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坡

散散漫漫野性,疯疯癫癫莽夫。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花心”现象和“柯立芝效应” 】(原创)

(2009-01-11 00:20:45) 下一个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美国第三十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有一次偕夫人到一家农场参观。柯立芝夫人在农场主陪同下随便转转, 来到鸡舍,恰见一只亢奋的公鸡正与一母鸡做爱,夫人问:“一只公鸡每天只交配一次?”农场主答:“不,总统夫人,好多次。”柯立芝夫人听后幽默地说:“请把这事儿告诉总统先生。”

当柯立芝总统也来到鸡舍,农场主便把刚才的情景告诉总统。总统问:“它每次都是同一只母鸡做爱吗?”“喔,不,总统先生!每次都是不同的母鸡。”农场主答道。“请把这事儿告诉总统夫人!”柯立芝总统得意地说。

这事儿被心理学家听说后,便把“喜新厌旧”的性爱现象命名为“柯立芝效应”,堂而皇之地写入教课书。

更为正规的研究来自对老鼠的观察:若将一只公鼠和一只发情的母鼠放在同一笼子里,公鼠就会接二连三地和母鼠交配,但积极行递减;最后无论母鼠怎么撩逗,它也不再反应。但此时若将一只新的发情母鼠放入笼内,公鼠就又生龙活虎,一再和新母鼠交配。其它哺乳类也有类似现象,人类显然也不例外,近年流行的词叫“审美疲劳”。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爱情保鲜期仅有18个月.

动物的行为由神经系统支配。脑内有个快感中枢,以中脑部位的多巴胺神经元为中心。快感刺激,诸如食色,刺激多巴胺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多巴胺水平决定你想“要”的程度。加拿大温哥华UBC心理系一实验室曾经做过这样的测试:当公鼠和一只发情的母鼠接二连三地交配时,脑内多巴胺水平与性高潮同步,但依次递减。但一只新的发情母鼠放入笼内后,新的高潮中多巴胺水平有明显恢复。如果直接电刺激多巴胺神经元系统可以成瘾。把开关放在笼子里,老鼠按一下给一次刺激,老鼠很快会不停地按电钮,不吃不喝,也不要发情异性,直至筋疲力尽。也可用类似方法让老鼠自我给药而吸毒成瘾。

我曾在该实验室进修,这类实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看起来,不论低级动物,还是高级动物--人类,“花心”现象,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可奈何的“被动”行为,身不由己地被造物主(基因进化选择)设计好的神经系统控制着,未必有多少自由意志。近来的基因研究进一步支持这种观点。

据研究, 在人体一个叫做AVPR1A基因上的被称为RS3 334片段的数量,与男人究竟是“痴情种”还是“负心汉”有关。一个男人可能有两个、一个,或者没有RS3 334片段,而数量越多的男人,与伴侣的关系越不牢靠。AVPR1A基因是荷尔蒙“加压素”受体的编码基因。而加压素被称为“拥抱化学物”.   

生物学家的研究只是想说明"花心"是本能。至于"花心"该不该"花行", 受道德的规范,那是社会学家的问题,是个人价值观的问题。动物社会遵循感性原则。人类社会在感性与理性原则间挣扎, 偏执一端都要付出代价.人类进化得不够完善,最为矛盾重重。

............................................................................

附:男人花心的经济学分析法 (from Web)
 
问题一 “为什么男人总是那么花心?”

用经济学的理论,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边际效用递减。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呢?比方说,你饿了,吃第一个包子特香,第二个很香,第三个还可以,第四个饱了,第五个吃不下,第六个看见都烦!也就是说第六个包子的作用为零甚至为负。由于边际效用递减,从现在恋爱的角度看,由于你们长时间的亲密接触,你的效用比不上那个网上的女孩。你就是那第六个包子,而那个女孩却是第一个包子。这也是许多的男人为什么家有美貌如花的妻子,却要在茶座酒吧去找小姐的经济学理由。

问题二 “为什么花心的女人却比较少?

假定边际效用递减成立的话,那么女人也应该不断地在外面找男人养情夫。” 结了婚的女人在内心深处未必没有喜欢更英俊更年轻更富有男性的念头,只是一般她们不会采取采花行动,这里的道理可以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方法来分析。在经济学的假设中,人都是理性的,人们采取一项行动都要在心里盘算值不值。已婚男人花心,相对于已婚女人其成本是比较低廉的,很少有妻子因为丈夫花心而坚决要离婚的。就算是要离婚,男人也许正好顺水推舟,说不定找个更年轻漂亮的!一般来说,已婚女子花心一旦被发现,其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对大部分男人来说,戴绿帽子是无论如何不能忍受的,离婚是必然的选择;而离婚女子在现在的世俗眼里,名声肯定又是不好的;要想再找对象,也很难再找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一般只能找比自己大得多的男人。正是因为已婚女子红杏出墙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所以尽管有边际效用递减的公理存在,但她们仍然会做出坚决不红杏出墙的理性选择。

问题三 “他要是三年前提出分手,我并没有这么难过。现在分手,简直太不道德了,为什么我现在更加难过?”

经济学一般并不研究道德,因为道德要求的是多为他人着想,而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却强调人都是自利的。经济学认为,人在约束条件下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大学时期与你谈恋爱,那个时候生活基本无忧,追求激情就是恋爱利益的最大化;三年读研之中,你们之间激情已经没有了,但是此时他心中的最大利益是为了获取文凭以便日后能找个好工作,此时,如果和你一刀两断,经济来源就没有了,请问他怎么能把书读完?现在他临近毕业开始实习了,他对自己的前途已经充满了信心,更不像当初那样急迫地等着钱用,于是,年轻漂亮而充满激情又成了他恋爱利益的最大化。

问题四 “我当初只是想,如果他能读个研究生毕业,我们今后一家人的生活会更好些。”

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你当时只看到了供他读研毕业后的收益,却没有看到他读研毕业后的风险。假定你找个拉黄包车的,风险基本没有,他不会与你离婚,甚至对你百依百顺,但是收益也很小,家庭的经济来源肯定要以你为主,你带出去参加应酬也会觉得很没面子;假定你找了李泽楷,人称至尊王老五,收益肯定会很高,比如说给你一笔钱或者婚礼绝对很风光,但是离婚的可能性也许是百分百!因为像李泽楷这样的稀缺资源是每个女人都喜欢的。

问题五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控制风险呢?”

结婚与理想中的爱情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人类设计一个结婚登记制度,为什么?其实,结婚证就是婚姻当事人中弱者的护身符。如果当初你和他领了结婚证,他现在要分手就没那么容易了,或者说成本就大得多。首先,婚姻法规定,夫妻离婚有过错的一方要对无过错的一方进行经济补偿;其次,他会面对更多的舆论谴责和心理压力;再次,他今后在社会上的形象就是一个离过婚的男人,总比未婚的纯真少年要差;最后,如果你们有了孩子,那就有了共同的利益,离婚就意味着他要放弃血脉亲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野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ymyheart的评论:

not so simple to fit in women. there are other factors playing roles.
bymyheart 回复 悄悄话 Is your theory also fit in women?Between animals and human being ,Don't you think there are littel or big difference?Society is influence on humen behaviour deeply so makes most of us act differently with animals,although we are not better than other beings,I mean humen can control or fak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