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一叶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个人资料
正文

飞走的蒲公英

(2010-01-15 17:07:33) 下一个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作者:http://pic1.nipic.com/2009-01-04/200914123711277_2.jpg

 

这次妹妹一家来访,为我们带来了新加坡3年级的华文课本,孩子们很喜欢里面亲切生动的课文。前天晚上我给孩子读了这篇:

 

     飞

妈妈和琪琪在山路上散步。

“妈妈,您看,小蒲公英四处飞,是不是它的妈妈不要它了?”

“不是。小蒲公英长大了,要去旅行,去认识河流、认识瀑布、去认识高山、认识大树......”

“妈妈,您看,树叶宝宝飞下来了,是大树妈妈不要它了吗?”

“不是。树叶宝宝长大了,要去给小蚂蚁当船,给小甲虫当伞......”

“那我长大了呢?”

“你长大了,也会飞走。这个世界很大很大,你会飞到你想去的地方,去做你想做的事......”

 

课文读完了,我对孩子们说:“你们长大了,也会飞走。现在我们住在一起,一定要好好珍惜。你们看,很久以前,我和你们的小姨,外婆外公住在一起,而今,我们各分三地,难得见面。”

 

想起不久前,先生对我说,“时间真快呀,霏都这么大了,再过不到10年,她要去读大学。”我也说:“是啊,她出生的那一天仿佛刚过去不久呢!”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说:“什么时候你们长大啊?”我自己也巴不得快快长大,大学毕业后,没有多久就出国留学,那时候心里向往着外面的精彩世界,毫无遗憾地飞走了,飞过太平洋,来到北美。

 

中国的父母盼望着孩子能够成材,成材常常和孩子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挂钩。那年我认识一户美国有名的华裔医生世家,那家太太很自豪地向我展示了家族的相片,有中国的记者采访他们一家,文尾有全家福,我发现她最小的孩子,那个有残疾的孩子不在相片里。再读她家被采访的文章,里面提到医生心脏科方面的专业贡献,太太能干持家,家里有临海豪宅。两个儿子分别子承父业,都成为心脏科医生。文中对小女儿,那个从小因小儿麻痹症而跛腿的孩子,那个刚从社区大学毕业,和父母仍然住在一起的孩子,却只字未提。我知道,他们的孩子已经不会看中文,对中文杂志更不感兴趣,而我也只是小辈,不可能去问老人家,可是心里很难过,为她的小女儿暗鸣不平。孩子最需要的是爱,父母的爱,他们身体可以缺残,但父母的爱是不可以被打折扣的。

 

我试着问那位老母亲,小女儿近来可好。她叹道:“我要是不生她就好了,她的麻烦很多,刚为她买了车,上了很多驾车课,还没学会。还有,她有什么心事,也不跟我说。你说,女孩子也许没有好工作,但要是有好长相好性格,也容易交朋友,可是她什么也没有。也许她一辈子和我们住在一起。”我对老母亲说:“其实我们每个人即便没有身残,也有心残的时候,多多关爱她,她会更有自信。她来到这个世上,上帝很爱她,你也爱她,多多鼓励她。”老母亲说:“可能她小时候我对她要求太高,她的两个哥哥从来读书优秀,而她即使补课,也学得不好,我斥责她,嫌她不努力。她变得很内向,不怎么和大家说话。”

 

想起华裔作家谭恩美《喜福会》里的一句话:“中国妈妈爱孩子,不是通过拥抱和亲吻,而是强行地给孩子饺子,鸭内脏,和螃蟹等食物。"(Chinese mothers show their love "not through hugs and kisses but with stern offerings of steamed dumplings, duck’s gizzards, and crab." quoted from "Joy Luck Club" by Amy Tan)给孩子食物是爱的体现,并没有错,但孩子更需要妈妈爱的言语,爱的拥抱,亲吻,沟通,爱的尊重和理解。爱的力量强大。常常读到一些身残的孩子,因着父母的爱和鼓励,活得很丰富喜乐,甚至成为祝福他人的人!

 

爱孩子并不是溺爱孩子,而是要管教孩子,圣经希伯来书里有“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No discipline seems pleasant at the time, but painful. Later on, however, it produces a harvest of righteousness and peace for those who have been trained by it. Hebrews 12:11)孩子都有错的时候,有错必改,受管教的孩子,当时感觉难受,可是管教孩子是神赋予父母的职责,正因为爱孩子,才会管教孩子。孩子经过管教,方可结出正直和平安的果子。

 

管教孩子要讲究尺度,不要过于严厉,而伤了孩子的志气。中国古时一直是家长制的家庭传统,父母以为孩子是我生的,我要怎样就怎样,很多父母管教孩子过于严苛。圣经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是神所赐的祝福,好好珍惜这份祝福,孩子有自尊心,有自己的感情,不可以随意恶言伤害孩子,贬低孩子或比较孩子。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圣经教导父母们:“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Fathers, do not embitter your children, or they will become discouraged. Colossians 3:21)

 

