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感教育的一点体会

(2009-01-18 21:37:44) 下一个

把给郭爸 的回信搬过来:

郭爸,

您好!

  感谢您把小郭的情况转给我看。他的进步神速!以后不要说“请您指点”之类的话,我们相互学习切磋。因为我们每个家长都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来摸索方法。自闭这玩意儿实在太“复杂”,没有一帖灵丹妙药可以短时间内“降服”它!

   您的“小牛吃草;努力的小猴;对 自理的一些思考“,我觉得您做得都很好。对于他的“思维训练”是很成功的。我们这种孩子,虽然语言上去一些了,可思维还是很欠缺。尤其训练他推理思考事情 的”来龙去脉“,是很关键的。不管是以后生活自理还是与人社交,都是这种”思维”要挑大梁。这方面,我觉得您做得比我好多了。

   有关您下面的两个贴子:

关注身边人

最 近一段时间,我越来越觉得,“关注身边人,调整自己的言行”是孩子在公共场合不惹人嫌的最根本的能力。比如:坐公交车,你要了解身边人的动向,知道别人要 干什么,自己该干什么。别人要过去,你要让一让。别人都安安静静地,你也要如此。要想让孩子养成这样的意识或习惯,除了在户外多练习,更重要的是要从居家 过日子开始。只要大人养成“不直接提醒”的习惯,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

为什么要看人?

除了他想找小朋友玩以外,儿子对看人没有自己的一丁点兴趣,每次都是为了完成我的任务而看人。虽然儿子在我的要求下会去扫一眼人,但是,这不是他内在的自觉 地去看。儿子常问我“为什么要看人?”。道理讲了一箩筐,但是我总是无法培养他自觉地扫一眼人。他很累,我也是。到底该怎么办呢?

  涉及他的“eye contact”问题,对我家小P也 是一个令我头疼的问题。我觉得讲道理的当时,虽然他也有所领悟;等到真正实际生活中,我不提醒他时,照样不看人。虽然您的这贴“脸”中提到的那些“技巧 ”,有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他发自内心的“要看人”,而是外在的,我们训练者主动提供的“一些吸引他注意力的技巧”而已。我们“费尽心机”,收效甚微! 这个问题是我最近几个月来一直在思考的。我的直觉是:他的情感没有真正打开,一旦情感思维上来后,其它思维也会跟着进步,他的“eye contact ”自然也就会有,而且那种“eye contact”才是带有自然情感的关注。我总觉得:“情感”就是突破口!情感没有激发(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的人,自然对“外界”事物无须用“眼”来关注。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激情”来推动,所以他不会在乎“人脸”。说到底,他最关注的还是他自己的世界多一些,否则就不自闭了。小P经常是逢人便谈他喜欢的话题“Harry Potter”或“Power Ranger”或“pokemon ,不管对方感不感兴趣,照样可以给你说一大堆;更不用说来察言观色了。他的大脑结构,使得他去关注别人世界的能力很低。我们如何通过“情感训练”,来让他的大脑结构有所改变或至少有些“筋”帮他连上。这一方面就是我现在努力在做的。

