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个人资料
正文

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二)

(2009-11-04 09:28:00) 下一个

 

当然俺们中国人中的一部分,大概也有几千万吧,就选择了直线救国的方式,那就是“打得日本强盗回老家”的又土又笨的法子。

这个法子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化中,一个从来没有被重视,在历史上没有出现的现象产生了,那就是中国人的民族主义诞生了。

如果你听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俺们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你听到的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这个民族的存亡变成了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不是中华文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很明显,人家日本人说,俺们也是中华文化。

这样的歌儿估计在五胡乱华的时候,是听不到的。那时候,大家听到的更多是“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在金兵破汴梁、蒙古下襄阳和满清屠扬州的时候,这样的歌儿也是听不到的。

在古代的中国,大家信奉的是文化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就是说,汉文化代表的是一个教化的文明,周边的其他民族,不论你是东夷、西戎、南蛮,还是北狄,都是没有文化的野蛮人。因此种族上和人种上,是没有歧视成分,可是问题是在文化上,因为你落后,和俺不一样,就是没有文化。

因此有文化的中原人对周边的没有文化的各种民族,颇有一些自得和自傲的。这就产生了远古中国人,天下以俺为中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观里,华夷之分是很清楚的。

当年的孔子,对提倡尊王攘夷的管仲,曾经说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也”。孔子的意思,就是没有管仲在齐恒公那里,尊周天子以武林盟主的身份号令诸侯,来抵御蛮夷,那华夏文明当不存在,连自己也不能在束发结冠,无法穿俺的传统华夏之服饰,而要披头散发,穿蛮夷们的袄子了。

当然形式比人强,当年管仲要攘的夷的主角,就是在荆汉之地的楚国,成天价要北上中原。经历过N次的失败和奋斗,人家楚庄王终于变成了武林的盟主。看起来好像是无间道一样,本来要剿灭魔教的正教联盟,最后不得不接受剿灭的对象,成了老大。

楚国这个华夏族的身份认定,是靠军事实力打出来的,因此人家楚庄王在路过周天子的地盘时候,就很用心的问了一下,代表周天子的权柄的鼎,有多重。

这就开启了后来所说的华夏教化论,就是蛮夷居于中国,接受文化,就成了华夏的一分子。而华夏如果仿效蛮夷的生活,那么就退化,从文明人退步为野蛮人了。

这个口子一开,自然就给了想征服中原地区的其他民族一个很好用的理论基础。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走楚国的老路子,那就是俺的祖宗,如何如何就和黄帝扯上了亲戚了。

当然有的亲戚关系还是比较硬,比如说匈奴的刘渊,是历史上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第一个非汉族的国家。从文化上来说,刘渊算是彻底汉化,号称是冒顿单于的后代,但家族的祖庙里拜祭的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和汉光武帝刘秀。而从血缘关系来说,人家确实是实打实的汉朝皇家的亲戚,比当时的西晋皇室司马家,要更接近汉朝正朔,也比当年俄罗斯大公伊凡四世的侄女婿身份而自称沙皇要合法得多。

从此每个入主中原的外族,都带有明显的汉化特征。在五胡乱华时期,出现在北方的16国,不论是汉族建立的前凉和西凉,还是匈奴族的后汉、前赵、北凉和胡夏,氐族的成汉、前秦和后凉,羯族的后赵,鲜卑族的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和南燕,以及羌族的后秦,高句丽族的北燕,其管辖的民众是胡汉都有,采取的制度也是双轨并行的一国两制。

由于民族、种族、文化、法律、典章和风俗都不同,这个时期的民族冲突和融合并存。虽然很多其他民族已经在中原地区扎下了根几代人,不少族群是在三国时期,就定居中原,但这个融合过程中,仍然充满了不少血腥的屠杀和破坏。

这种文化融合的困难,可以称作内部殖民化,因此造成数百年的乱局。这种情形在当今世界也有现实意义,就是在欧洲出现的穆斯林群体,和美国出现的拉美裔群体。这个发展,会不会在美国和欧洲,引发出现希特勒对付犹太人的方式,尚且是未定之论。前不久在美国的电视新闻里,已经看到新纳粹党徒和拉丁裔权益活动分子们,在街上大打出手了。

而在中国,这个乱局自然是无法维持下去,于是后来出现了拓跋族在北方的统一,和在北魏孝文帝时代的主动和强制汉化,才解决了社会分裂的问题。

在孔子的时代,穿衣服和梳头发的方式,就是说衣冠,是文化的一个重大象征。可是很快在战国时代,赵武灵王为了和北方游牧民族竞争,而进行了改变服装的胡服骑射,估计会被孔老夫子一顿臭骂成为化华夏为蛮夷。

而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政策就更要极端,在全国禁止说自己的母语和其他的胡人语言,不许穿少数民族的服装,而且大家统统改成汉姓。另外就是胡人不许内部自己通婚,大家必须胡汉通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然这套激进做法,引起了强烈的反弹,结果就是导致了北魏分裂,东部由坚持鲜卑化的北齐,和西部由坚持汉化的北周对垒,以最后北周得胜解决了问题。

这个五胡彻底汉化的过程,大概是用了一百年,其总设计师是元宏的干祖母冯太后。而冯太后本身是一个混有慕容鲜卑血统,而母亲又是平壤的朝鲜人的混血汉人。可以说,没有这位伟大女性强行推行同化的行动,中国再次统一而出现隋唐的情况,也许就不会发生,或者说不会那么快发生。正如欧洲的罗马帝国崩溃后,一直到今天,政治统一的企图仍然遥遥无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vwbeetle 回复 悄悄话 "胡人不许内部自己通婚,大家必须胡汉通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中国应该在新疆和西藏强制执行此一政策.
那些年青汉人愿意做这件民族融合的伟大工作啊?
vwbeetle 回复 悄悄话 "胡人不许内部自己通婚,大家必须胡汉通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中国应该在新建和西藏强制执行此一政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