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16岁生日礼物

我一直梦想着等到孩子们16岁的时候,把这些成长点滴呈现给他们,说:"看,你们就是这样长大的!"
正文

风中的金门大桥

(2006-08-12 21:56:29) 下一个


(这张照片是从网上截来的,并非出自我手)

上一次站在这里看Golden Gate Bridge竟已经是4年前的往事了,记得也是在大桥北侧的观景台护栏前,感受着从旧金山湾里压进来的凌厉海风穿过山口“打在”脸上,看着浮云在远处的旧金山down town投下大块大块移动的阴影,唯一的不同是今日重温旧景的是我独自一人而已。

这个周末不回家,自然需要做点什么来打发掉两天的孤独时光。前两个月的时候,一到周末就忙着去看车子、看公寓,倒也不觉得冷清寂寞;眼下这两桩“大事”均已办妥,顿时就觉得时间多出来了。

总不能就这么呆在家里吧?咱不是有车吗,出去逛逛,就权当认路罢。

主意定好就之后开始做准备工作,反正有的是时间,先是花了不少工夫从网上download了几十首MP3的歌下来,刻了张CD,这样一路上有歌听就不至于太没劲了。然后就上Google打地图。虽说几年前来过这地儿,但那时到东到西都是同学开车,那些个小鸡肚肠般的单行线谁还能记得住?

。。。

桥面上依然是川流不息的车,观光步道上依旧满是被风吹得缩成一团却兴致盎然的游人,我倚在桥栏上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惶然,真的已经4年过去了么?如果是真的,那这4年里一千四百六十天我都做了些什么,我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以前偶尔有睡不着的时候,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总会思考两个总也想不明白的问题,但一想不明白就能睡着了,百试不爽。问题一,宇宙是什么,宇宙的外面是什么?用惯于思考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的大脑来“思考”这种宏观的深奥的命题,后果可想而知;问题二,想象着如果能把自己每天每月的足迹连起来,再从天上“上帝”的视角看下来,会是什么样?

今天独自在桥上面向大海吹风的时候,我又不可遏制地想起了那“第二个问题”:如果能把我这四年中的足迹连起来,那所得到的轨迹岂不是在今天、在这里又回到了同一个原点?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在他职业生涯的几十年中,平均每5年就要搬一次家。当时自然是不太相信的:我们的父辈有多少人都是“从一而终”,在同一家单位一直干到退休的。但现在不说别人了,就看我自己好了,大学毕业后在同一座城市住了6年,没搬家但工作换了三次;然后去了加拿大念书、工作,四年中换了两个住处;后来到了加州,在洛杉矶住了4年,又换了两个工作;而现在呢,又折腾到旧金山来了。。。14年前揣着毕业证书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无论我多么有想象力、多么不着边际,我都没有猜到过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会一个人站在这里独自胡思乱想。当时满脑子的就只有一件事:我终于能挣钱养活自己了!

为什么我今天会站在这里?

在网上看过一篇帖子“人生犹如乘车”,是当笑话贴的。那篇帖子是这么写的:人生犹如乘车,总是盼着车子能准时到来、提前到来;车来了,就想拼命挤上去;挤上去了,就想能站稳脚跟;站稳了,就想地方能宽敞一点;好容易找着个座儿能坐下了,就想有个靠窗的位置;有了靠窗口的位置,又想要是有个长座位能躺下来该多好啊;躺下了,又想要能有个真正的卧铺就好了。。。

人生的欲望,大抵如此。

五年后,我又会在哪里?我真的不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