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老吴

友风子雨,明月入怀。
个人资料
吴友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场酣畅淋漓的雨中记忆

(2018-12-14 13:50:50) 下一个

早上起来,外面下着小雨,天空灰蒙蒙的,让人也开朗不起来,本来想出去玩玩,看来也无所谓了,于是再随意写写现在的心情。

   也许每个人小时候都写过老师布置的作文《小雨中的回忆》吧。在小雨寻寻觅觅常常是最浪漫的,正如一首歌唱的:我时常漫步在小雨里/在小雨中寻觅/小雨像一首飘逸的小诗/常萦绕在我心里/在没人的雨中更显得孤寂/但我脸上并不流露出痕迹/每当小雨飘过/总唤起我的回忆。

   西雅图人喜欢在小雨中不打伞,在西雅图,你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经历这种小雨的记忆,但是永远留在脑海里的记忆却是鳳毛麟角的。但是就在前几天,我就在小雨中经历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感受,值得写在白纸黑字里。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那天我乘机从旧金山回到西雅图,以前我下机后不是朋友来接我,就是我打的或者坐Uber,但是因为我的行李只有一个不到10磅中的背包,行动便利,于是我想第一次坐轻轨铁路(Link light Rail)回西雅图,即使是雨天有点不便利。

   在下机之前,有位华人和我同行,他来美国七八年了,不会讲英语,他是从旧金山回西雅图看望他的女儿,但是她的女儿在上班没有办法接她,所以他也是要做轻轨,也是不知道要怎么坐?知道我也是要做轻轨,非常高兴能和我随行。我说我也没有坐过,我们一起走吧。

   按照标志我们走到航站楼四楼,天气很冷,冷风从侧面吹来钻进脖子里,不禁打了个寒颤。我赶快从背包里取出棉帽戴上,到了四楼到Link light Rail的站点,有位刚到站的顾客递给旁边一位顾客一张票。说是刚买的来回城车票,可以让他坐。我是没有那个福气,不过是3美元的票钱吧。

   我们每人买了一张票,就走上了有一段步行5分钟的有顶棚金属天桥,但是天桥的两侧透风的,不时有雨点飞进来,冷意袭人。我有点后悔,干嘛不花40美元坐Uber回来。说不定这时已经快到家了。好在很快就到了轻轨出发站,马上看到了一部轻轨客车开来,上了车坐定。

   大约经过半小时七八个小站的短暂停留,我选择在中国城站下车。期间和我同行的华人他不确定在什么站点下车,于是盲目下了车,可能下车后还要在雨中寻找他的去向,留给他的记忆只能让我在脑海里想象了。他说他在做装修,像他这种英文不会的人在西雅图做装修的还不少呢?就像很多英文不好的华人都可以以开Uber为生一样,收入还不菲呢?西雅图的小雨在他们的雨刷了刷过一天又一天。

   下车后还是下着小雨,而且是那种可以淋湿的雨。我没有雨伞,于是走两条街到中国城遛了一会儿,到药材店买了一磅的橄榄干,就回到中国城车站。为什么我喜欢中国城的橄榄干?因为我找遍西雅图,唯有中国城药材店的橄榄干最好吃,不甜又有味道,口舌无味的时候吃一颗,滋润肺腑,在小雨中漫步的感觉就更加轻松了。我最奇怪的是加州中国城到处是药材店,却没有见过卖果干的,这是不是和加州人很少淋雨有关呢?据说在加州开车,几乎不用雨刷。你要他们写一篇雨中的作文看来也难啊!

 我没有在中国城多呆,很快找到一班公车回家。票价是2美元75美分,上车的人都是刷卡,因为我已经几年没有坐过公车了,于是我拿3张一美元的买了一张车票,司机说没有时间找回我的零钱,那是小事,大家争分夺秒,当然不在意啦。

   正是下班高潮,公车挤满了顾客。基本上是上班族。很多人在车上看手机,奇怪的是大部分人的手机都是中等屏幕宽的手机,和我的苹果6s一样的大小。记得我曾经使用大屏幕的手机,因为携带不方便,就换iPhone 6s的4.7英寸的小手机了。可能大家和我一样都觉得,出门在外常常遇到刮风下雨,不管是手机也好相机也好,体积越小于是轻便。

   其实这段公车路程我是比较熟悉的,毕竟在西雅图开车多年了,于是我不急不慢地看手机,发现不断有人下车,这时才发现车上贴有买票的具体细节,有Medicare的人只要一美元。看来我以后要多坐公车出门了,花一美元可以坐24小时的公车。

   我看看窗外的路标,觉得已经到站了,于是我下了车。没有想到其实还没有到站,离开到站的距离还有25条街道。看来我太大意了,太久没有坐公车。

   怎么办?外面的雨越来越大,原来我到站之后要步行8分钟才到家,现在要多走25条街,我曾经做过准确的丈量,西雅图的每条街道之间的距离是100米,这25条街就是2500米,要多走大约半小时。我可以打电话找附近的亲友来载我,但是我不想麻烦别人。

