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勇于管教

(2014-04-26 02:35:17) 下一个

2014-04-26 詹姆斯·杜布森 ijingjie


《境界》推荐阅读 #教育前线#

@在这个充斥着毒品、道德败坏、性病、恶意破坏公物和暴力的时代,我们不能光靠期望和运气就能使孩子培养出我们所盼见的良好态度和品德。采用放任的态度教养孩童不但是失策,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有许多人写书提供管教孩童的看法,反让很多父母无所适从,结果失去对子女的主导能力。他们不了解大多数孩童都想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也没有意识到亲子之间的意志之战往往是孩子占上风。


@这个管教过程必须以爱做基础,但对某些父母来说往往很难做到,因为他们认为管教和爱是互相矛盾的但若想教养出出健康、自重、快乐的孩子,这是很重要

勇于管教

/詹姆斯·杜布森 许惠珺译

(詹姆斯`杜布森简介:美国基督教“爱家”机构(Focus on the Family)创办人、儿童心理学专家、曾为南加大医学院的儿童发展学教授、白宫家庭问题会议的特别工作组成员,全球每天有2亿多人通过7500家电台收听杜博士的广播节目)

从我二十多年前写《勇于管教》至今,这本书已销售超过两百万本。这段岁月增广了我的见闻,并且使我能够更清楚预见未来的局势。我曾辅导过数千个家庭,也参考过许多权威人士和同行对教养孩童的看法。

现在我的孩子过了青少年时期,也已成家立业。我很庆幸笔能够让时间倒流,重新来探讨多年前费心思考过的教养问题。或许有人以为经过这么多年,我对孩童发展和为人父母之道的看法已有很大的改变,但孩童并没有改变,他们永远也不会改变。

我现在更加深信,好的为人父母之道是历久不衰的,这些原则源自家庭的创造者——上帝。圣经中具启发性的观念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不但适用在我们祖先身上,也一样适用于21世纪。

很不幸的,今天有很多父母从未听过这些流传已久的宝贵观念,也不晓得该如何教养孩子。

蛮横的三岁儿

我忘不了曾有一个苦恼的母亲来找我,协助管教她叛逆的三岁女儿珊蒂的情形。她女儿变成了蛮横的小霸王,几乎无药可救。

她来找我的前一天下午,发生了一件事,其实这不过是珊蒂一贯的作风。那天这个母亲(以下称她为尼可斯太太)带孩子去睡午觉,但心里知道她不可能乖乖躺在床上。珊蒂一向不爱做她不喜欢做的事,那天下午她就是不想睡午觉。

但这次,这个小女孩不但打定主意不睡觉,而且似乎更想惹妈妈生气。她大声尖叫,声音大到附近邻居都听得见,把尼可斯太太弄得神经紧张,然后又噙着泪水要东要西,包括要妈妈拿水给她喝。

本来尼可斯太太不想理会女儿,可是珊蒂又扯开喉咙大声尖叫,做母亲的只好投降了。她端来一杯水,但这个无理取闹的孩子把杯子推开拒绝喝水,因为妈妈没有及时把水端到。

尼可斯太太站着等了几分钟,然后她告诉珊蒂,如果数到五她还不喝,就要把水端回厨房。珊蒂抿着嘴听妈妈数着:三,四,五!当尼可斯太太拿起杯子走向厨房时,这个孩子就尖叫着要喝水。

就这样,珊蒂像甩回力球似地来回折腾她母亲,直到玩腻为止。尼可斯太太和她女儿,是错误的孩童管教哲学下的众多受害者之一,这种不实际、不合理的孩童管教哲学长久以来主导了孩童教育。

这个母亲曾经在书上读到,孩童最后都会接受父母用讲理和忍耐的方式,所以父母不需要拿出权威来。专家说应该要容许孩子叛逆,因为这可以帮助孩子发泄敌意。


她试着按照专家的建议去做,在冲突发生时把女儿的感受说出来:你想要喝水,可是气我来得太慢,你不要我把水拿回厨房,你对我不高兴,因为我叫你去睡午觉。

书上也教她,要把亲子之间的冲突视为一种误会或看法的不同。

父母能否维持界限?


