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来峰

试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留下一片真诚.
个人资料
bymyheart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李叔同书法究竟好在哪?

(2016-01-26 14:54:09) 下一个

李叔同书法究竟好在哪? 

 

我以为至少包括这样几个因素:静而不躁,文而不野,润而不枯,简而不繁,整体上呈现出朴实无华、自然本真的艺术风貌。

读弘一大师的书法,我们能够感觉到这样一种境界。

 

好在静而不躁

i

浮躁,是精神信仰上的无所适从、拜金主义和缺乏人性的恶性竞争,让人们常常处在焦虑、无奈、沮丧之中。浮躁便是这种情绪和心结的外在显现。浮躁,表明我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高,它是一种多发和常见的病态,是阻碍我们取得事业更大成就、获得生活更高质量的大障碍,也是从事艺术创造(包括书法)的大邪魔。

 

 

看大师书作,你会感到一种庄严的静谧。那些安稳、妥帖的字,绝不像时下那些追求展厅效应人士的书法,张牙舞爪、狂怒乖张、面目狰狞(好此味者,或谓之“夺人眼球”、 “冲击力” 、 “创新性”)。

 

弘一是如何让自己的书法拥有这种静谧气息的呢?

 

首先是作者心态好。没有安静的心态写不出安静的字宋。弘一法师是在历尽人生繁华后,由一翩翩浊世佳公子,自愿皈依佛门,自称“朽人”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皈依得彻底而纯粹,彻底到超然尘外,成为一代律宗大家。他曾有多种才艺:书画、金石、诗文、戏剧、音乐、艺术、教育。入空门之后,通通抛舍了,只留下书法作为传播佛学思想的工具和途径,他把书法看作符号或者即是佛法本身,他说: “我的字就是法,居士不必过分分别。” (王丽新《一轮明月耀天心》)因而它不是为书法而书法,为艺术而艺术,他更看重的是文字表情达意的功能,他不是在展览或炫耀自己书法方面的造诣与才华。有了这样的心,笔下自然一派肃然、寂然,平稳冲淡,恬静自适。

另一方面,则与他的书写习惯相关。

 

他写字多是行楷书,不讲究大小参差、错落有致,也不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牵绕连带。字的大小基本一致,而且笔划的粗细变化亦不大。这样的写法易成“算子”。他是如何“破”的呢?通过字的欹侧和每个字个别笔划的强调。这种欹侧和强调的幅度并不大,很好地把握了一个“度”。如果这个幅度较大,那就是“地震”、 “海啸”,就淡不上“静”了。米芾的“刷字”、 “快剑斫阵”,黄庭坚的“长枪大戟”,那就“动”得厉害。

 

好在文而不野

 

野狐禅并非全要不得。在书法创作上,一些人为竭力打破固有的审美定势,故意以粗鲁、粗野的面貌出现。如傅山的书法美学观就是一个例子: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但是这种面貌要内蕴着锐意革新的精神,要在对传统的全面审视、清醒认识的前提之下,这样的“野”才可能是一种张力,一种新生,可谓野其皮相而文其内核。如果是盲目地大胆妄为和为所欲为,只能写出恶札。

 

观弘一大师的书法,文文雅雅、一派雍容,那样的内容(多是经文)就该配那样的字。那不是华贵的庙堂气,不是寒俭的山林气,不是锋芒毕露的才子气,更没有伦父愚氓的痞子气。

 

弘一大师的书法常以对联形式出现,内容取自佛教经典。字与字之间隔得较远,大概有三分之二个字的距离,给人疏落空阔之感,一个字是一个字,文质彬彬,很好地体现出“计白当黑”的美感效应。

字距章法上体现了“文”,单独一个字也体现了“文”。弘一的字,看上去“点”比较多,短的横、竖,都让他简化为点了,如“普”字中“并(繁体)”的两竖,“日”的下面两横, “众(繁体)”字上面的两竖等等。化横、竖为点,即是“点到为止”,即是佛之“空”,道之“无”。

 

好在润而不枯

 

润往往墨太浓,墨太浓,则招“墨猪”之诮,书法史上徐浩、苏轼、刘墉,都遭遇过这种偏激的讥刺。为此,苏轼特别告诉人们他并没有学过徐浩,而是称自己的书法是“绵中裹铁”,有骨有肉。

 

弘一大师的书法字形瘦长,即使无一渴笔,无一飞白,墨浓如漆,亦不嫌臃肿。如果像苏轼那般取左右横式开张,或如朱耷那般取方圆字态,那极可能给人用墨过丰之印象。上下取势,较好地解决了饱满黑亮和态浓肥腻之间的矛盾。

 

 

