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她,格林斯潘的前妻,没想到死后这么热闹

(2023-02-27 08:33:50) 下一个

来源:艺非凡

 

夸张的眼镜,标志性丹宁衬衫结合牛仔裤,爱抽烟喝酒、有抑郁倾向,甚至自杀过。

这些颓废的色调,都传达着一种迷茫、孤独、自我放弃的负面情绪。
 
她被亲情漠视,爱情抛弃,一头扎进绘画的领地,直至去世。
在她40年的艺术生涯中,一共创作了无数幅作品,同时也是唯一一位跻身前50位最畅销艺术家榜单的女性。
琼·米切尔被冠名第二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人物
 
2022年佳士得亚洲场首推她的代表巨作《无题》,即以成交价高达8335万港元,独占鳌头。
琼·米切尔《无题》,1966年-1967年
早在2018年,米切尔的作品在佳士得纽约场以1660万美元成交;2021年,又以1950万美元成交创下香港巴塞尔销售最高单价。
只是这一切,发生在琼·米切尔死后。
1992年,琼·米切尔因患肺癌离世,享年67岁。
她用短暂的一生和更加短暂的绘画生涯,为世人留下了一幅幅抽象艺术代表作。
每一幅自画像都像一部留声机,永远都不会厌倦地为我们讲述着琼·米切尔的故事。
01
1925年2月12日,琼·米切尔出生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上流家庭。
父亲是名成功的医生,经常带她去芝加哥艺术学院和其他博物馆。母亲玛丽昂·斯特贝尔是一位诗人,也是《诗歌》杂志的编辑。
艺术来源于生活,诗人是天生的预言家。
在诗歌的包围中,十岁时,米切尔就在Poetry上发表了第一首诗歌。
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生锈的树叶嘎吱作响,/蓝色的雾霾悬挂在昏暗的天空,/田野被晒黑的秸秆缠绕着——风匆匆而过。」
不仅如此,米切尔在运动方面都养出类拔萃,不仅是跳水冠军还是网球运动员。
但她更喜欢花样滑冰,曾参与了1942年的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直到她膝盖受伤,放弃了这项运动。
尽管,米切尔文学造诣颇高,运动天分也极高,倒有一丝「谷爱凌」的影子。
按照「富人家的小孩」剧本,米切尔走哪条路都会通向罗马。
但是,米切尔做的这一切却是为了「重男轻女」的父亲。
作为家里的第二个孩子,父亲特别想要一个儿子,对米切尔是女孩的事实十分失望。
米切尔父亲甚至在她的出生证明上写男孩的名字“约翰”。
她的早熟赢得了母亲的尊重,姐姐萨莉的嫉妒,只是偶尔得到父亲的认可。
她努力取悦父亲,却依然无果。
从此,把父亲对她的态度,作为她选择画画的原因。
因为在这个领域,父亲没有经验,他无权对米切尔评头论足,在这个画画空间,米切尔完全成为她自己。
米切尔想上艺术学校,但她父亲坚持让她接受更传统的教育。
1942年,米切尔考入史密斯学院,但由于反叛精神,两年后,转学到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艺术。
1947年从艺术学院毕业后,她获得了爱德华·瑞尔森旅行奖学金。
为了推迟奖学金,米切尔搬到纽约,打算和汉斯·霍夫曼一起学习。
她被他的教学风格吓到了,只上了他的一节课。
但正是在纽约期间,她第一次接触到以抽象表现主义派为主的纽约派的思想和艺术作品。
一年后,米切尔利用旅行奖学金去了巴黎。随着她在国外的艺术创作不断发展,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米切尔将自己的新作品称为“表现主义风景画” 。
02
米切尔的情感经历同样坎坷。
1949年,她嫁给高中时的恋人巴尼·罗塞特。
不久,米切尔与艺术家迈克·戈德伯格发生婚外情,1952年米切尔与罗塞特离婚。
《无题》 1959年
这张作品,创作于米切尔和恋人保罗·里奥佩尔共同生活的第一年。
厚重颜料像屋顶木瓦般地涂抹,尝试放大后一股被困住的焦虑的能量扑面而来。
此时的欧洲,大量艺术家们开始奔赴美国,让抽象绘画在美国发扬光大。
其中就有蒙德里安、汉斯·霍夫曼这样的名人。
这些文化精英版“五月花”乘客,和此前已经定居纽约的马克·罗斯科、威廉·德·库宁等人会合,开辟出新的艺术试验场。
其中,霍夫曼还开办学馆,广招门生,其中不少后来成了名人,如电影明星德尼罗。