   没有办法,我开始在雨中步行,就当在雨中健身快步走把。可是又饿又累,好在包里还有准备的面包和水,就边走边吃。这小雨中的回忆真的不是那么美妙。

   在雨中走了40分钟才到家,虽然很累很冷,还是到邮箱里拿信件。3天的信件有一大叠。打开家门,脱下湿漉漉的运动鞋,外衣几乎都湿透,帽子也可以拧出水来,好在这个棉帽比较厚,头发不是很湿。我很怕被雨淋感冒,毕竟年纪大了,淋雨半个小时决不是闹着玩的。把行李包一丢,看看有没有重要的信件之后,赶快洗洗澡,浑身多轻松了,上网,一会儿然后睡觉。

     这两天我的身体没有感冒,没有任何不适,人根本没事。看来我的体质还是不错的,但是以后千万不轻易淋雨了,而且是超过半小时。这真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小雨中的回忆。

推荐我的文集:西城岁月 (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7)
评论
风清fq 回复 悄悄话 理解。谢谢!我正在看。
周末快乐!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这里有一篇文章谈“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很有意思。可以参考: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506/57982/3217.html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风清fq' 的评论 : 不管是根还是魂,融入美国文化是一个整体话题,对于到美国的华人移民,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大多数40后50后到美国移民的华人,他们大多数只能是在中文的语境里生存,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不错了,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只能由下一代人来担当了。
风清f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吴友明' 的评论 : 民族是根、国家的核心价值是魂,不融入何以成为国家的主人?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风清fq' 的评论 : 美国的少数族裔,应该为自己的民族骄傲,如果放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再“优秀”也会被人瞧不起,比如所谓在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可以不学中文,恰好是违反美国核心文化的。就是主动放弃自己民族特点的,那不是美国人。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风清fq' 的评论 : 很多人喜欢西雅图,就我来说,除了多雨和冬天较冷之外,西雅图还是挺好的。但是如果西雅图少雨的话,说不定山火就会成为灾害了,所以,还是不要抱怨好。说起文人,文城有几个在乎?
不说文人还好,你看那些中国大陆来的真正的文人作家,有几个融入美国社会?他们只是能用中文写作,写的故事也是几十年前的老生常谈。
其实不要太在意如何融入美国社会,大家基本会听过“美国是个沙拉盘”这个概念。这句话所代表的词汇就是Diversity,而不是generalization。 以华人作家为例,你把华文作品写好了,这就很不容易了,问题是我们海外的华文作品质量还是不高,而且有众多的团体,活动很多, 真正安安静静写的人很少。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风清fq' 的评论 : 谢谢风清美言,“但文中未见惆怅,艰涩,似有苦中作乐,赏雨戏雨之欢愉。”
其实此文的风格就像你说的“淡寡”气息,文笔清淡寡味,只有有心人才会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趣。
风清fq 回复 悄悄话 二年前去过西雅图,发现此城巿与美国的其他大城市相比,更具风情。在中国或美国的中国城,有着衣食住行的便利,有着人文气息的相融,适合于怀旧、思念故乡者居住。但是,作为一位文人,精神上的追求往往会胜过物质上的追求,中国的文化与西方的文化皆有其引人入胜之处,只有融入,方能真正从异国风情中领略它的美味。

美国梦与中国梦的交融,可构成美好的人间梦。
风清fq 回复 悄悄话 描述的雨中即景,虽然老天爷不尽人意,但文中未见惆怅、艰涩,似有苦中作乐,赏雨戏雨之欢愉。吴先生的欣快文笔令人惊喜,使我回想起几个月前你放上的多年前的佳作———被警察截拦吃罚单,那一篇的生动传神同样使人难忘。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来也匆匆London' 的评论 : 谢谢。我平时也很少用风衣,以后一定要带。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ldJohn_02' 的评论 : 很好的意见,用完就丢。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谢谢您的关心,以后一定出门带伞。
来也匆匆London 回复 悄悄话 伦敦是下雨打不住伞,风太大,一定要一件防雨的风衣或者棉衣:)
OldJohn_02 回复 悄悄话 我都在包包里存一件便宜的塑料雨衣,一两塊銭,
在dollar store 可以找到,薄薄的透明的,
放在包里不佔空间,用完丢了即可,
你的身体还不错。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吴兄下回出门要记着带把小小的折叠伞,不沉,但真的救急。如您所言,岁数大了,不能再任性了,下雨不打伞是年轻人干的事。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溪姐姐' 的评论 : 谢谢小溪姐姐的关心,下乡的时候这种雨中记忆很多,但是也很少在雨中走那么久的,这和从小吃苦有关吧。我是边走边唱“生活的脚印深深地陷在偏僻的异乡。。”
小溪姐姐 回复 悄悄话 在冷风冷雨中又累又饿走了40分钟,回家后没感冒生病,身体够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