很不幸的,尼可斯太太和那些给她建议的人都错了。她和孩子之间不是单纯的意见不同而已。她的女儿挑战她、嘲弄她,并且违抗她。这种面对面的近距离冲突无法借着交心的谈话得到解决,因为真正的问题根本不在这杯水、睡午觉或其他种种情况。


这种冲突背后的真正意思是:珊蒂公然违抗拒母亲的权威。尼可斯太太如何处理这类冲突,将会决定她们母女俩未来的关系。


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尤其是重要的关键时刻。很多书籍谈到严厉、高压、没有爱心的管教方式所带来的危险,这些警告,我们确实应该留意。


但是人们往往用高压管教的不良后果做借口,认为母亲应该摒弃权威,这其实不对。个性倔强的孩子有时会公然向父母挑战,但那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是因为孩子感到挫折或心中有敌意。其实孩子只是想知道父母设定的界限在哪里,以及父母能否维持住这些界限。


很多专家不断倡导对孩子包容,却没有针对违抗提出解决之道。他们一再强调父母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这点我很同意,但我们需要教导孩童,让他们对父母也有一些了解才是。


尼可斯太太和她那一代的人,需要知道怎么设定界限,以及如何处理孩子的违抗行为。这个管教过程必须以爱做基础,但对某些父母来说往往很难做到,因为他们认为管教和爱是互相矛盾的。但若想教养出出健康、自重、快乐的孩子,这是很重要的。

爱的管教真的行得通

管教,不只局限于面对面冲突的情况,我们也需要教导孩童学习自我管理和负责任的行为。孩子需要大人协助他们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和义务,也必须学习自制力。


他们应该培养毅力,以面对学校、同侪和成年后的责任所加诸的要求。有些人认为这些特质是学不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设法为孩子除去障碍,让他们在成长阶段尽可能不需要违抗。


鼓吹这种放任哲学的人会建议父母容许孩子在校的成绩不及格,如果那是孩子的选择,或任由他们的房间乱得像狗窝一样,或不理会所养的小狗,任其挨饿等等。


我反对这种观念,而且我有充分的证据来驳斥这种作法。在充满爱、管教合理、父母态度始终一致的家庭气氛下长大的孩子身心最健全。


在这个充斥着毒品、道德败坏、性病、恶意破坏公物和暴力的时代,我们不能光靠期望和运气就能使孩子培养出我们所盼见的良好态度和品德。


采用放任的态度教养孩童不但是失策,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如果适当地应用,爱的管教真的行得通!这样做能激发出温柔的爱,亲子之间可以互相尊重。这样做可以填补亲子之间的代沟,使彼此互爱互信,反之则只会造成亲子间的距离。


爱的管教让我们能够跟所爱的子女分享信仰,也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他们的任务。这样做能鼓励孩童尊重别人,将来成为一个负责任、有建设性的公民。


你可能也知道,想得到这些好处需要付出代价,我们需要的是:勇气、恒心、决心、勤奋和热忱。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勇于管教。


我们会讨论如何达成这个目标。过去这七十年来,管教的方法与哲学一直是大家热烈讨论的题目,并且各方意见都不相同。心理学家、小儿科医师和大学教授全都不落人后,谆谆告诫父母该如何正确地教养孩童。很不幸的,这些专家的意见往往互相抵触,结果只是为这个重要的议题带来更多激辩,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也许因为这个缘故,20世纪中期对孩童管教方式的看法时常摇摆不定,一会儿鼓吹严厉、压迫性的控制,一会儿又鼓吹完全的放任。我们应该觉醒了,因为这两种极端的方式都已在受害孩童的生命中留下明显的伤痕。


我不得不说,受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更糟。在压制性的管教方式下,孩童受到完全控制、饱受羞辱,这种家庭气氛冰冷而严厉,孩童一直都活在恐惧中。他无法自己作决定,在父母绝对的权威之下,毫无个性可言。他将终生习惯依赖,内心深处的怒气不散。


一个人如果一直这样受到高压控制,甚至可能导致精神异常。我们尤其关切那些身心受到虐待的孩童,有无数个家庭天天在上演这种令人不敢想像的罪行,我们实在无法相信天下竟然会有这么残酷的父母,如此虐待毫无防卫能力的无辜孩童,这些孩子根本不晓得为什么会被父母这样憎恨。

不能让孩子为所欲为


我们必须知道,另一个极端也会使孩童受到伤害。孩子若没有大人的带领,就会成为一个小霸王,以为全世界都得听他指挥,并且常会藐视和不不尊重身边最亲近的人。


这类孩童所成长的家庭经常是毫无秩序、一团混乱,而且他的母亲往往是社区里最神经兮兮、挫折感最深的女人。当孩子还小时,她只能待在家里束手无策,因为她不好意思带这个小霸王去任何地方。


