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2011-08-05 18:46:14) 下一个

[怀念总理  记住历史]

刘天成揭秘:1976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作者: 刘天成

反击批周

   “四人帮”对人民悼念 总理的活动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他们对死去的周恩来仍不放过。 1976 年 3 月 25日,上海《文汇报》在《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一文中,竟然有“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的恶毒提法。谁都知道“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邓小平的代名词,“党内那个走资派”不就是指周恩来吗?民众终于忍无可忍了。

 

   4月5日清明节前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悼念周总理、声讨 “ 四人帮 ” 的群众运动席卷全国。

 

   南京的群众首先走上街头,声讨《文汇报》及后台张春桥。我妻子的姐姐在南京无线电厂工作,她来电话详细谈了南京群众的抗议活动。3月28日,南京学生大游行,他们抬着周总理的巨幅遗像和写有“光辉永照后来人”的花圈,经过市区,走到梅圆。29日,南京大街小巷贴出了许多大标语:“谁反对周总理就打倒谁!”“《文汇报》把矛头指向周总理,罪该万死!”“揪出《文汇报》的黑后台!”在火车站工人的协助下,学生把标语刷到南来北往的列车上,把烈火烧向全国。

   

   我当时在石油化工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政治部宣传处工作。该院设在海淀区原北京石油学院内。 29 日清晨,院里突然出现 24条大标语,主要是声讨《文汇报》反对周总理的罪恶行径,也有声援南京人民的内容。那是我院下属石油机械厂的几个不满“四人帮”的青年工人干的。该厂原属北京石油学院,文革中石油学院迁到胜利油田后,石油部专用该厂安置部机关本应上山下乡的子女。因此,该厂百分之八十的工人是青年,其中大部分是干部子弟。

   

   早晨一上班,处长王庭树让我和另外一个同事赶快把标语的内容抄下来,报送院领导。我们在抄时,发现保卫处的人也在抄。在这些标语中,最突出的是贴在规划院大楼前的两条,一条是∶“警惕赫鲁晓夫式的阴谋家、野心家,翻案不得人心!”另一条是∶“深切怀念杨开慧烈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两条标语分开来看,一条是反击邓小平,一条是怀念杨开慧,表面都无问题。但如合起来看,则有“影射江青”之嫌。当时我暗暗佩服这些小年青挺懂得斗争策略和斗争艺术。

   

   保卫处在政治部主任指使下把这作为反革命案件上报石油部和公安局时,我们宣传处极力反对。我站出来为小青年辫护说“看不出两条标语有问题”,质问保卫处“为什么不能怀念杨开慧”?!指出保卫处“影射江青”的结论是靠推理定性。当时吵得非常激烈,惊动了院领导。

风起云涌

   在这前后,北京的群众也大量涌向天安门广场,以献花圈、贴悼念诗词、发表演说等方式进行抗议。北京天安门烈士纪念碑最早出现献给周总理花圈的日子是3月19日,是朝阳区一个小学献的,花圈很快被警察没收了。25日,献花圈的人增多,并出现了“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日夜想念您”的巨幅横匾。天安门立即成为北京民众关注的中心。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图五  给总理献花圈的小学生

 

   石油规划院申院长是个老红军,文革中历经磨难,对“四人帮”很不满,十分关注形势的发展。他让宣传处紧密关注社会动态,派人天天去天安门了解情况,拍照片,回来后写出《情况汇报》,送给院及政治部领导。处长让我们一次去两个人,我年纪最轻,又最积极,每天都去,其他人则轮流和我一起去。

   

    3 月 30日,一队解放军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献花圈,这无疑给在场的民众以巨大鼓舞。我是从部队转业下来的,深知解放军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如果没有广大官兵强烈的呼声,没有上边领导的默许和支持,这些官兵是不可能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军队中也有着强烈的不满。当我回来把这件事报告给领导时,激动的话都语无伦次。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图六  赞总理的诗

 

    31日,广场上的花圈已达上百个,诗词、悼文已明显出现对江青等人的不满。在中国人民同万恶的“四人帮”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关头,诗歌成了直接的战斗武器。如:“昔日妲己毁一商,今朝‘艳妖’舞蹁跹。”“豺狼何所惧,虎豹咱敢降。识破假马列,怒斥妖婆娘。”

   

   4月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声称:“最近几天,南京出现了矛头指向中央领导同志的大字报、大标语,这是分裂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扭转批邓大方向的政治事件。”称天安门广场等地张贴的所谓“总理遗嘱”、“总理给主席的诗词”是“敌人造的谣言”,“干扰破坏了当前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指出“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要求对已出现的大标语“全部复盖”,声称要追查这次事件的“幕后策划人”和“谣言制造者”。

 

   北京市委立即开会贯彻执行。首都民兵、警察、卫戍部队的“联合指挥部”成立。指挥部设在天安门广场东南角的三层小灰楼内。指挥部决定抽调民兵、公安干警各3000人以及部分卫戍部队组成机动力量,随时准备出动。天安门广场的“便衣”开始抓人,被抓的群众已达数十人。一场生死较量开始了!

