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住家海外,学禅漫笔

(2009-06-10 01:06:33) 下一个
Tuesday, June 9th, 2009   9:11 am

住家海外,学禅漫笔



差不多二百年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断言,在东方世界,基督教不可能取代佛教。

二百年间,中国发生了俗话所说的翻天覆地变化。叔本华代表作品《作为意志与表相的世界》公开出版后才不过二十来年,亚欧大陆濒临太平洋的那块古老土地上便发生了鸦片战争,西方炮舰轻而易举破碎了东方老大帝国的闭关自守贞操带。长期以来基督教难以在神州古国落地生根繁荣茁壮的状况也因此得到根本改变,甚且气势汹汹很快就展现出后来居上的势态,引领一时潮流的风云人物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居然都不约而同不同程度地成了基督教一分子。

二百年后,我排在中国驻温哥华领事馆签证大厅的长长队列中。厅里满满当当,华人白人和其他各色人等济济一堂,多半像是申办去中国的签证。窗户外面,往日车水马龙的百老汇大街仿佛萧条冷落了一些,经济危机风声鹤唳,人们的钱包愈来愈瘪,只好能省就省,闲逛街的少了,改乘巴士,忍痛放弃一人一车自驾乐趣的多了。

诸事无常,万物皆变。虽然太阳号称“恒星”,今天的朝日似乎与昨天的夕阳一个模样,它却已不再是昨天原有的那个太阳。仅就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太阳表面来说,实际上只是一些虚无缥缈的气体存在,每时每刻都在流动不居,千变万化。

连我们实实在在摸得着有感觉的自己身体和思想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于是有哲人跳将出来开导教诲大家伙儿说,人生本质上就是一种过程和经历,世界愈是千变万化,就愈能最大限度丰富我们有限人生的内涵。

更多的芸芸众生则求助于坚如磐石的宗教信仰,纷纷把目光转向一成不变高深莫测的苍茫天穹,企望在变化莫测令人难免惊慌失措的大千世界之上,找到一根可以抓来作为人生寄托的稻草。

人生无常,唯心有常。

当今世界,基督教和佛教伊斯兰教鼎立为三,号称三大宗教。叔本华的断言非一时心血来潮。他做过基督教和佛教的比较,以为佛的大彻大悟比较基督愚人精神更为睿智精深,平易宜人。

稍后于叔本华的尼采则不遗余力大声疾呼“上帝死了”,唯愿以芸芸众生为必要牺牲品且不受丝毫道德拘束的“超人”仍能肆无忌惮不知羞耻地勇敢存活下去。而超人哲学是嗜血的强力哲学,对信仰虚无缥缈大慈大悲的佛教照例不太感冒。



然而基督教徒几近疯狂的传教热情佛教徒根本没法比。1999年移居温哥华不久,到一成人教育学院恶补英文,班上有位信了基督教的女同胞便一再邀我去一个华人教会瞧瞧。平时在街上走着走着,也常有白人老太或华人大婶大姨笑脸相迎,递来基督教宣传小册子。而在北美中文网上论坛里,身为教授或工程师或家庭主妇的基督教网友时不时也会摆出传教士的战斗姿态。

华人教会离我家相当远,当时尚未来得及自己买车,晚上巴士班次稀少,出远门须频繁转车,多所不便,幸由女同胞介绍,一位素不相识男同胞自告奋勇负责义务接送。于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晚上,我和男同胞及其一家子同乘一辆本田小车,一路转弯抹角,穿过重重黑幕或灰幕,风雨晦明中抵达灯火辉煌的教堂。

我心里真有点感动。不过据说在教会里,“弟兄”“姐妹”之间诸如此类相互帮衬提携的事例相当普通正常。

记得那间教堂的主要建筑空间是一长方形大厅,类似中国大工厂大学校大单位的大礼堂,并不像电影电视中看到的欧洲著名老教堂那般超凡脱俗。面积倒是挺大的,有不少座位,容纳千把个人大概不成问题。大厅之外还有教室,游艺室,图书室,等等。教会学校比一般学校管理更严,学习抓得更紧,许多华人家长喜欢把子女送进教会学校。

