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

我这样活着,像是过着别人的生活。我身边的那些爱我的人们,他们爱的不是我。我真正的自己,在众生之上,看着自己的躯壳,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正文

春秋笔法与隐微写作

(2009-09-15 11:54:30) 下一个
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宋欧阳修组织编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大量运用春秋笔法。后来在民国初年全盘西化浪潮下,某些疑古派历史学家对《春秋》是孔子编写的说法提出了置疑,并批评这些为春秋作传的著作中也有部分内容为牵强附会。按照某些人的标准,这种风格可能并不被称许,因此这些人使用该词可能包含一定的贬义。而更多肩负社会中流砥柱重责的现代历史学家则在现代历史中传承、弘扬了春秋笔法这一华夏文化传统。至抗战爆发,春秋大义的价值始为更多人所重新认识。

春秋笔法运用中较知名的诸如三个表示杀的动词:杀、弑、诛,其实各有深层含义。

杀指无罪而杀,弑指以下犯上,诛则指有罪、有理而杀。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中魏惠王问关于周武王讨伐商纣之事:“臣弑其君可乎?”指武王是以臣子身份起兵推翻杀死了纣王。孟子回答:损害仁义之人,只不过是个“一夫”(即无道寡助的匹夫、独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我只知道诛杀了一个叫纣的有罪之人,却没有听说过这是以下犯上的弑君。)

利维.斯特劳斯在《写作与迫害技能》一文中,也深入探讨了写作与迫害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创造了“隐微写作”这样一个概念。他指出:“迫害对文学的影响,恰恰就在于它迫使所有持有异见的作者都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写作技巧。因此,迫害促成了一种特殊的写作技巧,因而也促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在其中,所有关于重要事情的真理都是特别地以隐微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种文学不是面向所有的读者,而只是针对那些聪明的、值得信赖的读者的。它有着私人沟通的所有优势,同时避免了私人交流的最大的缺陷——作者得面对死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willingtorelocate 回复 悄悄话 答好友沈漓:
一直比较喜欢现代派的文学和诗歌,那种象征性的隐忍给人神秘的想象,那种不能言语的痛苦让诗人作出的抒发不是更能打动人心吗?一直想文学和诗歌为什么会衰败,正是因为现在是自由社会,言论自由,网络也给了人秘密排解郁闷的空间,人还有多少痛苦无法言说呢?

哈哈,矛盾啊,像北岛曾说的,诗人要么命苦,要么心苦。要想在文学创作上有点作为,又想生活幸福,两者不可兼得吧。
沈漓 回复 悄悄话 在西方言论自由的世界里,怎么会想起写这样的文章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