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坡

散散漫漫野性,疯疯癫癫莽夫。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谐振于天地间的量子人生

(2012-10-04 21:09:05) 下一个
003


谐振于天地间的
量子人生

——读天端诗《量子世界》

 

 

  “诗”这个词在创作意义上作“新”解,“诗的”必是“新的”。所谓 “新”,可以是内容的,即题材;也可是形式的,即体裁;当然更可以是内容形式俱新。诗歌这行当中的“旧瓶新酒”,“新瓶旧酒”,“新瓶新酒”都具有醉人的审美价值,但“旧瓶旧酒”则是倒胃口的。诗读者不是酒鬼,不喜欢二道贩子,任何雷同和模仿都味同嚼蜡。

 

    文学艺术中特别是诗歌的那些永恒的主题,如爱情,之所以常咏常新,多半是“新瓶旧酒”,题材未变,但一个新的表达方式,诸如一个新的情景、比兴、句式、甚至一个关键词,就足以造就一首新诗。当然,一个新的意象本身就具有从不同的角度或层次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主题的意义。

 

    诗歌的生命力来自鲜活的生活。一个时代的特有气息体现在当时鲜活的语言中,它给诗人以灵感,同时也对诗人构成挑战。成功地提炼具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和新颖意象入诗有赖于诗人的悟性、敏感及语言技巧。

 

        我代是个科学的代。科学已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语言已成为我们的生活常识和日常用语。然而,中文诗歌在采撷科学素材用于创作方面似乎滞后了许久(外文的我不知道)。十多年前,记得是《新世界》诗刊的某诗人曾倡议写作科学诗,结果响应者寥寥。这不奇怪,专业诗人主修文科,写科学诗,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生活体验(科研思考)都无足够积累的情形下,如同命题作文,强写也不会有佳作。

 

    有一天,我读到了天端的 《量子世界》,不禁拍案叫绝:棒!

 

    谁能想到,量子,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物理概念被诗人活化为一个生动的人世小精灵,而那些微观物理性质和定律恰到好处地诠释出生命个体及人生命运的宏观特征。让我们来一起品味原作(红笔为旁批点评。如果您以前没读过该诗, 读第一遍时,千万别读那红字,那会割断思路和节奏,很烦人):


我不是天
也不是地
我是悬浮在空气中的一颗微粒开篇就很自然大气,以大衬小,交代了主题和背景 】
风雨中
我也许碰撞过你的身体
阳光下
你可能透视过我的踪迹
我飘到这里飞到那里
我的空间漫无边际
我逛过南北走过东西
我的路径充满随机描写量子,用的却是宏观人生特征,因两者的深层联系是“随机”。量子遂被拟人化。】

曾经想追的
似乎永远无法企及
不曾梦到的
却常与我形影不离
每次标点到人生的分叉路口
我怎能预知前途凶吉
每次演算到命运的因果所以
又如何分解其中奥秘
世事变幻无穷人事复杂不已
因为我是混沌中的一颗微粒
我才理解了量子世界中
海森堡哥的测不准原理 【承前递进。看似自由自在,却又无奈。因随机的不可预测性,生困惑。出奇的是,以“测不准原理”在这个意义上将“困惑”肯定下来,视为必然。有点宿命。】

终于有一天我在记忆的数据库
存入了足够的经历
多少风景随来随去多少路人相聚相离
多少希望日出日没多少激情潮落潮起
我尝过痛苦也品过欢喜
我有过顺利也曾经失意
我到过峰顶也沉过谷底
然而无论我如何变换坐标系
当岁月扫过了
人生的示波器

我终于发现我波形的命运
早已被薛定谔方程定义薛定谔用波动方程描述粒子行为,显示了随机性中的定数。测不准是宿命,测准了还是宿命!】

冥冥中宿命仿佛已有定数
就像量子理论的简并体系
无论有多少本征函数
生命的本征值却只有唯一 挑明结论,却是为了后续的转折
既然如此

我又何苦为红尘烦恼
我又何必为虚名自欺
该得的终将属于你
不该得的即使徒挣力气
最后也必须放弃
那么顺其自然
是否能活得更加洒脱更加惬意 洒脱地命。如果你就是悟了,你阿Q!是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解,人阿Q!且看人如何解扣。】

从此我不再感慨不再叹息
从此我不想怀疑不想回避
我不是天也不是地
我只是偶入尘世的一个概率
上天既然将机遇给了我
就必然有其用意  小弦切切,弹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 量子解!】
生命的活力
岂只为了渺小的自己?
宏观的运动
需要每颗微粒踏实的努力
自洽场的确立,恰恰是
粒子和粒子的唇齿相依! 
而那道延起伏的波,不就是