如果这种情况能养育出健康、有安全感的孩子,这些痛苦还值得忍受。但事实往往恰好相反。近年来有许多人写书提供管教孩童的看法,反让很多父母无所适从,结果失去对子女的主导能力。他们不了解大多数孩童都想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也没有意识到亲子之间的意志之战往往是孩子占上风。


在我所写的《如何教养霸道的孩子》一书中,我从一篇谈为人父母之道、名为“二到五岁的孩子”的文章里,引述了一段文字,这篇文章是在放任管教之风盛行的一九五年代发表的。路瑟`伍德博士在文中提了一个建议,我转述如下:


当你学龄前的孩子骂你“王八蛋”或威胁你:“我要把你踢出去”时,你会怎么做?责骂他?惩罚他?还是气定神闲不被激怒?路瑟`伍德博士建议,想帮助孩子长大后自然放弃这种粗鲁的言语习惯,最好、最快的方法是采用正面的“了解对策”。父母若了解孩童难免都有生气和暴躁的时候,就能够减少孩子这样乱发脾气的次数。


学龄前孩童一旦放下敌意,不再有破坏的欲望,他内心的爱自然会有机会涌现并且成长。等孩子到了六、七岁时,父母就可以用适当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他们不应该再顶撞父母了。伍德博士提出这个我强烈不同意的建议之后,接着又告诉父母们要忍耐旁人不公平的批评。


他这样写道:但是你采用这种容许孩子顶撞你的作法时,眼光要放远,并且要沉得住气,尤其若周遭亲友表示反对,警告你会把孩子宠坏。

不教导岂有好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亲友可能说对了。伍德博士的的建议是20世纪中期的专家们对为人父母者的典型建议。他们鼓励父母在孩子幼年时采取被动姿态,其实这段期间正好最容易教导孩子尊重权威。


我在《如何教养霸道的孩子》一书中针对这个建议做了以下的回应:伍德博士的建议其实建立在一个过份简化的想法上,他以为大人如果容许并鼓励孩子发脾气,孩子将来长大就会培养出温柔可亲的态度。照伍德博士的乐观说法,一个经常咒骂母亲讨厌鬼的小孩,在这种行为持续六、七年后,突然有一天会转变态度,变成很敬爱母亲,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伍德博士创意十足的“了解对策”其实就是坐视不管,往往就是造成青少年时期叛逆的主因。


我相信如果希望孩子具备和善、感恩和可亲的特质,就应该教导他,而不光只是期盼而已。如果我们想看见孩子具备诚实、可信赖和无私的特质,就应该把这些特质当作从小教导他的目标。


如果觉得教养出尊重别人并负责任的下一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就应该朝这方向来培育他们。道理很明显:遗传不能使孩子具备合宜的态度,父母教什么,孩子就学到什么。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尽到教导的责任,就不能期待将来这些行为会奇迹似地出现在孩子身上。


过去这些年来,伍德博士和其他专家对父母们所提出的建议,使得父母亲对子女束手无然策。父母得不到管教子女的许可,结果只能对孩子的违抗行为感到愤怒和挫折。

(本文节选自《勇于管教》一书,2000年再版,美国爱家基金会出版;国内版本为同名书《勇于管教》,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出版)


《境界》采访你(选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回答,《境界》将择优刊发给更多人分享)


1.你家中有蛮横的学龄前孩童么?最让你生气的情形是什么?


2.你是否注意通过适当的管教保持父母的权威?还是由他(她)掌控你到忍耐至极限而发怒失控?


3.你认为爱与管教矛盾么?如何平衡?


4.信仰对你获得育儿智慧有何帮助?


欢迎与我们微信互动分享你的育儿经验或苦恼




《境界》回声

LIN:

这么大第一次喝中药失眠,爬起来一篇接一篇的看《境界》的文章,《境界》实在宝贵!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我内里的死荫幽谷,因此我更了解自己,也更明白主的心意。刘阳的文字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和深刻的触动,从主而来的能力!因着《境界》再一次触摸神,再一次遇见自己,再一次与神,与自己和好!爱《境界》!

丁志琴Esther:

求上帝赐给"与癌共舞"的作者永远的生命!阿门!

