑当年的生产的话,就根本没有必要招收新徒弟。但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不断吸收新的力量。否则人才结构会断代,那时候再招收徒弟就晚了(一方面有经验的师傅退休了,另一方面新手需要多年的训练才能真正成材)。

整个社会也一样,现在要是减少人口的话,一方面可以省一笔费用(养育和教育小孩的费用),另一方面母亲减少养育小孩的误工时间,用这个时间工作可以增加社会财富。现在的领导正希望这样。但问题是,等经济发展以后再谈人口就晚了,新加坡日本等国(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政策呀)领导每年作揖打供要年轻人多生小孩,都没有成功。经济结构本身就不可逆转的减少年轻人的生育愿望,而我们计划生育政策的大量的负面宣传也将长期影响人的生育愿望。

从国家角度看,老年人口比例不能太大。我们这个群体今后需要下一代养活,一旦下一代人口太少,我们这一群体所持的社会股票就会贬值,甚至成为费纸。比如说,本来100个年轻人养活20个老年人应该没有问题,但今后是20个年轻人养活100个老年人,就算这100个老年人存了一大笔钱,但需要这些年轻人才能转化成消费用品,还是要靠这20个年轻人的劳动。这100个老年人能存可供今后消费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比如说现在化了上千元买个电视,几十年后价值不到十元。就算买大米等日用品,几十年也变质了,也不值钱了。并且很多东西(比如医疗服务) 是根本无法存的。总之是需要这些年轻人来养。

我的观点是保持出生率在2.1左右(每对夫妇生育两、三个小孩),人口结构合理,人口总量不会超过15亿。

九、为什么说中国人口目前正处于S增长曲线的顶端(马上减少)?
很多人还为以前平均生育6个小孩而后怕。要知道,平均生三个小孩的时期已经一去不返了。姑且不谈欧洲和日本。台湾、韩国、新加坡经济水平不过比中国早二十年,人口已经负增长了。印度经济水平只不到中国一半,印度没有强制实行计划生育,仅仅因为经济发展和观念改变,生育率也从70年代初的6.0左右(中国当时是5.8)下降到现在的3.0,在随后的十几年将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的2.1。印度目前经济水平不如中国,中国放松计划生育,能达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就不错了。这不说明中国人口增长已经到了S形的顶端?

十、谈论英语、汉语的优越性一点意义也没有,关键取决于人口。
法国人一直认为法语是最优秀的语言。法国人瞧不起英语,更何况西班牙语了。曾被人瞧不起西班牙语现在比法语风光多了。现在学/说法语的越来越少,学/说西班牙语的人越来越多,在美国尤其如此,法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加拿大也一样。法语衰败和西班牙语的兴起其实就是人口的变化所致。墨西哥等西班牙语的国家的人四个、五个地生,法语再优秀也比不过西班牙语。现在有人在讨论汉语、英文的优越性,事实上一点意义也没有,最终很大程度还是决定于人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