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2011-06-16 02:59:14) 下一个
志明

一、水与道

  老子以水喻道,启示很深。

  其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18:1)。

  至高无上的善就是道。道就像水一样善于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遇到阻挡,水 便绕开走;有物强入,水便让出来;击之则碎,倾之则流,热之则蒸发四散,冷之则凝成一 处。然而,水散于天、渗入地而滋养天地万物,像是慈母默默的爱,像是贤妻静静的情,不 知不觉中托住你的生命。神道不正是如此爱养着万物与人吗?尽管人类对他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他却无时无处不在供育人类;地球上下,宇宙内外,都布满了他的情,他的爱。

  其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78:2)。

  的确,水是柔软无比的,然而,水又是大能无比的。水遇到阻挡便绕开,然终究无 物可以阻挡;有物投入水便让出,然终究无物可以占之;击之碎而不消,倾之流而不亡,热 之散而不失,冷之凝而不屈;待天庭雷怒,任金石火土,概莫能抵。为什么?为什么这个天 下最柔弱的,能胜过天下最坚强的?因为水是永恒不变、无以易之的啊!无论击、打、折、 焚,无论冰、雪、霜、露,水依然是水。老子利用水的常识告诉人们不寻常的道理:正像水 一样,大道是大能无比的;但这无比的大能是以无比的柔弱达成的。仅接着老子便引"圣人 曰":那柔弱无比、受辱受难的,正是为主为王的(78:3)。

  其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2);"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 下之,故能为百谷王"(66:1)。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见世人鄙视厌恶水的性格。道,则正与世人的 好恶相反,像水一样以卑下屈辱自处。这正是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正是耶稣所说: "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路 16:15)。道成肉身的圣人,恰恰取了世人所不齿 的身份:生在马槽里的"私生子"、无学历、短命、贫困、屈辱、卑贱、软弱、被唾弃、受 逼迫、钉死在十字架上,真是"处众人之所恶"了!老子在这句话之前说得是"圣人后其身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7:2-3),接着以水喻之。在"江 海善下而为百谷王"之后,老子又说"圣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3-4)。显 然,老子以水喻道,亦是以水描绘道的化身圣人。的确,"人往高处走",耶稣却向下流入 低洼卑下、众人厌恶之地,毫不像世人争权争利争学争命。然而,正因为他低下又低下,看 起来低下的无以复加了,便成了百川会聚的大海,成了百谷之王。面对这个丝毫不与世人相 争的极柔弱者,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真是奇妙无比的神道啊!

  其四,"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28: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 海"(32:5)。

  虽知自己的雄伟强力,却甘守雌顺柔弱,以成为天下人的溪流。因为道在天下引导万 民归向自己,正如溪流引导诸水归向大海一样。这正是耶稣基督普世福音的写照。凡在心灵 里跟从耶稣的人,就像水一样顺其流而入生命之海,在那里,生命之水不再干枯,因为那是 诸水的家乡,又是生命的活水源头。岂不知,雨雪霜露都是由那里蒸腾上升,尔后降临大地、 滋润万物吗?正是世上最低洼的地方,存储着生命之水;羔羊一般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啊, 正是伟大的神道之所在!

二、水与圣灵

  水,也是基督教信仰中最重要的形像之一。《圣经》说,天地未形之前,神的灵便运行在水面上(创 1:2)。后来,以水洗礼又成为信仰的标志。大约与老子同时代的先知以赛亚在预言圣者耶稣时,也对世人说:"你们必从救恩的源泉欢然取水"(赛 12:3)。又说: "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赛 55:1)。待耶稣来到世间,更明白地用水比喻圣灵。下面一段对话是很著名的:

  耶稣走到撒玛利亚时,一个女人来井边打水,耶稣求水喝被拒绝了。他便对女人说: "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女人不解,耶稣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源泉,直涌到永生"(约4:10-14)。

  耶稣在另一处又说:"信我的人,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 7:38)。门徒约翰解释说:"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约 7:39)。

  圣灵也就是道,神"出口"为道,入心则为灵。凡老子描绘道像,如"惟恍惟惚、玄之又玄、空虚无形、渊兮似宗、绵绵若存、无状之状、无象之象、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等等,显然都是灵状。灵状,既可视为有,又可视为无,故"亦有亦无"(1:2-4)。耶稣曾对上述撒玛利亚女人说,拜神既不在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拜神要用心灵和诚实,因为"神是灵"(约 4:24);即是说:神道是"无形无象"的"有",是世人"听之不闻、视之不见"的"存在",即灵。

三、水与灵修

  老子以水喻道,亦即以水喻修道。修道者当以道为法,道性既如水,修道者亦当如水:如水一般柔顺,如水一般滋育别人而不与人相争,如水一般甘处卑下虚谷,如水一般甘居众人所厌恶之地,又如溪流引导天下人的心灵归向生命之海......。迄今我所见过的基督徒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几位柔弱如水的老人。不仅是言谈举止,不仅是为人处世,乃是生命与人格上的柔软、慈爱、温顺、静谧,犹如一种无声的震撼,令我永远不能忘怀。对他们的美妙动人,用语言是描述不好的。正如老子对"古之善为道者"也是"强为之容":

  "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流逸潇洒如同冰消雪化,纯朴敦厚好象未经雕琢,旷达坦荡好象空谷虚怀,愚拙讷讷好象浑沌不清(15:2)。

  对修道者来说,水的比喻更大的意义在于:唯有谦卑居下的人,才能得着神道。众所周知,高傲凸出之地,是得不到水的;同理,自执于智能学问之益,自得于财货声名之利,自享于肉身世俗之乐的人,神道圣灵就难以进入其心。这不是神道不公。你不低下,水怎么流入呢?不错,神万事都能;但若要神来做,兴许就要将你引以自豪的高高土脊铲平冲洼了。这正是神道的公平、公义、公正所在。耶稣一再说,心里贫乏、谦卑、哀恸、饥渴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老子也确信"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22:1)。

  不仅得着神道、认识耶稣要有谦卑低下的心态,在神道里进深灵命、追求和合,仍需要谦卑低下。"取代原理"说得是,量杯中有多少沙石,就挤出多少水;若满了沙石,水则不能灌入。反过来,你掏出多少沙石,便有多少水流入;你若掏空了量杯,就可以盛满水了。一个修道者,若心中装满了世俗的欲望和人智的骄傲,再迫切地祈求神道圣灵进入自己的心,也是枉然:你没有洁净的空间迎接、放置那圣善之灵。"我"在你身上越多,神在你身上就越少。所以,追求神道的过程,也就是掏空自己的过程。神是信实的。你掏空自己里面多少沙石,神就给你填满多少精金;你破除了多少自信,神就给你多少信心;你识破了多少虚枉,神就给你多少真实。老子说弃绝智能、学问、仁义、技巧、功利,就是要人放下一切属于自我的东西,以致于"致虚极,守静笃,涤除玄览",达到掏空的程度,于是,便可 "坐进此道,有求以得,有罪以免",最终归根守母,复归于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