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何印度对中国非常生气

(2008-11-26 06:26:53) 下一个
为何印度对中国非常生气

印度全民信仰印度教。所以要了解印度就不能不了解印度教。大家先看看下文对印度教的简单介绍。
印度教教义
1.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论。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徵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努和湿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毗湿努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徵,并不断变化著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2.四种姓分立。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徵。
3.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迴。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迴週而复始,无始无终。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解脱的道路有三种:一是行为的道路,严格奉行各种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识的道路,通过学习、修行、亲证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
4.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由于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上,因而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徒崇拜各种类型的神,且礼仪繁琐,有时甚至将活人作牺牲。此外,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摆脱轮迴之苦。
5.承认吠陀的权威。吠陀经典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一切文化的渊源,被称为「天啟的经典」。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是印度古老宗教与历史文献的总集,对印度后世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摘自《世界宗教总揽》
宗教研究中心编

中国人信仰的佛教是印度的释迦摩尼所创造的。印度教认为释迦摩尼是毗湿努的化身。而释迦摩尼由于是当地的土著血统(印度较黑的那一种人),而土著多数属于贱民。而近代印度佛教重新复兴,也是源自印度贱民的改信佛教运动。为了摆脱低等的种姓制度,但是印度人仍然对他们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现在中国人因为信仰共产主义,讲究人人平等,没有种姓。这其实是从基督教来的。这些不孝的中国人不但常常亵渎印度,不知尊敬和孝顺为何物。而且常常挑战印度和恩将仇报。

中国人信仰佛教,所以,印度人自然把中国人当作佛教徒。潜意识里有些当作是贱民阶层,当然应该对印度尊敬有加。事实上,印度是对中国非常友好和关心的。比如在很多国际问题是支持中国。中国入联合国也得到了印度的支持。但是中国却没有给予印度应有的尊敬。

印度在伊斯兰的入侵下,佛教受到了巨大的摧残。是印度教保护了印度,同时也保护了佛教。所以当初印度的佛教徒都和婆罗门教融合为印度教。中国人不尊敬印度,就如同不尊敬祖先。所以印度对中国人常常非常生气。


附录:
基督教宣教的挑战 《印度教简论》作者:吕一中
在基督教对印度的宣教工作里,无可避免地将会遇到一些抵抗。例如基督教强调人人受造而平等,在主里的人都是弟兄姊妹等观念,就与根植于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产生冲突。并且印度教所导引的思想主流,是让人只注意到虚构的精神层面之超越,却轻忽现世,也因此巧妙地维护了种性制度。与此不同的是,基督信仰即强调超越性,又强调重视现世,因此是不会容许这种歧视的存在。
在基督信仰里,清楚地知道人类深沉的罪性,也知道人类毫无良善而言,也因此就和奥义书思想里,“泛我一如”所强调的“人就是一切”的想法是相冲突的。
在印度教里强调苦行,想要藉著人类自身的力量来获得解脱。然而基督信仰强调在得救的事上,一切都是来自神的恩典,人类所作的都比不上神的恩典,因此任何苦行都是徒劳无功的。
在印度教以及佛教里所强调的业和轮迴等想法,虽然这两个宗教对其所下的定义不同,但都同样不能认识到上帝的主权。就基督信仰而言,无论事物如何演变,但都是基于上帝的主权,任何事物都无法自己产生牵引的力量,更无所谓的业力可言。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