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灭谛 - 灭谛的四行相(26)

(2009-01-18 19:16:49) 下一个



解脱与空性的
关系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过:若诸佛出世,若佛不出世,一切法空性。(取自法尊法师翻译的《入中论》)

宇宙真理,恒常如是,有佛不增,无佛不减,佛陀仅为说明者,而非造作者。一切事物,包括我们自己的存在,是空无不可再分的释迦牟尼佛俱足智慧证悟空性,并且对我们这样的凡夫宣讲,以此方式我们能学习空性的道理,再由我们自己去证悟空性确实存在

张桌子的根本质和我们心识的根本性质并无区别。桌子和心识两者都是空无不可再分或空无自性的存在。这两种空性都需要同样的过程去证悟,因为空无不可再分空无自性是根本一致的。尽管桌子和心识在客观上无有差别,主观上两者差别很大,我的心识有着一切附着的烦恼-如瞋恚、畏怖、妒忌-所有这些皆由自我中心或自爱造成,而桌子显然无有如此烦恼。一旦我的心识为这些迷妄、烦恼所阻碍,心识就很难去照见事物的根本性质-即事物无有不可再分的存在。这即是桌子和心识两者的区别,但这并不是在说识绝无可能去照见事物本质

解脱和空性之间紧密关联。为了理解解脱,我们必须理解空性。不然我们就看不清为何我们流转生死。解脱的含义是脱离于某些事物,可是这仅仅停留于抽象概念上,直到我们领悟到底什么是我们需要脱离的?在空性的教言中,我们认知无明在缚系我们。彻底证悟事物的本质是驱除第二个障碍-所知障,而非烦恼障。

灭谛的四行相

如同其他的圣谛,灭谛同样有四个独特的行相。它们是:


-静
-妙
-离

这些行相是仅属于灭谛的特征,能够帮助我们证悟灭谛。第一行相,,描述了灭谛本身-它是寂灭了一切无明和迷妄心,不仅是暂时寂灭,而是永久寂灭。这些不善心念将不会回转到心相续中。

第二行相是灭谛寂止了苦谛肆虐,引导了涅槃或成佛的涅槃是完全的、无尽的寂静平和。

为灭谛是所有修行法门归一的终极目标,由此被认为是善妙的。是第三个行相。在这个意义上,带来一切无漏大乐的源头。真正值得信赖的,恒久而不变,不会变成任何其它的事物,或有所亏损。

灭谛的第四行相在于它将使我们脱离苦海,所以这一行相被称为。经证悟灭谛,我们将完全的脱离于苦海,脱离于一切的苦谛和迷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