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集

事来心始显,事去心随空
正文

康 奈 尔 大 学 和 中 国 (一)

(2008-09-07 06:34:45) 下一个

 

初秋时节,暑气中渐露凉意,每年暑假后的返校季节也就随之来临,我和女儿以及外公外婆一起,开车前往纽约州的绮色佳(Ithaca, NY),送孩子回校上学之外,兼作一次绮色佳四人三日游。当年,我和我太太离开家乡和孩子来到美国,女儿全由外公外婆照看;如今女儿长大成人,祖孙同行前去绮色佳参观校园,虽然路途不算太遥远,却成为家庭中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出行。经过近六个小时的行程,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在旅馆前停下车后,看见中国的五星红旗同其他国家的国旗正飘扬在旅馆门厅外。走近前台,一个挂钟下用汉字标明着北京时间和“欢迎光临”的字样。走在旅馆和康奈尔大学之间的绮色佳闹市步行街(the Ithaca Commons,又见中国国旗高悬于古朴典雅的楼宇和绿化带之间,刚到绮色佳,就让我们感到一股亲切感迎面扑来。

已不再是大学新鲜人的女儿,对校园的路径已了然于心,她和外公外婆手拉着手漫步在林木葱葱、清风徐徐的康奈尔校园,指点校园景观和历史建筑,并带领我们登上由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康大艺术博物馆(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透过东方艺术陈列馆回廊外侧的景观视窗,眺望康奈尔校园和不远处风光旖旎、白帆点点的Cayuga 湖,感觉就像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巨幅自然风景画,令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离开艺术博物馆,我们直奔下一个目的地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女儿一边走一边告诉我们,在学校图书馆的亚洲收藏部,还挂着一幅胡适博士的照片,这更引起了我们前往一探究竟的盎然兴致。穿过宽敞亮丽的图书馆过道,我们来到亚洲部,果然,墙上一幅胡适的照片映入眼帘,镜框下的文字说明(原文为英文)是:胡适博士,18911217- 1962224日,康奈尔校友,1914年毕业班 中国二十世纪著名学者,倡导汉语白话文运动的关键人物。作为外交官,他先后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1938-1942年)和驻联合国大使(1957年)。作为一位学者和管理者,他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1946-1948年),1958年被任命为在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代大学者胡适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显然为那里的秀丽山川所折服,将 Ithaca 音意结合地汉译成“绮色佳”,颇有“秀色可餐”之意境,被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引用,俨然成为Ithaca 在汉语中的“美学”地名。中国大陆后将Ithaca 按发音统一译成“伊萨卡”,而台湾地区仍沿用“绮色佳”作为地名至今。

绮色佳的这一地名出自古希腊历史,荷马史诗《奥德赛》描述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漂流十年才回到故乡绮色佳的故事,但将近三千年以来,绮色佳的所在位置一直成谜。虽然希腊有一个岛屿叫做绮色佳,但是,一般相信,如今的绮色佳岛并非特洛伊战争时代的英雄故乡之原地。大约在二百多年前纽约州的人民为当地的众多乡镇命名时,多倾向于“引进”古希腊和罗马的地名,由此,纽约州的绮色佳这一地名就在美国和希腊间闹起了“双胞”。

康奈尔大学由埃兹拉·康奈尔(Ezra Cornell)和安德鲁·迪克森·怀特(Andrew Dickson White)于1865年建立,是八个常春藤盟校中唯一一个在美国独立战争后才创办的。康奈尔大学倡导平民化教育,男女同校,学生不分信仰和种族都可以入学。学校成立伊始,创始人就打算将其建设成为一所全科型的新型大学,教授内容从文学到科学,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无所不包。这个理念最终成为康奈尔的传世名言和校训:我要建立一座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自己想学科目的教育机构。(“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我们在校园中的康奈尔铜像前驻足参观并合影留作纪念,不知怎么的,康奈尔的名言在我的脑海里竟化成了孔子的名言 “有教无类” ,想来还是咱们中国的至圣先师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啊!我们首站参观的三处校园地点 康奈尔艺术博物馆、大学图书馆和康奈尔铜像,都让我感到这座位于绮色佳East Hill山麓的高等学府,在某些方面蕴涵着许多已知和未知的东方因缘与中国元素,我开始觉得,这所学校所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发掘的相关史料,就象是校园附近Cayuga Lake 的万顷碧波和葱茏山色,宽广而深厚。(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