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又到金秋归家时(十三)- 绍兴掠影

(2014-02-05 14:53:33) 下一个
有个成语叫“人杰地灵”。用它来形容绍兴再恰当不过,那真是个出名人的地界。从古时候的越王勾践、美女西施、东汉思想家王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唐代诗人贺之章、南宋诗人陆游、清代画家任伯年、反清侠女秋瑾,再到现代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周家三兄弟、周恩来、胡兰成、马寅初、科学家钱三强、竺可桢等。


绍兴离杭州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咱虽说肚子里只装了半瓶子醋,但也喜欢趋附个风雅什么的,所以这就来了。


又见桂花树。


绍兴名人故居中最有排场当然是鲁迅故居。“鲁迅故里”译成“Luxun Native Place"? 至少意思能懂了。


鲁迅故居被参观者挤得水泄不通。大部分是集体来的小学生。我想他们没有几个人读过鲁迅的作品,大概只知道鲁迅是个留着小胡子的瘦老头。


鲁迅的字迹我喜欢,圆稳内敛。周恩来、胡兰成的书法也大致同一风格,都是吃绍兴水长大的嘛。胡兰成曾在绍兴与杭州读书,当时鲁迅正在绍兴与杭州两地任教。胡兰成是否直接聆听过鲁迅的教诲不得而知,但鲁迅流水账式的日记里曾一笔带过地提及收到胡送来的作品。鲁迅居然还有这么个坏学生,只管了教书,忘了育人。“教不严,师之惰”哈。




鲁迅在故乡接受初级教育的地方,三味书屋。


走在这样的街上,想起鲁迅作品里的种种场景,想起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捂着自己的盘子,生怕别人吃了他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


从这里去鲁迅家的后院“百草园”。




鲁迅家的厨房。大户人家哈。


“燕燕归来,唯有池塘自碧。”


到此地来就是要喝绍兴黄酒,坐乌篷船。还有到处都在卖鲁迅作品里提到的茴香豆,但太费牙。


乌篷船,好比water taxi。


乌篷船上都印有“水城”二字,不知是否是船公司的名字。无论如何,倒也符合事实。




北方看不到的江南小景。




工匠在现场制作牛角梳。


游览鲁迅故居的学生们在买零食 - “核桃丸子”。那是个啥东东?咱没吃过。但想起自己小时候跟学校去春游的情景,路上看到啥风景不重要,书包里带了啥吃的比较重要。头一天就跟我妈说:“妈!明天学校春游,我要带两根香肠!”










水上的楼台上正在唱戏。


虽然看戏的只是匆匆过往的行人,演员照样一丝不苟。


从热闹无比的鲁迅故居出来,我们去了安静清幽的沈园。






沈园最著名的当数这块石碑,刻有诗人南宋陆游和他的红颜知己唐婉的两首《钗头凤》。


陆游的词:“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的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是否真为唐婉所作?我有所怀疑。


英文译为我猜一定出自一位老学究的手笔,有点bookish,生硬。但比起在国内各地见到的译文强了不少,至少语法还能说得过去。

记得小时候学英文时,有位同学聪明,鬼点子多。课上老师叫他“Jack”。我们那时都在死记硬背英文中“是”的变化:I was, you were, he was, she was......那哥儿们说:“你们一群笨蛋,这还用背?she was you were就是洗袜子有味儿!” 英文老师叫沈莉莉,一次她让Jack上台用英文造句。这位老兄上台说:My name is Lily, I love Jack. 于是被莉莉老师赶出了教室。从此中国的下一个伟大的翻译家就被扼杀在摇篮中。多大的国家损失啊,不然翻译《钗头凤》这难活儿就是他的了哈。


我不耐烦导游站在那石碑前没完没了地讲陆游与唐婉的故事(咱这点学问还是有滴,老早知道了这段风流韵事),就走出来四下里多拍些照片。








沈园一定是“人约黄昏后”的好去处,难怪当年陆公子与唐小姐在此地爱得死去活来。






兰亭,另一个来绍兴不可不去的地方。








王羲之被誉为中国书法家的No. 1。但是外行看热闹,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究竟怎么就那么好?俺还真没看出来。


《兰亭集序》的真迹已不见踪影。这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据称是最接近原本的复制本“神龙本”。


在兰亭倒是有康熙临摹的《兰亭集序》的石碑。很壮观,字迹也十分耐看。


石碑的另一面是乾隆的题诗。比起他爷爷康熙来,乾隆的字缺少一点刚毅,但多了几分圆融和潇洒。乾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聚讼千秋不易评”,似乎想给这千年的“聚讼”留下自己的意见。结果反而引起人们好奇地去追问这“聚讼”的缘由。在王羲之究竟有没有写过《兰亭集序》的争辩中,乾隆的诗更是推波助澜。




记得小时候小学课本上有王羲之练字的故事,说王羲之每天练习写字,写罢就把毛笔在家门前的池塘里一涮,日久天长就把池塘染黑了。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要向王羲之学习,好好用功。那时我就想:嚯,王羲之真刻苦啊。很是敬仰。今天呢,祖国纯朴的花骨朵儿已经变成混世的老油条,如今不像当年那么好“骗”了。假如现在告诉我这个故事,且不说我会怀疑这故事是否是后人胡编的,我也会问问:涮毛笔是不是池塘变黑了唯一原因?


就要告别江南的满眼碧绿了。


这一集,有点话唠,抱歉,就此打住。下一次就是最后一集了。

又到金秋归家时(一):北京晴秋
又到金秋归家时(二):北京园博园
又到金秋归家时(三):游地坛,抚今夕
又到金秋归家时(四):重访七九八
又到金秋归家时(五):发现新大陆
又到金秋归家时(六):永远的韩美林
又到金秋归家时(七):大运河、奥运公园
又到金秋归家时(八):花卉大观园
又到金秋归家时(九):游西湖
又到金秋归家时(十):游杭州
又到金秋归家时(十一):千岛湖
又到金秋归家时(十二):游东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这一集真好。详细幽默。没有去过绍兴。但从读鲁迅的文章中知道绍兴。这次跟着路哥的大作逛了一趟,对绍兴又有了具体的印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