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夜雨

我想知道,在一个中国留学生眼中,实现美好的思念是怎样一个梦.....
个人资料
正文

一 个 伟 大 的 女 人

(2008-06-17 01:07:21) 下一个

一 个 伟 大 的 女 人                       

       

                  ---则天女皇                                  

 

                                             

 

        以一个女人的眼晴,仰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个最负盛

      名、也是男人们争议最多的女皇----则天大帝!

                                       ------题记

                                         

 

                   

 

           

      尽览二十四史,泛游五千年历史长河,我由衷从心底里最佩服中国历史上群星闪烁中最亮的一颗女星,这就是执政三十多年,登极十六载,掌权半个世纪,使国殷民富,吏治廉正,万民敬仰,八荒臣服,四海归心,万邦朝拜的大周神圣皇帝----武则天。她接过了懦弱无能永微李治手中巳呈衰微的皇权,刚柔并用,高屋建檩,严酷整顿吏治,无情打击豪门,情倾万众黎民。她奖励农桑,发展经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知人善任,容人纳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击败吐蕃叛乱,开展对外交流,创建普天和谐,兼容包纳,大气秉天。她的一切英明举措,使一切男性皇帝尽皆汗颜,她的一切作为,彻底颠覆了男尊女卑,男人主宰世界的思维规则;完全粉碎了世上女人皆不如男,皇权只能男人掌的欺世谎言!一个个文韬武略、经纬善治的大男人,俯首贴耳,尽皆被纳入其麾下,臣服陛侧,竭精殚智,为这个瘦弱的、弱不禁风的女人效力。但,一些死守陈规陋习观念和既得利益的李唐旧戚、元勋、豪门,纠集组合,策划呼应、明争暗斗、多次较量,试图把这个初握中枢权力的瘦弱女人,一击致死,让腐朽复癖。但,这个女人一一从容应对,多次化险为夷,又显和祥!

      然而,事物发展并不能尽如人意。光宅元年,也就是她的儿子中宗李旦在她的掌控下的夏秋,由李唐旧戚李敬业举事,外结残存旧戚元老、内交久怀异念的首辅宰相裴炎,于扬州一隅,集精锐十万,发檄四海,以匡复之名,讨则天之实,图谋以武装叛乱,复癖旧制。李敬业九月二十七日兵发之时,威震域内,锋逼神京,山河摇幌,黎民哀号:

                    我后慈悲兮救我万民,

                    我后仁爱兮佑我苍生!

                    妖孽猖獗兮......

                    不堪一击,

                    万代颂歌兮......

                    我后英明!

 

                        

      这个女人冷静沉着,集百官于朝堂议事,并把骆宾王代李敬业起草的檄文宣示众官,命宰相裴炎朗读,裴炎冷汗长淌,不敢奉旨。武则天坚持要他高声全读。这篇檄文气势旺盛,词语精警,用词苛酷,反复嗤斥,多加椰揄。文章气势如虹,词句铿锵,说理透彻,思瓣清悉,极富煽动性和杀伤力。不失为古往今来讨檄佳作之上上精品。武则天静听朗读这篇檄文时,先是微微发笑,后来又击节叹服。当朗读至“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一联时,百官尽皆失色,武后却不禁失笑起来。檄文读毕,她还责问臣下为什么没有把这样的英才收罗进来。就是这样一个伟大女人的大度和气魄!世上有那一个男皇帝能有如此的气量和包容!她不因政敌的恶毒攻击,严词污陷,污水泼身而大发雷霆,也未因此实行文字狱,严禁反文流行,斩尽一切攻击者,还要株连九族,等等。最后,她还特意吩咐臣下,将来平叛,只能活檎此人,不许杀他,朕要亲会他啊。

      这个女人成竹在胸,冷静操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她果断委派两员大将率三十万大军直击叛逆。又于次月十八日斩内奸裴炎于都亭。不可一世的内外叛逆势力在这个铁腕女人的双重打击下,未用百日,连同十万之众,灰飞烟灭!

       五年后,这个女人头载滚冕,身着帝袍,临万象神宫,登则天门,改元永昌,国号大周,布政于明堂。自命为大周神圣皇帝,正式登极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五千年帝王传承的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大周永昌元年正月初一正朔。辰时二刻。

        洛阳神京明堂正朝殿堂外,玉阶上戈矛如林,红缨飘扬。立仗卫士,头戴护耳上翻的兜鍪鎏金金盔,身穿明光铠甲,并列前胸的两团护心铁镜,在曙色中反射出令人目眩的银光。在这威武整肃的立仗卫队间,间隔着头裹幞头,身穿隐纹裼袍的内侍宦官。他们或肘悬拂尘,或垂手恭立,把巍巍正殿朝堂,衬托得尤为庄严肃穆。

       “当当当!”