关于父母子女关系,圣经里的经典是:“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Children, obey your parents in the Lord, for this is right. "Hon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which is the first commandment with a promise-- "that it may go well with you and that you may enjoy long life on the earth." ,Fathers, do not exasperate your children; instead, bring them up in the training and instruction of the Lord. Ephesians 6:1-4)

 

蒲公英有飞走的那一天,去旅行,去认识河流,瀑布,高山,大树。。。我们的孩子也有离开家的那一天,去他们想去的地方,做他们想做的事。。。愿我们做蒙神喜悦的父母,爱孩子,教导孩子,鼓励孩子,愿父母“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Train a child in the way he should go, and when he is old he will not turn from it. Proverbs 22:6)

 

-----

关于父母管教的好文分享:

来源:http://www.bjfengtaichurch.com/html/jiating/qinzijiaoyu/20090328/1567.html

保罗在讨论家庭生活与主仆关系时(弗五23-六9),他指出较为强壮的一方(丈夫、父亲与主人)应尽力维护处于弱势的一方(妻子、儿女与仆人)。保罗劝勉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请注意,这句话特别针对父亲说的(参西三21)。上文的对象本以「父母」为对象(弗六1-3:儿女要「听从父母」并「孝敬父母」);但保罗话锋忽然一转,将箭头指向父亲,处理方法十分特別。为什么只对父亲说呢?相信其中必定有原因。

在当时以父权为主的社会中父亲对儿女有法定的管教权。根据罗马人所定的「父权律例」(”patria potestas”),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力,可视他们为拥有物,并有权将子女处死。作父亲的可将产业给儿女,但一切权力仍由父亲操纵(参《大英百科全书》网上电子版的”Patria Potestas”条款)。

 

在这种以父亲为绝对权威的背景下,保罗嘱咐父亲们「不要惹儿女的气」,可算是一项革命性的观念。

「不要惹儿女的气」(「惹气」《新译本》作「激怒」)意思是「不要用不合宜的言词或行动,去惹动儿女们进入愤怒状态,以致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持久性的怨恨。

一般来说,父亲比较容易会激怒孩子,让孩子心里受伤,內心充满愤怒,以致「失了志气」(西三21)。「失了志气」是失去人生的动力,缺乏学习的热诚,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提不起劲。当然,身为父亲的不一定刻意伤害儿女,但在不注意的情況下,会陷入这种网罗里而不自知。

父亲在什么情況下会惹动儿女的气呢?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应用原则。其实,这些原则也可应用在领袖对属下或老板对员工等关系上。

1、管教过严——定下难以达到的标准

中国人的父亲有时会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定出众多要求,并且难度甚高。例如:要求孩子学校的成绩每科都要优异;又或者强迫他们参加众多的课外活动,将时间安排得密密麻麻,没有他们个人的时间等。做父母的必须十分小心,不要想藉着孩子的成就在自己脸面上贴金,用来补偿过去没有得到的荣耀与光采。

2、言而无信——答允了的事情没有照做

作父亲的会在有意或无意中答允孩子要为他做某些事,但最后都成了空头支票,无法兑现。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感到被欺骗,认为父母亲缺乏诚信,根本没有尊重他们,而心中产生不满与怨恨。因此不要随意答允儿女要做什么事。在答允之后,无论事情有多难,都要尽力履行。

3、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孩子最容易从行为与榜样中学习,作父亲的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能为孩子设定崇高的属灵标准,自己却随意生活。更不要说这些标准是为孩子定的,成人可以不必遵从。这样必定会惹动孩子的气,或许他们敢怒而不敢言,但会在心中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4、情绪失控——拿孩子作发泄的对象

另一种常见的问题,是父亲不能约束自己的情绪,将孩子拿来当作发泄的对象。无辜的孩子,遇上父亲在外工作不如意,回到家中,不分青红皂白就将怨气全出在他们身上,有时大吼大叫,有时藉机责打。作父母的要管教孩子,必须在冷靜的情況下,才会产生果效。若在「惩罚」之时是气沖沖的,或是存着私心,那是有破坏性而没有建设性。

5、强加比较——用別的孩子与他们作比较

父母亲会在有意或无意间将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较。例如用邻居孩子的优异成绩来「剌激」上进心;或将哥哥的乖巧行为来「责备」弟弟的不听话等。这些比较虽然用意是激发好行为,但经常会弄巧成拙。因为孩子在某一方面必定比不上某些人,若要找行为比他好、成绩比他忧、才干比他强的,实在大有人在。但这样的比较并不公平,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地方,若要他们改正某些地方,可以正面指出问题,但要避免比较。

圣经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诗一二七3),但他们不是物品,不能随意对待或予以弃置。儿女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应该受到尊重与保护。当然,「不要惹儿女的气」不等于说不理不管,任由孩子胡作非为;又或者随便纵容,他们要什么就給什么。保罗接着强调对孩子要有积极的教导:「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六4)。

 

-----------

相关博文:

女儿的人生功课

初成长的孩子需要父母

爱妈妈的十条理由

孩子们的“爱之语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