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布热津斯基: 中国'和平崛起'以后怎样难说

(2010-03-17 18:54:40) 下一个



除了基辛格,很难想出还有谁比布热津斯基更适合谈今天美国眼中的中国了。

如果说基辛格敲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布热津斯基则是让中美两家人门当户对地开始交往。正是他1978年的中国之行为中美两国于次年元旦正式建交铺平道路。"中美关系的开启者"也成了布热津斯基一生的资本。

以一个横贯中美近代关系史的全球战略家的眼光分析中国,我期待已久。

处心积虑、周密安排,只为星期一(3月15日)下午的这15分钟对话。

悬念

在BBC驻华盛顿站工作的电视摄影师Allen将拍摄我对布热津斯基的采访。采访前与Allen通电话,他问:"你采访过布热津斯基吗?"Allen接着说:"如果他知道这不是现场直播,他会只回答三个问题,然后取下话筒,离开房间。"

我很纳闷:"难道布热津斯基觉得不是现场直播就不'刺激'吗?"Allen也没有答案,只是说以前他拍摄对布热津斯基的采访时遇到这种尴尬的事。

我很感谢Allen给我"打预防针",让我可以调整战略,做最坏的打算。我把最关键的三个问题列在最前面,即便他"拂袖而去",我也能使成果最大化。

等待

采访地点在华盛顿的美国著名智库"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布热津斯基是该机构的元老,也是顾问。约好下午两点的采访,直到两点一刻也没见布热津斯基出现,Allen说:"这很奇怪,他通常会很准时。"

我唯一担心的是:如果布热津斯基接下来还有安排,那么只会进一步压缩我的采访时间了。

Allen则说:"他来晚了也好,这样他会有歉意,你也许可以多问几个问题。"

没过几分钟,布热津斯基走进采访间。眼前这位82岁的老人没有我想象的高,但精神矍铄,目光犀利。

没等我提问,布热津斯基先问我:"这是怎样的一个节目?""准备什么时候播出?""还会采访其他什么人?""我的采访是与其他人一同播出的吗?"......

很明显,布热津斯基的考虑是"与众不同",他当然有这个要求"特殊待遇"的资本。最后,他说:"我的时间不多。"

意外

直接进入主题。第一个问题是:作为中美关系的开启者,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迅速崛起是否出乎你的预料?

布热津斯基的答案是"既是又不是":中国是个伟大国家,有巨大潜力,因此崛起并不出乎意料,出乎意料的是崛起的"步伐之快、势头之劲"。

那么,成功的要素是什么呢?布热津斯基的回答很简单,是"中国人民"。他说,中国人勤劳聪明,而邓小平又很明智地对这一点加以利用。

他说,崛起的中国对世界格局的最直接影响是权力的再分配,中国在全球经济和地区地缘政治上会发挥更大作用。

都说中国崛起,但中国的邻国俄罗斯和印度也可能成为新兴强国,这对世界权力的平衡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布热津斯基在谈这个问题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大篇幅谈论俄罗斯,这也是布热津斯基早年遏制瓦解苏联情结的体现。

他并不认为俄罗斯会是新兴强国,印度则可能。布热津斯基说,俄罗斯除了能以核武器威慑美国外,其常规军力无法挑战美国。

花了很长篇幅谈俄罗斯,让我心生焦急,担心时间又不够用。接下来,我更感兴趣的是要他评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人说"巧妙而灵活",有人说"危机四伏",他的看法呢?

布热津斯基说,这取决于谈论的时间点。1950年代的统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领导人很智慧,至于未来,西方有一种趋势担心中国的民族主义膨胀,担心中国在通向成为强国过程中带来的威胁。

布热津斯基说,有这种可能,但也许不会这样,这就要看中国的领导人怎样把握了。

布热津斯基还谈到了他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解,他说截至目前这是事实,但以后怎样难说。当谈到当年与邓小平见面,在人民大会堂相邻而坐,《人民日报》又是如何报道的,布热津斯基津津乐道。此外,还谈到美国实力是否衰退等等。

后续

原定15分钟的采访,结果持续了20分钟。结束采访后,布热津斯基问我对中美关系持乐观还是消极的看法,他特别强调"极端民族主义值得关注,中国必须小心,正像几年前的反日抗议示威,政府认识到了其产生的反作用。"

采访划上完美句号,美中不足的是:采访前我特意购买了一本布热津斯基的著作《大抉择――全球统治或全球领导》,准备请他签名,即便采访后有时间与他闲聊几句,但思绪全在讨论问题上,将签名一事全然忘掉了。

高毅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