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为自己收藏。
正文

美食(在瑞士的日子,之三)

(2008-10-22 19:43:34) 下一个

除了价格贵,在瑞士还是能够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佳肴的。但是,不同于它的周边国家,瑞士其实没有什么它自己的传统美食。如果要说有,那就是瑞士火锅(Fondue)和哈克莱特(Raclette)。

第一次品尝Fondue是在同事Pierre家的派对中。

还是刚到瑞士不久。那天一屋子人,大伙儿喝着酒,就着芹菜小西红柿,谈论各自的家庭,工作,老板和学校的新鲜事。待天黑了下来,但听主人一句开饭了,Pierre拿出了两个不大不小的陶瓷钵。有几位客人显然是轻车熟路,帮着忙乎开来。先是用大蒜把陶瓷钵底擦一遍,再倒入一公斤奶酪,加一瓶白葡萄酒,撒一点胡椒,再放一点面粉。打开煤气灶,把这加满料的钵放上去慢慢加热。一边加热,一边用一个木勺延8字型在钵内搅拌。不多时,奶酪就渐渐地融化,小小的气泡扑突扑突地冒上来,钵内变成一锅浆糊。

“Attention!”一声吆喝,这一锅浆糊就被移到了桌子上的一个小酒精炉上。桌子上早摆上了面包丁,西兰花丁,煮熟的土豆块。每人一把叉围炉而座,并不谦让,动起手来。先把面包丁叉在叉子上,再放入钵内涮。待面包丁粘满奶酪,提起叉子。这时,并不马上入口,提着叉子在钵沿上慢慢旋转。等面包上的奶酪不再往下滴,送入口中咬一口,满嘴的芳香。就着白葡萄酒,连我这样不喜欢奶酪的人也忘记了作客的矜持。手忙脚乱地,不小心一块面包就掉入钵内。一桌人立刻将目光转向了我,“请客”。从此,立下了规矩,每年一次中国美食,我请客。

哈克莱特也是奶酪。将奶酪切成薄片在火上烤化了再放到煮熟的土豆片上。餐厅里,传统的哈克莱特是厨房手持半个车轱辘奶酪在炉火上将表面的奶酪烤化,再将烤化的奶酪刮到食客盘子里煮熟的土豆上面。

瑞士的这两道美食是地地道道的平民美食。瑞士的平均生活水平现在虽然是排在世界前列,但就是在半个世纪前瑞士的生活并不富裕。瑞士的年轻人甚至给别人当雇佣兵“当兵吃粮”。所以,瑞士的士兵以骁勇善战著称。罗马教廷的御林军至今还都是瑞士人。旧时的瑞士山区,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这两道食物是他们无奈之选,也是必须。到了冬天,家里就剩下土豆,前几天的面包也干了。这时候Fondue和哈克莱特就丰富了他们的餐桌。

既然是美食就不会经常出现在餐桌上。实际上,瑞士到了50年代后,这两样吃食才开始普及。现在就是在北美,Fondue和哈克莱特的工具也很容易可以买到。

瑞士的美食就是这么简单。

Fondue和哈克莱特,没有“满汉全席”那样的帝王奢华,没有“东坡肉”那样的风雅传说,也没有“过桥米线”那样的浪漫,甚至没有“夫妻肺片”那样的可追本朔源。但是,当大雪封山,在牛圈里劳作了一天后一家老小秉烛而坐,主妇端上热气腾腾的Fondue,就着干硬的面包,这可真是地地道道的美食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