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贴]被神化的陈毅对待粟裕的真实面目

(2009-10-07 21:46:13) 下一个
[转贴]被神化的陈毅对待粟裕的真实面目

陈毅要求“淡化粟裕”,并让粟裕“吃屎”的事可是广为人知了。

1958年,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被批判,做了多次检查均不能过关,在被威胁如果再不检讨过关就要按敌我矛盾处理的情况下,粟裕屈服了,被迫把别人扣到他头上的屎(比如资产阶级野心家)都统统含着眼泪吃下去。陈毅看到此情此景,居然大声叫好:“粟裕同志勇敢吃屎的态度很好。以前我对粟裕同志不肯吃屎的态度很不满意。现在他已经当着大家的面吃屎了,我表示欢迎。我现在对粟裕同志没有意见了”。

另,有的网友说了下面的事:会议组织者称粟裕是饶漱石的帮凶,1943年在淮南黄花塘批斗陈毅,赶走陈毅。事实上,当时粟裕根本就不在黄花塘,由于苏南地区在“反清乡”斗争中吃了亏,日伪便能集中全力扑向粟裕所领导的苏中地区。因此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在1942年到1943年间,苏中军民与日伪打仗有一千余次,平均一天要打三仗。粟裕是在取得“反清乡”斗争胜利之后,去看望生病住院的刘炎同志时,才知道黄花塘曾发生一场“整陈毅”事件。但是,扩大会议的组织者仍不放过粟裕,认为粟在前方,屡打胜仗,给饶漱石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批斗陈毅的环境”,“间接地支持”了饶漱石。

  邓小平、彭德怀、聂荣臻、叶飞批斗粟裕,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恩怨”。而上面的恩怨明显是陈毅的“专利”。所以我想,这里所说的“会议组织者”是陈毅。

  陈饶有不共戴天之仇,除上面的“黄花塘事件”外,再一件就是1948年5月陈毅被排挤出三野,可名之为“城南庄事件”。这里面有刘少奇和饶漱石捣鬼。刘饶对陈毅的评价都不高,都是主张把陈毅调走的。

  饶漱石曾表扬粟裕是模范布尔什维克,在工作中也全力支持粟裕。

  刘少奇则说过:“陈毅在山东,很多有能力的干部他没有充分用起来,很多事情他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结果这些事情没有做好。”

  这时陈毅被调走,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过:毫无企图留部队之意并望将来能随军入川。后来打完渡江战役,陈毅遂向中央提出率三野“入川”,二野留华东。表面上的说法是“二野以前吃的苦太多,这次就照顾一下二野,让他们留在繁华的华东吧”,实际上是为自己打算,避开饶漱石。

  虽然粟裕“二让司令”,但陈毅是决不会“感恩戴德”的。因为粟裕再“让”,也是陈被调走的受益者,这一事实无法改变。甚至就算粟裕坚决主张“留下陈毅”而毛泽东最终同意,陈毅仍然会是恨粟裕的。因为陈毅如果写个战役计划,事先未与粟裕商量过,在毛那里就通不过,这一事实也无法改变。二淮失守后,陈粟会师,陈毅曾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写电报,结果中央不放心,竟然来电询问陈毅是否跟粟裕商量过,待陈毅回电说“与粟商量过了”,中央才复电“计划很好”,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流凸于岸,流必湍之”。只要粟裕强过陈毅,只要中央重用粟裕,那么无论粟裕怎么“二让司令”,怎么尊重“陈军长”,怨恨都是无法避免的。要避免,只有一个办法:把陈毅压下去。一名人才,只有把庸才压下去才能永除后患。否则,无论你是如何的“谦让”,如何的“尊重”,都是治标不治本,都是无济于事的。

  粟裕在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显得过于忠厚了:在我党内部,真正的生存法则是“做不成朋友,就做敌人”。既然陈粟矛盾无法化解,那就别再步步退让,相反,应该直接把他压下去。

  一如林彪对陈光的毫不留情一样:将二人昔日的情谊丢个干干净净!为此不惜采用批斗的手法,陈光也成为我军史上的一个冤案。林彪并非如林派所说,解放后才做政客的,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就如同毛不是解放后才“权术太重、独裁专制、瞎指挥”一样。解放前后的林彪,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就如同解放前后的毛泽东并无本质差别一样。

  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军事是很难做“纯粹的军事”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而这里的“枯骨”不光包括敌人的,也包括我内部于己不利之人。

  古人讲:骐骥之局促,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虽有尧、舜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哑之指挥。

  这也算是“厚黑学”吧!林彪是此间高手。而粟裕在“陈粟裂痕”无法修复的条件下,仍然“二让司令”,实是养虎为患、自取灭亡之举。这与以前与张鼎丞的互相谦让是有本质区分的,当时的谦让令二人更加友好。

  其实这不是“智商”问题,并不是说“粟裕对于自己这样做会留下后患”毫无思想准备。而是说“性格即命运”。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事件时,所做出的反应不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