   

   4月2日,院政治部传达了北京市委的电话通知,称“南京事件是反革命事件”,“天安门有反革命捣乱”,明令不要去天安门广场,不要送花圈,并说“清明节是鬼节”,“清明节送花圈是四旧”。我因为一早从家里直接去的天安门广场,不知有这个通知,回来后照往常一样,写了有关材料上报领导。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图七  悼念总理的花圈摆满纪念碑周围

 

   这一天,最激动人心的是出现了高达四米的巨大的花圈,是北京重型机械厂的工人用钢条焊制的。当大卡车把花圈拉来时,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另一引人注目的是,在烈士纪念碑上,挂着高约两米的四块巨大诗牌,估计是天没亮挂上去的。内容是:“红心已结胜利果,碧血再开革命花。倘若魔怪喷毒火,自有擒妖打鬼人。”无论是坐车还是骑车经过天安门,都能远远地看到它。有一首《向总理请示》的诗,暗示“四人帮”快要垮台:“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把“四人帮”几个头目的姓连缀在一起,巧妙地运用了谐音隐喻的手法,让人心领神会,拍案叫绝。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图八  献花圈的大学生

 

   在我把材料交给处长时,他向我传达了不让去天安门广场的有关通知。他说:“申院长讲,这一段时间处里的同志们很辛苦,了解动态的工作暂告一段。抄来的诗词、文章及有关照片全部销毁,不得外传。”处长还特意提醒我,形势很复杂,让我注意言行。

 

清明怒潮

 

    4 月 4日清明节,正好是星期日。虽然已有通知不让去天安门广场,但由于十余天来,我天天去广场,心系广场,情系广场,甚至觉得国家的命运、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天安门广场事态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1949年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人民自发的大规模运动。我渴望看到人民能不畏强暴坚持下去,更好奇上面的通知下来后人们抱什么态度。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图九  从前门通往天安门广场的路上人山人海

 

   那时我住在岳母家,听了我对天安门广场情况的描述,全家兴趣大增,斗志昂扬,一致决定既使挨批评受处分,也要去天安门看看。在北太平庄,唯一能到达天安门广场的22 路公交站挤满了人。由于我们一行有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根本挤不上车。那时中国还没有出租车,只能坐公交车。那天公交公司也来了邪劲,22路加班车一辆接一辆。汽车一进站,就能听见售票员的喊声∶“去天安门的一律免费!”哈,真是振奋人心!看见许多人戴着白花、黑纱,我们赶紧把准备好的黑纱佩戴上。至少过了十五、六辆车后,我们才挤上了车,到达天安门广场,已是中午十二点了。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清明节,天安门的悼念活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约有上百万人云集广场,用泪水、黑纱、白花、诗词、挽联、花圈、誓言、讲演、血书┅┅ 表达对周总理的刻骨铭心的哀思,怒斥和声讨“四人帮”的滔天罪行。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图十  百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

   我和妻子做了分工,我负责拍照,她去抄诗词。长安大道南侧,广场上的花圈从烈士纪念碑摆到国旗杆下。大道北侧,天安门下的观礼台上也摆满了各种花圈。最大的花圈直径超过七米。从前门通向烈士纪念碑的路旁柏树上和人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周围的树丛里,白花层层叠叠,一片雪白,全是民众离开广场时留下的。

   

   在纪念碑正前方,高高地安放着周总理的巨幅画像,画像下是用大朵白花排组的大横幅“民族英魂”。再下面又是巨大横幅∶“我们日日夜夜想念敬爱的周总理。”广场中央有四幅巨匾写着后来被广为传播的四言诗∶“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总理和人民同甘苦,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我们全家在这儿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图十一  人们争相抄写

 

   到处是诗词、悼文,人们争相抄写,朗诵。那种壮观场面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有诗为证:“清明的花圈如皎月,嫦娥感慨同悲切。清明的挽联像尖刀,忠魂挥舞断贼腰。清明的檄文放光彩,进击大旗长空摆。清明的诗歌披彩霞,革命事业露新芽。清明的歌声连广宇,国际战歌不断曲。清明的口号震乾坤,人民永将正义伸。”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图十二  深切怀念

   诗词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基层民众。有一首诗歌是这样赞美这些诗词的:“纪念碑前洒诗花,诗刊不登报不发。莫道谣文篇篇载,此是人民心底花。”正因为如此,它们在亿万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诵者声泪俱下,听者热泪盈眶,读者奔走相告,抄者废寝忘食。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有人在发表演说。我赶紧挤过去拍了下来。在往外挤时,发现拍照的人很多,其中不乏便衣,没准儿把我也照进去了。管他呢,谁会在乎!有生之年能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能经历如此波涛汹涌的斗争那真是三生有幸了。还有这么一篇散文诗《今日在何方》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请你们不要问我今日在何方;难道你们能不来到这天安门广场?请你们不要再费心到这儿来找我,这里早已经是人的海洋。像四海惊涛齐奔向英雄碑下,像五洲风云齐飞向总理身旁。像无数白帆满载着圣洁的情感,我也扬帆催发呵,航行在这无边的海洋。”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图十三  有人在发表演说

   为了把整个广场壮观的全景拍下来,我爬到国旗杆的高台上,慢慢旋转 360度,用接拍的方式,连续拍了十几张,冲洗出照片后,剪去重复部分,然后粘成一幅 360 度全景图。 1988年单位举办摄影书法展,我的这张全景图受到了一致好评。这是后话。

    

    4 月 4日晚,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憋了一肚子气的江青下令北京市立即把花圈撤到八宝山。 5日清晨,群众发现不但花圈不见了,连夜里值班看守花圈的人也失踪了。这事件大大激怒了群众,进而爆发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民众抗议风暴。我妻子及时来电话把天安门发生的事告诉了我。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一)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三)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四)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刘天成揭秘:1976年天安门事件始末(之二)

 父亲的背影

世界十大桥梁奇观(图)

令人陶醉的奇妙世界

“三鹿”被恶搞 很难再抬头

 意大利名模公然开价100万欧元出售初夜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

 的人与最的腿

古代皇帝怎样娶“老婆”?

乾隆果真是宫女生的吗?

小涛娶了嫂子

男人有钱就学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