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你我岸英林/崛起的四个基本要素

(2011-12-28 11:23:03) 下一个

我们:毛岸英:林彪


除了有一定的相似性,(we are all Chinese :)), 有极大的差异,考虑战争经验,成就和名望.


有人可能会笑,怎么能与他们相比?不,我们作为人类,有基本的责任,否则匹夫有责岂不成空话.Most of us, besides that hindered by objective condition, did not strive hard enough...Lin and Mao Anying share a same number in their fate,我们中的大多数,除了客观条件的阻碍,都没有足够努力...


林和毛岸英命运在某些方面同数...X,想想林战功赫赫,最后结局悲惨。对于我来说,要经常记得他的奋斗精神和思想,积极的一面,除了批评他的负面.

------------------------------
ZT

  1. 中国崛起
  2. 中国模式的建立

            a.中国模式建立的现实前提

        理、礼和法的均衡发展

               b.宏观体制的表现

                c.  具体领域的表现

      3.  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确立

    这条道路就必须是超越西方发展经验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自立门户,让中共在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经验之上崛起。

4.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普适性

   这不单是因为这种经验可以被理论化因而具备传播性,更重要的是他拥有形成价值体系和方法论的条件,也就是指其他人可以“翻版”中国的经验,以其经验作为榜样。目前看来,确实有不少国家存在这种想法,甚至于已经付诸实施.

各种不同的模仿可以证明,中国模式并没有完成抽象化的过程,只是一个方便讨论中国经验的名称,远远未达到理论的高度,更何况要作为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我们不能够像美国著名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教授那样宣示历史的终结,转过头来又开始探索新的历史认识。作为一种从各种中国经验里抽象出来的概念,可以意识到这里存在着一种逻辑和规律,而且有别于其他国家,很大机会能够提炼出一套科学理论。不少人隐约揣摩到这种理论的可能形态,但改变不了这种抽象化过程只是在进行中的事实。作为这种经验的主导者,中共可以系统地整理这种逻辑和规律,不单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成就,更是让中国模式的理论尽快得以传播。从功利角度来看,也可以促进“出口转内销”,让国外的“学生”帮助中共巩固自己的历史地位,提升自己在国内的管治权威。

在中国模式并未成形,或者还不能够完整地作为其他国家参照的发展体系前,我们就不能够认为中共这个中国模式的缔造者能够崛起。或者当中国的经验是成功的,但却不足以构成一种“模式”,那其缔造者充其量也只是一名优秀的工匠,不能够作为一名伟大导师。既然中共自认为具备先进的社会主义理论, 而且标榜着有别于西方的发展认识, 那么 一种不能够被传播和借鉴的经验,又如何能够在哲学意义上同中国崛起相提并论呢?

结束语

一些人认为中共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已经具备绝对权威,为什么还需要这么多讨论来证明自己的伟大?我们可以参考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历。根据西方世界的标准,他以极高的支持率成为美国总统,但在执政前期就开始面对对其执政能力的强烈质疑,这是他能力上的不足,还是人民的要求有所改变?当我们分析民意时,不要忽略了这种民意数据的波动性和不科学性,这与人民群体的本质有着紧密关系。过度简化这个群体的定义,以及高估这种民意的可参考性都要付出代价,特别在意识形态充斥的现代社会,舆论对民意起着根本的作用,加上社会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可能有着超乎想象的指向。中共必须认识现代社会独有的运行形式,民意不但可以是政权合法性和延续性的基础条件,还构成了下一阶段理论认识的依据。作为民意源头的舆论,受到了知识分子、意见领袖、媒体文化人,以及基层政治活跃者的不同干预,将随时改变自己的轨迹和逻辑。习惯于强势领导的中共必须认识到变化的规律,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更灵活地适应不同阶段的时代形态,才能够驾驭影响着中国的各种力量。

以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就,九十年不长。以中国人对国家领导者的传统 期望来评 价中共今天的管治, 他的政绩总体上可以说是六四分,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基本上是合格的。

http://blog.dwnews.com/post-147443.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