离婚后的米切尔来到纽约,拜师在他门下学画。
米切尔体内住着一个不安分的灵魂,自然与风景的画作成为了她的离经叛道,酗酒、抽烟成为了她生活的日常。
与弗朗兹·克莱茵、德·库宁以及其他“聚乐部”的成员一样,她也是象征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也许是命中注定,爱情再一次降临。
年轻时的米切尔身材苗条、面容精致、披着一头金色秀发,是一个标准的大美人,对音乐的爱好使得她与格林斯潘(前美国联储会主席)无话不谈。
1952年10月,他们的婚礼在第五大道的地标皮埃尔酒店。
尽管这段婚姻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婴儿潮时期,而在这段时期核心家庭的文化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只可惜,米切尔向往的家庭生活从未拥有她所期望的那样。
格林斯潘和琼·米切尔的婚姻不到一年就结束了,双方都没有指责过谁应该对此负责。
《Hudson River Day Line》, 1955
可生活的痛苦并不会就此放过米切尔。
亲人之恶、疾病之痛折磨着米切尔,这时候她把全部希望伸向了画作。
她用蜷曲的手指在画布上涂抹颜料,用力一上一下甩着画笔。
生性喜欢社交的米切尔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心直口快。
她的一位画家朋友第一次与她相见后,曾直截了当地说:“我所遇到的男女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像米切尔一样骂人。”
不少接触过米切尔的人表明,米切尔的性格和说话方式令人胆战心惊……。
面对这样的质疑,米切尔从来都是以作品来回击。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的绘画无关乎那些所谓的艺术话题,他们关乎于一种感觉,是我对外界对风景的直观的感受……另外,绘画和创造它的人也没有什么关系。我的绘画仅和感觉相关。」
1972年,米切尔在纽约雪城的埃弗森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她的第一次个人博物馆展览。
03
晚年的米切尔用她母亲去世后继承的钱在巴黎北部买了一间小屋。
莫奈当年住过一阵子的那幢园丁小屋就坐落在她购置的土地上。
在那儿,在她自己小小的世界里,灵感涌动,画思如天马行空,恣肆汪洋。
《Minnesota》 1980年
在米切尔的画作中,她的向日葵是绽放,那是一种不可重复的瞬间的记忆。
黄色与橘黄色汇聚成发光体,几乎完全被转化成一束纯粹的光和一种纯粹的感受。
米切尔主动解释,这幅作品画的是向日葵:它们幼嫩时看上去真美,临近凋谢时又是那么感人。
《Sunflowers》,1990年-1991年
《No Birds》
如此看来,在米切尔的恣肆汪洋中,也有一丝感伤的情怀。
米切尔抽象化的风景暗示着一个迷失的桃花源,两人的画作里都弥漫着一份沉默和温存。
这份沉默和温存属于半是臆想中的过往,因为已随风而去或原本就未存在而更显甜蜜,更显珍贵。
《Blueberry》,1969年
20世纪70年代,西方现代女权主义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女性主义艺术进一步开始了对艺术史上的女性艺术家和女性形象的探讨和研究。
直到在这个时候,米切尔才开始引起她们的注意。
1982年,米切尔成为首个在巴黎市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的女性。
琼·米切尔《再见之门》,1980年
天性自由潇洒的海伦,在她畅快淋漓的人生中,永远实践着她热爱的艺术。
米切尔曾说:「绘画就是我的生活。」
甚至可以定义为自信,这并非关于她的信仰,而是关于她的技巧、表达和能量。
她无惧于建造自己艺术的堡垒,也无惧于打开堡垒的大门。
1992年,67岁的海伦因肺癌离世。
这位在上世纪闪耀了整个纽约艺术圈的女子,成为了艺术史上的传奇。
米切尔,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在挑战人们对抽象表现艺术理解的女性,也许能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