一代代粒子,生生不息的承袭?! 大弦嘈嘈,奏出主题旋律。个体与群体,自我与社会,这个永恒的大主题,恰似波粒二象性,看不见的粒子运动构成看得见的波--人类社会的量子解!不过写诗不是哲学,止于此二句空洞无感染力,需要细节。见下。】

纳米空间里
我会感觉狭隘感觉压抑
宙心胸
我拥有的将是无限天地!【紧扣主题,自然阐释。一波。
那么就让我从基态跃迁激发态
在回归势垒深阱的以前
无保留地释放能级
只有这样生命的谱线
才能发射出存在的意义丰富的形象 (对了解量子力学的人而言),贴切的类比,自然的结论。又一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我不是天也不是地
我本是谐振于天地间的一份动力末句呼应开篇首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闻令人一振的鼓点,敲出抗争宿命论的势垒而跃迁到激发态的一个大写的我。

 

 

   诵读至此,能不拍案叫绝?!在我看来,这是一首“新瓶旧酒”式的杰作。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势垒”的矛盾,宿命与自由意志的针尖麦芒,这类主题就思想性的角度而言早已不新鲜。严格地说,这是个哲学主题,于文学艺术,它一般是小说家的深度思考,很难用诗歌形式演绎。自信满满的李白,也只有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并透着几分幽怨,几分无奈。及至北岛一代的新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大主题着力甚著,但重在抗争和挑战。而天端的《量子世界》重点不是抒情,而是诗化地阐释一种科学味儿的人生哲理,且是“正剧”般地理性解析。很显然,正面写此类命题,弄不好就是口号式的,既不感人,也无启迪。我羡慕和祝贺天端发现了量子这个切入点!可谓柳暗花明,别开洞天。

 

    任何一个新颖的意象在一首诗中应用成功,那必是作者从其独特的视角发现了它同所描写对象的异质同构。诗歌其实不仅是创作,而且也是发现和认知,特别是哲理诗。这种发现有赖于生活和知识的积淀,是一种融会贯通的顿悟。融会贯通就是从形形色色中看出“万变不离其宗”。古人云:“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可以推测,诗人不是物理就是化学专业出身。只有完全理解并成天浸淫在那些术语中才会有此融会贯通的联想和贴切使用。一首上乘诗作,不仅要新,而且要独具一格,“独”到除了你,别人很难写出来。没有对量子和人生具有同等热爱和思考的人,是不会产生这一量子人生观而谱成诗篇。

 

    天端的量子人生观是在寻求宿命与自由意志的和谐统一。如果说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是写咱家圣人“五十而知天命”的小悟,那后半部是写“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大彻。“不逾矩”的前提下而能“随心所欲”,就是既承认了自然与社会的大规律,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独到价值。 这样的态度,这样地生活,就是艺术人生,也是科学人生。那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可惜咱家圣人到黄土埋到脖根才达到,而我们的诗人显然幸运得多!这是历史的进步,科学的启迪,还是诗人的智慧,亦或兼而有之?!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的量子人生观,让我们体味在命运的大数定律下谐振个体价值,激发自我闪光。如果你与这样的生活境界共鸣,那就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以这样的境界去生活,去体验自己的人生审美和审美人生吧!

 

 最后,我也很欣赏该诗结构上一气呵成的起承转合和语言的自然流畅,没有任何矫饰,甚至有些不修边幅,大概是科学家的本色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科学术语入诗,与古诗用典十分类似。用典极易导致诗句晦涩而“隔”。好的用典是,从字面上看,不懂典的读者也能领会诗句的基本含义,而懂典者读来则另有一番情趣(如杜甫的许多用典佳句)。 汉字的“望文生义”在这里有其微妙用处。如本诗中那些科学术语 (蓝字),如概率、基态、跃迁、激发态、 势垒、 能级、谱线、谐振等,普通读者按字面理解也可领会基本诗意,而明白其科学定义的读者则一定会心称妙。我想,对有意尝试提炼科学术语入诗的作者,这应是一个努力的原则。

 

 

03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存在是熵的谐振化。
实相是熵的虚无化。

野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毛小毛的评论:
生命是负熵化,反热力学第二定律,这已是常识。
毛小毛 回复 悄悄话 薛定谔在70年前写了"生命是什么?"一书,早就指出活着=负熵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