弘一书法,字字笔笔,皆真真切切,一丝不苟,笔划搭接都交待得清晰明白。仿佛稚拙,其实是烂漫的禅趣:每一字一划,都渗透、灌注着他的虔敬心、朴素心。

 

墨分五彩,在中国画中特别讲求浓淡干湿,一些书法作者亦采用这种手法,让自己的书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深浅、枯润、老嫩的变化,以期给人较强烈的视觉印象。而弘一只是一味地润泽,达到一种纯然混一的境界。

 

好在简而不繁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燮)中国艺术都讲“简”。中国画讲简,重写意不重写形,画面塞得太满,透不出气来,被认为是失败之作,这与西方美术不同。诗歌也是这样,讲求锤字炼句,以一抵十,汉语言文学中没有太长的诗歌,没有古希腊、古印度那样动辄数万、数十万行的史诗。书法亦然,简淡也是一种至美,一种至趣和追求。

 

 

书法史上,字写得干净、简约的,朱耷是一个典型。

 

弘一大师的字也利索、简洁。上面说的“横竖”化“点”,实际上也是一种简;一味润泽,不求变化,也是一种简:笔划粗细的大致相同,不求中锋、偏锋的对比、笔划宽窄的对比,还是一种简。

 

还有一点,在弘一书法中,笔划是能省则省,女口“爱”字不力口中“心”, “雨”字四点简作两点,等等。借用他的对联,可谓“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

 

 

另外,弘一对横划的处理值得注意,起笔无迹,不经酝酿,执笔即宋,犹如横空出世、天籁之音,不能以常法度之。这也是一种简。

 

弘一大师去世前三天,写下了绝笔“悲欣交集”,以四个大字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一生,真是简练之至,意蕴丰赡之至。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简单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感:弘一大师的书法是质朴自然的,没有任何造作与奢华,像一轮明月静静地悬在苍穹,洒给人心以清辉。

 

妙峰在《弘一法师手书嘉言集联·序》中云: “我们不难发现,弘一大师的作品没有火气,没有刀斧痕迹,字如其人,不显山,不露水,以‘平民’、‘布衣’泯迹于丛林之中。”

 

诚哉斯言。

 

有人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宋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宋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书法是心灵的迹化。弘一书法由在俗时的绚烂到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在喧嚣浮华的世界上,能手捧弘一大师留下的墨宝,静心品赏,也是人生之福,精神飨宴。(作者:张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3)
评论
bymyheart 回复 悄悄话 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李叔同出家前就写一手好书法,字体明显带着魏碑,隶书的风格,但是出家后特别是晚年,他的书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越来越洗练,简单,洗尽铅华直抒胸臆,看山是山,走进自在。它有一种出家人的超凡脱俗,我自己临写过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帖子,它们使我理解书法后边的意境。
至于‘而’字的用法,有兴趣学习的还是去请教语文老师。一而再,再而三,不知为什么这帖子惹人恼。
czh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灯可除千年暗' 的评论 : 舍繁从简“?呵呵您的动作可真多,看来您完全不懂什么叫自然。
-------------------------------------------------------------------
不光我不懂自然,郑板桥也不懂,因为他用的是“删繁就简” ,不是“简而不繁”。
czh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灯可除千年暗' 的评论 : 不繁”就是“简”吗?”不冷“就是“热”吗?那“不冷不热”这样经常用的俗语怎么讲?
------------------------------------------------------------------------------
按照你的语法,“不冷不热” 应该写成“冷而不热”,其中的“而”还必须表示并列,即“冷而且不热”,或“冷并且不热”。不去演傻子真是屈才了。还质问别人看了多少书,基本功如此不堪,读再多的书也是白搭。
czh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灯可除千年暗' 的评论 : 还有一句更常用的话,叫无知者无畏。“简而不繁”的而不当转折当并列,能更脑残些吗?至于暗喻,看看你的原句:对于一代高僧的作品,用“文而不野” “静而不躁”来暗喻其"文"和“静”。求求你告诉我,本体是什么,喻体在哪里?又怎么个”暗”法了?这里的“文,野, 静,躁”都是形容词,本身就具备描述功能,如何做书法作品的喻体?看来你连什么是比喻都不懂,还硬要装风雅。不奉陪?说句难听的,你陪得了吗?
一灯可除千年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zhz' 的评论 : 听说说别人是什么样,自己其实就是什么样。一直还有些疑惑,今天看来您确实证实了这一点。很明显您根本没明白别人在说什么。不合语言规范?“不繁”就是“简”吗?”不冷“就是“热”吗?那“不冷不热”这样经常用的俗语怎么讲?您读过多少传统文化的书,就敢口出妄言 -“而”就一定意味着转折吗?《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的”而“是转折的意思?”舍繁从简“?呵呵您的动作可真多,看来您完全不懂什么叫自然。

唉,就再费点时间给你再上点课吧。所谓的”暗喻“是指文字里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和评论不评论有什么关系呢?