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何基督教会对华人的吸引力如彼之大。俗话讲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初出国门孤立无助的华人新移民踊跃掺和教会活动,可以有效拓展社交范围,方便与白人“主流社会”打成一片,可以快速提升英文口语能力,还可以提供找工作做买卖的难得机遇。至于教会里常有免费聚餐活动,偶有教徒捐献的旧家具乃至钢琴汽车等廉价物品出卖,对于爱沾小便宜者更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落坐在主厅正前方靠近讲台的一个不错的位置上,耳听一位来自台湾生于上海的华人老牧师开腔布道,心中油然升起一股神圣庄严崇高的感觉。

这还只是一间华人教会。从周末电视节目里见识过西人牧师的演讲传道活动,那风度,那气势,那排场,那氛围,与官场头面人物省长市长国会议员乃至加拿大最高行政首长总理相比,完完全全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照起来看,佛教表现得远为低调收敛。到达温哥华好几年之后,我才注意到大洋此岸的异国他乡竟然也有寺庙这么一种浸透了中华文化精神的现实存在。

佛教寺庙明显不如基督教堂的派头大。像样点的居民区里比较气派像样的建筑要么是学校要么就是教堂。印象里,中国的佛教寺庙一般都比较富丽堂皇,然而温哥华人丁兴旺地带要么根本无寺庙立足之地,要么也只能埋没在周围大片民房当中,显得很猥琐。前不久在一条大马路边的人行道上溜达,不经意间一转脸,发现一块被日晒雨淋得灰白灰白的小木板上写了还算工整的四个汉字:某某某寺,当时便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这“某某某寺”原来是一所小小平房,缩头缩脑藏身在一堆杂乱低矮的民居群落中,而且简直就是人家矮一寸,它矮一尺,眼看要出溜到地底下看不见了,周围不要说无有参天古树名木烘云托月,连房与房子间起码的间隔空地都留不出来。早知温哥华地皮费用奇贵,可是节约用地节省到这种地步还真不多见。

当然也有真正堪称富丽堂皇的寺庙建筑,不过那一般是建在比较荒野边远的郊区地带,前往走一趟殊为不易。如果是蓄意用来考验信徒的信心,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但我终究没有再一次走进教堂,直到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基督徒。原因很简单:人家太热情了,热情得让我这个比较含蓄的东方人竟至于惶惶然不知所措起来,只好敬而远之。

古人有言:君子之交淡如水。何况我原本就是个散漫人,喜随随便便,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人家一特别热情,我就感受到异样的精神压力,又有仿佛怕欠人情债的奇怪想法。淡如水的关系,反而更能让人如鱼得水,感觉自得,自在,自由,自然。

世上事往往相反相成,于是,相对恬淡无为的佛教也便反而慢慢变得形象越来越清楚亲切起来。

根据在海外这些年的耳闻目睹,到目前为止我得到以下三点印象。1,信佛的广东人多,信基督教的上海人多。2,不少中共党员出国后变成了基督徒。拉原来的党员入教,似乎比拉拢像我这样的自由散漫分子来得容易。3,信佛者一般脾气较好;信奉耶稣基督的人脾气往往是时好时坏,赶上脾气不好的时候,易怒,而且粗口骂人很难听。

比较熟悉的海外华人网友里面,有2人信佛,3位基督徒。信佛的1男1女地域来源不详。3位基督徒又都是男士,其中1位湖北老乡,1位北京人,剩下的1 位地域来源不明。

2位佛教徒一如既往地不温不火,与人为善,3位基督教徒的表现可就让人大开眼界了。湖北老乡最易激动上火,动辄张口就骂。下面是他老兄的原帖原话摘录:

“写的什么玩艺。”

“我说你写的东西就是狗屁不通、典型的国内思维。”

“看看,又来GS一砣。你满嘴逻辑连个论点都整不明白。”