大熊们:

有关电影艺术与圣经真理:这恰好是一两个月前看《真探》(True detective)时思考的问题,也恰好从一位弟兄和一位姊妹那里得到了我认为合适的解答。与诺亚不同,真探的内容不是圣经故事,探讨的却是更直接的信仰话题。可惜,导演不喜欢基督信仰,我喜欢;更可惜的是我还同时喜欢这部剧集。因此,我内心矛盾的心理一直持续到剧集结束,甚至出现耶稣形象的象征(或模仿)后我都没能释怀。不过正如诺亚的故事让人去了解圣经,因为一部艺术作品让人愿意去思考信仰也是不错的。毕竟电影不只是拍给基督徒看的,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心愿,就让未信主导演拍出“信主”的影片,哪怕他的题材是圣经。对于基督徒来讲,遇到这种情况要慎重批判。我想首先要小心的是判断导演的目的是使人不相信神。因为我们基于对自我和信仰的保护更容易把令我们反感的东西推到与信仰以及我们为敌的一面。当然,如果对自身信仰有影响,那么先对自己负责就好。感谢境界的文章。愿你们平安!

昀炎样样

当初仅仅是凭着单纯的信,很快就投入了神的怀抱。如今受洗一年了,我想对自己和所有的人说:这一生最美的祝福,就是能认识主耶稣!


1/16英国女人

我希望自己在教师这行业也能卑微,爱护我的每个孩子

shanshanr@163.co

真是职场复兴的火种 希望多多目睹耳闻这样的关于职业精神的美文 谢谢!神使用你们团队服事。

zoe wang

今天的文字分享很棒,爱是实实在在的,常常在教会里听到太多教导和善言美语,久而久之变得是语言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瘸子。将爱行出来

张源洪

特蕾沙修女是我特别尊敬和仰慕的信仰榜样。但随着对基督教的了解加深,我有个疑问:如何看待基督教和天主教?令人敬仰爱戴的修女,她们的信仰有没有偏差的地方?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她们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insight77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esusmary' 的评论 : 天主教只要不把人的传统太高与圣经,不把玛丽亚抬高为救主,就不会有大偏差。只要信耶稣为救主,认罪悔改,就能得救。
insight77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esusmary' 的评论 : 不错的分享。谢谢。
jesusmary 回复 悄悄话 除了耶稣是完美的信徒=除了耶稣是完美的,信徒
jesusmar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张源洪:特蕾沙修女是我特别尊敬和仰慕的信仰榜样。但随着对基督教的了解加深,我有个疑问:如何看待基督教和天主教?令人敬仰爱戴的修女,她们的信仰有没有偏差的地方?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她们呢?

————除了耶稣是完美的信徒很难在成圣的路上一下子达到完美,比如彼得随伙作假,保罗自称自己是罪魁,当然这里自谦的因素很多,但并不是空穴来风。 而且,圣经教导我们,爱能遮掩许多的罪,我们还能找出多少基督徒比特丽莎修女爱多的人,所以尽管我也认为以她与基督的关系,她应该认识到天主教的谬误,但还是没有离开,就像盖恩夫人一样,应该有两种解释:1 她们的爱多,所以遮盖了她们认识上的错谬,2 或者神用他们引导人们更关注天主教中那些愿意活出神生命的弟兄姊妹------

如果有说错的的,求神原谅;如果正确,求神使用。
jesusmary 回复 悄悄话 圣经的教导最宝贵:儿女要在主里听从父母,父母不要惹孩子的气。

个人的经验》孩子小的时候要多多滴给与爱,孩子虽然不说,但自然就听话很多。当孩子不顺从的时候,父母首先要省察自己的动机和方式,然后用讲道理的方式和孩子协商,孩子都会很听话的。儿子2岁多时打针哭闹,我首先抱紧他亲吻他,然后告诉他打针是为了他尽快好起来,否则病得厉害的话,要打更多的針,况且打针的疼就像被小蚂蚁咬了一下,不会很疼的,然后我拧了他的胳膊一下,告诉他不会比这疼,然后让他自己选择,结果他乖乖地听话了,以后打针就不哭了,还给哭闹的小朋友做示范。

所以儿子的童年,现在想起来真的是非常的幸福。根本没必要分析他的动机,只要真的爱他并且给他讲清楚道理,他就做得很好。也许有的孩子不是这样?但是孩子真能复杂到那种程度吗?

倒是teenager阶段麻烦了,和世界联合得厉害,管教越来越多,祷告担心也越来越多,但神给的是叫我不要忧虑。

只是分享探讨,仅供参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