看来你确实没货,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恕不奉陪!
czh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灯可除千年暗' 的评论 : 看来你连基本阅读能力都没有。我在下面写得清清楚楚,人家honger22指出作者生造的词不合语言规范,跟传统文化,道德经何干?你这不是瞎扯,乱搬是什么?继续扯大旗唬人前,还是好好练练语言基本功,给我等解释下什么叫“暗喻”,又为何要在评论书法作品时“暗喻”?
一灯可除千年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zhz' 的评论 : 总是希望有人能指出自己的缺点,在这里竟然还真的遇到了,也算是惊喜了。那就请您不吝赐教一下:什么是“瞎扯中国传统文化,乱搬道德经”?瞎扯在哪里?乱搬又从何说起?越详细越好。非常感谢!
czhz 回复 悄悄话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燮)中国艺术都讲“简”。
---------------------------------------------------------------
岂止我等,连郑板桥的中文也没到小学程度,否则他就不会用“删繁就简”,而是用“简而不繁”。
bymyheart 回复 悄悄话 我一直以为书法是少数人的爱好和雅趣,特别是在海外,没想到这么多人来评点。中国老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书法是中国字的艺术表达,作者和观众的追求和兴趣并不要求一致,但懂一些书法的人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欣赏书法作品,了解一些作者的背景,一些基本的人文常识会帮助体会这些文字后边的艺术分量和精神境界。懂书法的人即使不喜欢某种风格,但却知道任何一种书体到达一种境界是怎样的可望不可及。
有些妄言和胡说我看就算了,其实除了暴露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再没有别的,不仅仅是不懂书法,连中文也是小学程度。
czhz 回复 悄悄话 "静而不躁,文而不野,润而不枯,简而不繁" ,这些都不是传统的固定用语,全是作者生造的,而且造得不通。问题主要在那个“而”字上。比如“简而不繁”,“简”就是“不繁”,中间加“而”这么个转折,根本不通。非要自己造词,可以用“舍繁从简”。生造几个不合规范的词也能跟传统文化哲学扯上关系?
czhz 回复 悄悄话 有些人,比如"一灯可除千年暗”,连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法概念都没有, 却在那里瞎扯中国传统文化,乱搬道德经。一到具体用词就焉了,比如那个不伦不类的“暗喻”一词,评论书法作品需要“暗”吗?
linmiu 回复 悄悄话 繁华阅尽,返朴归真,盈润灵动。
一灯可除千年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er22' 的评论 : 中国传统文化是超越逻辑的,所有相对的东西都是共存的,包括文和野,静和躁。正如道德经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相对的东西总是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中,并且互相映衬 - 因为有野,才显出文。因为有躁,才有静。而佛教里讲的是一种绝对的无分别的境界,换句话说,文是绝对的文, 并不依附于野,而是超越了世间一般人认为的相对的文和野。静是绝对的静,并不依附于躁,而是超越了世间一般人认为的相对的静和躁。正如观世音菩萨所讲:“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对于一代高僧的作品,用“文而不野” “静而不躁”来暗喻其"文"和“静”是一种无分别离相的境界,而不是世间的相对法,也实在不为过。
晓凌 回复 悄悄话 本人喜欢这种质朴纯真的风格
满池娇 回复 悄悄话 能自成一派,当然是了不起的好字
愚人木寸 回复 悄悄话 评字小看形意,中观章法,大品心性 大师书法已是藏心之作 不满 不狂 不露 确是高人 !直白得说吧,大师学习并不追求直抒胸臆,并不追求以书彰己;写字而已……
姐夫5716 回复 悄悄话 too bad
gam 回复 悄悄话 欣赏不来。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弘一书法,字字笔笔,皆真真切切,一丝不苟,笔划搭接都交待得清晰明白。
---------------------------------------------------------------------------
谁能解释下这里的“真真切切”和“笔划搭接都交待得清晰明白”是什么意思?
Butter 回复 悄悄话 瞧这好好的字被您说的,体育老师教的?
honger22 回复 悄悄话 写评论的作者,你的逻辑怎么这么混乱?什么叫文而不野?文了就不能野. 静而不躁,静和躁不能共存.其他的都一样.都不知道你上过学没有?上过的话,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基础性错误的东西?说你没上过学,你有洋洋写了数百近千字.真不知道是老师的错,还是你自己的错?如果你不理解,我举一例给你:肥而不腻,瘦而不乾.这样是合乎逻辑的.
三足乌 回复 悄悄话 除了别致一点, 其他一般。
偶平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很一般,间架布局都一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