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都江堰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

(2008-06-10 20:46:13) 下一个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6月5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的救灾努力迅速而全面”。文章摘要如下。

在一次竞选演讲中,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对救灾努力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他在周三说:“我们必须为迅速应对一场自然灾害做出比我们目前已经做到的好得多的准备。当美国人民面对灾难时,他们有权期待他们的政府拥有最基本的竞争力。”

作为一名最近几周在中国地震灾区采访的记者,我看到麦凯恩所描述的这个远景变成了现实。

记者的工作是对所发生的事件采取挑剔的态度。但这一次的情况完全不同。在应对灾难方面,必须给予中国应有的称赞。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法国第一位女总理埃迪特·克勒松曾把日本人称为“试图抢夺世界的黄蚂蚁”,这一评论使她的声誉长期受损。在这番种族主义言论的言外之意中,她抱怨的重点在于,西方面临着一个亚洲国家不公平的竞争,在这个亚洲国家中,集体的纪律和行动、团队的凝聚力比个人的需求更重要。

将所有成见放在一边,应该说,中国此次对地震的反应,极其类似于被克勒松在过于简单化和误解之中批评的日本人的许多特性。

清晨或是傍晚,在四川省这一带的公路上开车,总是会遇到满载救灾物资的巨大车队开往像都江堰这样受灾严重的城市。车辆都根据原籍编成车队,或是从湖北来的水泥车队,或是从山东来的帐篷车队,或是自上海来的重型设备车队。基本上每个省都加入了救援行动,但并不仅仅是努力加入的问题:人们可以感觉到,大家正在暗暗较劲,看谁提供的援助最多。

个人和小团体的表现也毫不逊色,而且毫无疑问热情持续不减。

四处可见穿着“我爱中国”T恤衫的人们,以及对过去各个时期民族主义情感爆发的回顾。中国人找到各种方法参与进来,而且大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反映出来。

都江堰市规划局官员对我说:“在重建后,都江堰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建筑物中将修建特别的房间,人们可以在这些房间中避难,存活一个月。”

任何看到上海、北京这些城市是如何飞速发展的人,都不会怀疑中国让这一梦想成为现实的意愿,而且这一切会以一种让新奥尔良(2005年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本网注)生妒的速度发生。(编辑:刘瑞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