        三声朝鼓,从鼓楼传出。阶下天街全体候朝的文武百官、各国来使依秩肃立。冠盖云集的天街上,雀静无声。斯时,正殿左右后侧鱼贯徐步走出两列各三十名头戴皂色雁翅文官帽,身穿皂色文官袍的年轻女官,庄重严肃的排列在皇帝御座下边两侧。

        明堂正殿侧的乐班中,头戴五彩花冠,身着芝草暗花图纹花袍的钟悬乐乐工,手扬象牙柄牙把乐槌,朝悬于三十六钟架上的二百四十口的乐钟,击响了清越悠扬的笫一声。

        “鸣!.......”

        随着钟音浸浸,坐部乐伎中的弄笛伎,娥眉轻挑,玉笛横陈,柔指斜据,丹唇上列,引气内填,伴着乐钟,飞泻出袅袅流音。

        玉笛声起,三名执着双槌的悬乐乐工敲击起中层的甬钟,奏出了恭迎皇帝登殿的《太和乐》主旋律;另外两名手执木槌的悬乐乐工,敲击着下层甬钟,奏出低音与倍低音,把主旋律烘托得更为浑厚雄壮;接着,清脆的磬声,铿锵相继,琴瑟笙竽,更微迭盛,将联复绝。而立部伎中的合唱声,在顺着衮冕礼服的则天神圣大帝徐徐步上御座时,轰然而作:

 

                      

           

           

          仰膺历数呵!.....

          俯顺讴歌,

          远安迩肃呵......

          俗阜呵......时和......

          化光玉镜,

          讼息呵.........金科!

          方兴典礼呵.......

          永戢,干呵........戈!

 

        在合唱的尾声中,则天皇帝已在伞扇幛罩的九凤御座上端然坐定。

       “王公、百官依班上朝哪!.......”

        值班太监的宣呼声,合唱声也徐徐重起:

          千官肃事呵........

          万国朝宗!

          载延百辟呵,

          爰集呵三官!

          君臣德合哪........

          鱼水斯同!

          睿图方永呵。

          周历长呵.......隆呀!........在鼓乐合唱声中,首辅宰相,领着公室王公从右阶;统军太尉带领功高公侯从左阶;内阁辅宰分别领着文武百官,由内谒中使导引着去往丹墀;鸿胪寺官员引领着西域、寒北、海南、辽东各国、部来使经由东西阁道,依班列队,静候朝参。

       “陛下敕命:有本上奏,无本退朝!”值斑太监喝毕,有几位大臣陆续上奏,约莫一个时辰,诸事议毕,众臣正待皇上宣布退朝之际,则天皇帝徐徐立于座前,肃穆郑重宣示:“众卿听著,朕百年之后,合葬泰陵,不立碑刻铭;不另庙专祀;只立一无字石碑!众卿切记!”谕完宣布退朝,不容复议。在女皇帝业盛极,如日中天之时,突作如此宣示,实令人不解,百官莫不惊异,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之举,直令人惊咤莫名啊!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可以站得像她那样高,从来没有一颗心可像她一样骄傲

,从来没有一位帝王可以像她一样立下一块无字碑,功过由后人评说.......

      那无字碑上真的是一空白吗?不,我分明看到了碑上镌刻出了一名女子的睿智与豁达。

     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枝独秀,以瘦弱的双肩扛起了整片江山。将无数须眉驰骋沙场得来的大地轻易地俘虏了过来,轻松地续上了一笔。这一笔惊天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深知自已正遭受万人唾骂。在男人的骂声中还夹杂着女人的骂。她也深知自已双手沾满了鲜血,“一将功成万骨枯”。于是,她又做出一件震感人心的事.......为自已立下一块无字碑。不着一字,孰是孰非,皆凭后人断定。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为自巳留下一点空白,由别人书写。功大过大皆由后世千秋评,这种大智慧有几个男儿能及?

      好一块无字碑,好一个武则天!她在那一片空白上描绘出了一个女子的广阔胸襟与智慧。她知道自己得到了太多,多得让每一个人都忌妒;她失去了太多,多得中华五千年文明都无法承载她的悲哀。一切早在不言中,留一点空白,让后世子孙揣摩她内心的骄傲与哀伤。

      她的美丽已随历史而逝,如今只留下荒冢草青青,还有那挂草尖尚未风干的泪珠,是她午夜梦回时落下的。

      不能书写功德,不能书写悲哀,那就什么也不写。是悲是喜,都由她留下那一点空白去说。

      也许,不说也就是说得最多。“千江水有千江月,无里无云万里天”。

      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千古罪人还是流芳百世的名主。她留下的那一点空白是给后人,也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余地。她活得太累,勾心斗角的深宫内院,阿谀奉承的官场百官,尔虞我诈的政治大旋涡......太多太多的东西都由她一人承担,“高处不胜寒”哪!

      融融月,淡淡风,一如那花香,风吹万里也有散去的一天。再华美的词藻写出的功德也有磨灭殆尽的一天。她那一点留白,不仅是歌功颂德,也是自己所有遗感与内疚的反思!那是历经千秋万载也消不尽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