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个人资料
正文

排骨二号:自民党的末日·小泉篇之五

(2009-10-19 20:43:17) 下一个
 我们再来看看小泉5年半执政生涯的成绩如何。

  日本的经济摆脱了长达10年的平成不况。从02年2月开始到07年的10月,日本经济连续69个月经济增长。输出型产业为中心的日本企业纷纷刷新了自己的最高盈利纪录,以往注重国外投资的日本大手企业开始对增加对国内的投资,国内雇用开始扩大,对大学毕业生的求人率超过了泡沫经济时期,因为团块世代的退职和少子化的影响,以往不被重视的中途采用也大幅度增加。

  派遣法的改正,接受派遣社员的企业扩大到了制造业,期限设置被取消,海外劳动派遣者开始大量涌入日本,也为日本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低金利的政策减轻了日本企业的负担,小泉的构造改革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日本02年到05年企业破产件数减少了6000件。

  对大手银行注入公用资金,鼓励日本银行积极贷款,消除了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不良债券问题,金融机构也达到了收益的最好水平。

  借助于经济的恢复,后半期连和出口型产业没有太大关联的不动产、建筑业也刷新了最高盈利纪录。

  日本股市大幅度攀升,证券市场活跃,企业的合并收购增加,股东的发言权增大,企业与此对应也提高了分配的红利。

  小泉的外交政策虽然倍受指责,但也没有对日本造成什么坏的影响。事实上小泉除了应对当年许下的承诺每年参拜靖国神社以外,没有其他出格的举动。骂小泉的亚洲国家也只是限于口头,图个心理痛快而已。而大多数国家因为日本有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权,可以放心开展各种领域的经济合作,也大大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虽然日本的经济复苏有“中国特需”、“世界经济规模的扩大”等大的历史背景,小泉/竹中的经济政策也有很大的功劳。不管小泉推行的改革最后成效如何,至少小泉在任的时候政权稳定,小泉改革的坚决也给投资者们信心,试他们放心大胆的对日本进行投资,这是小泉的功绩。

  虽然各种指数都表明日本经济复苏显著,但很多日本人还是把这次经济复苏叫“虚幻复苏”。这是因为这一波的经济复苏时间虽然长,但增长率不高,年平均只有2%。和66年到70年的10%经济增长、泡沫经济时代的5%的增长相比感觉不强烈。日本的经济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大的基数,已经不大可能再出现那样跳跃式的增长了。加上高龄少子化的社会构造,日本国民的负担依然很重。再有一个就是,日本企业经历了泡沫经济的低谷,也不敢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工资,工资一旦提高就很难再降下来,日本的企业风格也不能让企业随意解雇员工。

  另一方面,小泉的政策也带了了社会的不安:小泉修正了派遣法,给企业雇用非正规雇员提供了方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非正规雇员的雇佣比例扩大, 2002年正规雇用人数占全体劳动者的76%,到了07年这个比例降低到了66.5%。而非正规雇员的人数增加到了1732万占全体劳动者的33.5%。

  非正式雇员得不到正规雇员的保障,雇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解雇非正式雇员。同样的工作量非正式雇员所得的收入也低于正规雇员。到了06年,年收入 200万日元以下的劳动者突破1000万人占全体劳动者的22.8%,几乎全是非正式雇员(正式雇员的年收入在200万以下的极少)。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这在之后的金融危机中成为了日本最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

  在税收上,小泉政权计划逐步废除累计课税制,改用一律课税制。比如,住民税原本是三段税制,(200万日元以下5%,200万以上700万以下10%,超过700万13%),现在一律10%,这样的税制改革无形中增加了贫穷人的负担,属于典型的“杀贫济富”政策。

  小泉的改革方针和70年代末执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撒切尔夫人主张个人应该更多的自立,少依靠政府,政府对经济不作过分干预,减少公共开支的基础上降低个人赋税。而在政策面上撒切尔夫人严密支配内阁成员,严格执行金融政策,打击工会势力使其服从法律的约束,国有企业民营化。执政后期更是把民营化扩大到了教育、卫生医疗、住宅等方面,“撒切尔革命”由财经和工业扩展到新的社会政策领域。

  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英国经济复苏国际地位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急剧加大,犯罪率失业率上升。很多英国人认为撒切尔夫人是一个独裁者、自大狂、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03年英国电视台Channel 4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的民意调查里撒切尔夫人排名第三。

  尽管痛恨她的人如此之多,但撒切尔夫人依然是英国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之一。02年在BBC举办“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撒切尔夫人名列第16位——排在她前面的包括邱吉尔、黛安娜和莎士比亚。

  看看撒切尔夫人的政策和评价,再比较一下小泉,我们是不是能找到很多共同点?

  但和小泉不同的是,撒切尔夫人的后任依然贯彻了她的改革方向,而小泉因为自民党内部的抵抗势力过于强大,自己也过于个性不懂得协调,虽然民众支持,但在党内小泉没有追随者,这让他在自己的后任上没有选择的余地,无论选择谁,他的后任都会恢复到原来的保守作风,这导致了小泉的改革半途而废,他的改革也成了后任们推卸责任的借口。作为一个日本首相,小泉是成功的,作为一个改革者,小泉失败了。

  不管怎么说,小泉的承诺大都做到了,邮政民营化的进程也许不是小泉预想的那样,毕竟是开始启动了。尽管日本国民还是怀念60年代日本的经济辉煌,怀念 80年代“一亿中流”的无格差社会结构,对小泉的小政府改革方针一直口诛笔伐。但09年大选中,自民党领袖级人物纷纷惨败,小泉的次子却在媒体一片问责世袭政治的舆论之下第一次参加竞选就高票当选,也许这一幕能让小泉有些欣慰。

  小泉下台之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08年9月25日宣布退出政坛。
  
  “无籽西瓜”安培上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