 佛家讲人有七情六欲,是指“喜、怒、忧、惧、爱、憎、欲”。象小P的情况,这些情感样样俱全。我总觉得他的情是一头“沉睡的狮子”,需要我去刺激,就象抽丝一样,一丝一丝地拉出来。他有情感,并不代表他明白“哦,这就是同 情!哦,这就是憎恨!”在他的情感世界里,他没法用语言表达,就是他根本不明白这种情感叫什么。比如,今天我给他讲了《酒干倘卖无》的电影故事(前两天给 姐姐讲了这个故事。讲第一遍的时候,我哭得不能自已,姐姐却一点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哭。今天晚上,小P爸又给姐姐讲第三遍,爸爸哭了,姐姐却仍旧没有同理心,没有一点悲伤的蛛丝马迹。小P爸很失望。我就跟他讨论:姐姐也需要情感教育,因为她对她们学校要统考的阅读理解“诗”,这一题材的题基本都做错。分析原因就是她也缺乏这种“feeling sense,所以题就很难答对了。这也是姐姐很弱的一项,我们夫妇都要反省啊。不能光顾了小P,就不理姐姐了。几乎一年半来,我都很少跟姐姐谈心,也很少有对她情感上的关注。)出乎我意料的是:小P在我讲到老狗旺才被卡车压死时,小P眼泪汩汩流出;当我讲到那个爱上这个女孩的穷作词家因为分手思念女孩,耗尽生命谱写了这首歌就撒手而去的时候,小P眼泪扑簌而下;当我讲到这位聋哑跛脚的老人,被女儿抛弃躺在病床上,眼巴巴地等着女儿能够来看他一眼,女儿真的来了,他却死了,小P简直是泣不成声,一直用他的衣袖去擦眼泪。和姐姐相比,其实小P的同情心更强。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他的语言理解力是他的很大障碍。很多词汇,都需要我用英文或中文层层解释,才算搞懂了一个大意。(这个过程整整化了我一个小时)但是,最主要的情感点,他还是抓住了一些。所以,当我在问他“你觉得最可怜的人是谁?”他说“那个oldman!”我问Why,他说“因为他不会说话,也deaf。那个girl老不理他!”我又问他“你最喜欢这个故事中的哪个人?”他答“That girl!”我又问why ,他答“Because 她把爸爸送医院了!”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听了一个小时居然把这个细节抓住而且还搞错了。我跟他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事实不是那个girl送她爸爸去医院,而是她看到这首歌,唱了这首歌,良心发现,这首歌提醒remind她和体会到爸爸是多么地爱她,促使她不顾一切地跑向医院去看爸爸最后一眼。可惜太晚了!爸爸永远地离开了!”小P轻轻地“哦!”了一声,泪珠仍然往下滑。把我看得感动地把他抱在怀里,虽然小P就象歌中唱到的“虽然你不会表达你的真情”“ 却更能明白人世间的黑白与真假”。跟姐姐相比,小P的情感更真挚。虽然他对故事中很多词汇不理解,仍然需要我来帮助解释,但是“同情心”在他身上表露无遗。第一次,能够达到这个水平,我已心满意足。这半年来的情感教育,总算有些小小成果。想当初,他睡觉前,我说“Mummy loves you!”他都没有回应的,最多微笑一下,到最近的盯着我的眼睛大声说三遍“Love you forever, like you for always! As long as I’m living ,my mummy you will be!”进步是巨大的,眼神也自然开始变好。那种眼神是含“情”的眼神,是最令我陶醉的眼神。今晚,我在上网,他在旁边玩他的lego。一会儿,他主动跑过来唱着问“妈咪,你冷不冷?”(最近,麻州的气温最低可达零下20摄氏度的)。我还以为这两天唱潘美辰的这首《你冷不冷》唱多了,他只是随口唱着玩的。我笑眯眯地答“妈咪感到很冷哦!你说怎么办?P噔噔噔地上楼了,边跑边说“I have an idea!”不一会儿,他竟然抱着一床小棉被下楼来,眼睛亮亮地盯着我说“Mummylet me cover your leg!”说着主动把棉被盖到我大腿上,还小心翼翼地帮着拉拉被角把小腿也盖上了。我感动地说“小P,你长大了,会照顾妈咪了!”小P自豪地说“Of course! I’m already 6years old!”这时候的眼神是雪亮的,我甚至觉得比姐姐的眼神还要充满感情和温柔。

 从这些小例子可以说明,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唯有“情”才能唤醒他去主动替别人考虑,也要去学会察言观色。这个教育的第一步,我觉得就是先帮助他来认清他 自己的这个“七情六欲”,通过讲故事或跟他分享我们自己点点滴滴的情感来让他明白:什么样的感觉是哪一种情感。一定要彻彻底底地把每一种情感都帮他认清面 目。(这里面有很多工作要做:最大的一项就是帮他积累词汇,各色各样的词汇,在讲的过程中一定要帮他真正理解。还要在遇到合适场景时,及时把那些词再“用 ”给他看和听。多次强化后,他再遇到就会用出来。小P以 前经常是要强化几十遍的,最近感觉快一些了,有些词大约只要五六遍就可以灵活运用。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只有家长才最了解他哪些词已经掌握,哪些词还只是一 知半解,哪些词根本是第一次接触,需要介绍给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机构和专业人士都无法替代家长!另外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启发理清,事情的来龙去 脉,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郭爸,您已经做得很好!)第二步,就是把他的“情”,先跟他周围最亲近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的一个“搭”上线。比如小P, 现在跟我最亲,他开始越来越关注我的一举一动,还有我的情感。所以他跟我说话时的眼神,要比跟姐姐或爸爸就好得多。他跟姐姐的感情比跟爸爸的又要好一些, 所以很自然的,对姐姐的眼神也比对爸爸的要好一些。第三,等他的情激发出来后,帮助他向家庭外扩展,比如他的同学朋友。如果他真喜欢他的朋友,为了能跟他 一直玩下去,他自然也要去观察他朋友的眼神,来调整自己的言行。小P对他现在的best friend Alex , 他就比较care。他经常会“迎合”Alex的情感喜好来调整他的玩法,甚至有时他根本不喜欢玩那个玩具,但Alex喜欢,他也会“妥协”来跟他玩。

  当然,这个情感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地强化,帮助他积累经验,也要拿一些他没有遇到过的东西来刺激启发他。比如遇 到“地震”这种灾难,我们情感和生活都会遭遇到哪些变化?我相信:种种刺激就象陈达德医生讲的刺激这种孩子的感统一样,到达一定的阈值后,情感这条“筋” 就可以连结上,至少部分可以连结起来。眼神也自然会趋向正常!

 附上:酒干倘卖无的故事

 酒干倘卖无,就是说,有空酒瓶卖么?
 
    于是终于明白一个故事,关于《酒干倘卖无》,那个电影插曲。记忆中电影开头是一些杂七杂八堆着像座山般的酒瓶,一个跛脚的老人靠收集一些空酒瓶养活着自己,老人有些聋哑,不会说话,孤单的一个人,生活够苦的了。
 
    有一天,老人在街上捡到了一个孩子,他欣喜异常,认为是真主赐给他的惟一礼物。老人将孩子带回家,用辛苦收换来的空酒瓶钱,买来廉价的奶粉,硬是让那个小女孩活了下来。活下来的小女孩在六岁的时候捡回家一条小狗,取名旺才,小狗,聋哑老人,小女孩,就像一家人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小女孩的童年就在那一堆堆如山的空酒瓶中成长,天生的好嗓子让她成为聋哑老人的传话机和一根拐仗,在每个清晨,女孩牵着爸爸,拐杖在石头上敲出美妙的音符,女孩大声地喊着,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再后来,小女孩长大了,谈恋爱了,她爱上了一位作词家,年轻的作词家一穷二白,却有一颗真诚爱她的心,带她走进了艺术天地。女孩的声音很脆很好听,作词家为她写下了很多的歌曲,还亲自谱成曲,让她唱。作词家对聋哑老人非常好,每次来的时候,都会给老人帮忙运酒瓶,和老人比划着说话,还逗逗旺才。一家人,生活还算幸福。老人也很爱这位年轻人。
 
    然而有一天,女孩成名了,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房子,汽车,周围无数追求的人,女孩还是很爱男孩,劝男孩跟她住进大大的别墅,从此不回酒瓶屋了,因为又聋又哑的爸爸,让她觉得羞辱。
 
     男孩当然不愿意,仍然和老人来往,加上后来,女孩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忙,她的生活完全由经纪人安排,老人想念女儿,央求年轻男孩带他去找女儿, 但还没走进演唱会大厅,就被人赶了出来。再后来,女孩也烦了,甩手给了老人一笔钱,让他再也不要打扰她的生活了。老人含泪擦干了眼睛,拒绝收下女孩一分 钱,走时,甚至还留下了女孩一直爱吃的小袋松子。
 
    男孩看不过去了,去找女孩理论,女孩的心已经装不下任何劝言,两人因为地位悬殊,从此分手。
 
    但老人终于因为思念女儿而疾劳成疾,终于病倒了,男孩只好去央求女孩,希望她能够回家看老人一眼,但女孩怎么会听他的呢?就在这时,男孩终于打听到女孩唱歌的地方,他告诉了老人,老人挣扎着起来要去看女儿,他想见女儿最后一面。
 
    不料,走在路上,一辆卡车飞过来,在眼看就要撞到老人的那一瞬间,老狗旺才猛地一拱老人,而旺才呢,被压成了两半,一条陪了老人和女孩多年的老狗,含着泪望着老人,流下最后的眼泪,死了。
 
    男孩再也忍不住了,他决定最后一次为女孩写一首歌词,他连夜地赶啊赶,当时男孩因为长期的贫困和思念,身体已经快不行了。终于,男孩倾尽所有,写下了一首歌,让人送给了那位女孩。男孩在写完歌词后,终于因病离开了人间。
 
    演唱会上,女孩不情不愿地打开那个男孩的纸条,发现了一首新歌,歌的大意是:
 
 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
    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
    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
    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
    却更能明白人世间的黑白与真假
    虽然你不会表达你的真情
    却付出了热忱的生命
    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
    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
    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
    让我再和你一起唱
    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重复九遍)
 
    多年前的往事于是一一再现在女孩的眼前,那个童年的小巷深处,那些年复一年堆砌得像山般的酒瓶屋, 聋哑父亲为了给她买一包松子累倒在酷暑的街头,还有小狗旺才拖着尾巴哄她下巴的温馨……女孩哭了,她终于良心发现,愧疚,伤心,不安,她一遍又一遍地学 唱着这首歌,最后登台的时候,她临时通知乐队,她要加唱最后一首歌《酒干倘卖无》……女孩忘情地唱着,台下人震惊了,所有的人都几乎流下了眼泪。女孩就站 在台上,对观众讲述了她的身世,然后,她不顾一切地朝医院跑去,她要见自己的父亲。
 
    当老人终于见到女儿时,一行老泪缓缓地顺着腮边流下,老人什么话也不能说出口,只是微笑地望着女儿,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而此时的画面,便静止在女孩撕心裂肺般的痛哭声中,爸爸呀,我的爸爸呀……”音乐响起,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所有的观众,泣不成声!
 
    每个人,心底都有善的一面,听到这种空灵的声音,看到这种碎心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来呢?
 
    爱自己,更要爱所有爱着你的人们,这就是《酒干倘卖无》……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着我走过多年的风和雨,从来没有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