不过平心而论,如此温柔的“骂”在海外中文网上还算文明。其余2位基督徒平时的表现倒也中规中矩,懂礼貌,讲道理,北京哥们更会写得一手清丽可人的小诗和散文(俺们湖北老乡在建筑绘画美学修养和鉴赏方面也有不俗的造诣),然而一旦把他们惹急惹恼按捺不住了,那才真叫口无遮拦肆无忌惮,脏字脏话滔滔如洪水,势不可挡顶风臭十里。

个人感觉,基督徒的为人处世修养似不如佛教徒。



忽然想起,小学一年级的教室就在一座庙里。时值“文化大革命”中期,那庙早已不成其为庙,不要说雕像塑像,连个像样的桌椅板凳都未留下,课桌和座凳一律由每个学生从自己家里扛来,结果上起课来全班同学高低错落东倒西歪也就颇为壮观。学校门前有一条河,天旱时节,只剩中间一线不绝如缕的细流缓缓蠕动,在太阳光下如一条白色绸带,婀娜多姿,飘飘然欲仙欲死,直到遥远前方变得越来越淡,淡至虚无缥缈,最后融入地平线。刺激惊喜莫过于连日暴雨,河水大涨,平时玩耍嬉戏的河床沙滩顿成一片汪洋,奔腾之声盖过稚弱读书声,大家不禁相视莞尔,于是陡然精神头儿猛增,照着教室前方老师的板书,一齐梗起脖子大呼“毛主席万岁 ”“共产党万岁”,声震屋瓦,自我感觉十二万分壮烈过瘾。

在小庙里上学一直到小学三年级。好像我们是从这庙启蒙的唯一一班学生。全班学生数目是三人?五人?或者一直在变动之中并无固定学生数目?盖因非常年代的非常节目太多太多,此等日常琐事早记不清了。

立在学校门口,但见东北方位一架大山拔地而起,如屏风然,是为横岗山,历史上格局宏大的禅宗四祖寺所在地。天气晴好的日子,能清楚看到将近山顶处一带白房子褶褶泛光,那便是四祖寺的辉煌建筑残余。山下不远处的梅川镇,系禅宗四祖司马道信出生地,其西街至今留有远近闻名的“浴佛井”。司马的父亲在梅川做过县太爷。本来县名“永宁”,后因佛教兴盛,庙宇林立,四面八方信徒如云,便索性改名“广济县”。学校面临的“梅河”即从5里开外梅川镇东蜿蜒而下,最后汇入长江。起五更睡半夜“去横岗山打柴”是周围不少小朋友谈起来便眉飞色舞的传奇经历(跟现在人的想法大不一样,不是拜佛),我也不免神往。当年农村普遍缺柴烧,可偏偏我们村子特小,总共才3户人家,在那时髦一窝蜂砍树造田的岁月里,父亲又偏偏特别爱护树木,有一年农闲时节还率领我们一众兄弟大规模栽树,弄得房前屋后竹木成林,密密麻麻,村里无论谁家,从来不缺柴,结果我就至今没捞着去横岗山打柴的机会。

作为四年大学生涯的小结和验证,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庄子的哲学核心“一”。阅毕论文稿,指导教师刘泽华先生额外提示:小心中毒。现在回头看,那“毒”不仅从此中下了,而且随着年深日久,呈现出蔓延膏肓无法救药之势。愧对老师的苦心,却又无可奈何。

中文版《圣经》《古兰经》曾经长时间占据书架显要位置,盖因部头太大的缘故,均未能从头到尾拜读究竟。《老子》《论语》倒是通读过至少一遍,且记住了若干格言警句,诸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巧言令色,鲜矣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过犹不及”,等等。有幸从书店购得《大地边缘人物——禅师故事》,起初佩服作者为文如急湍奔流,跳荡回环,摇曳多姿,继而又唯恐它犯了“巧言令色”的嫌疑。也买过《日日禅》一书,因许多公案故事难解其妙而遗憾至今,更不堪编著者破费九牛二虎之力为之解说评论的画蛇添足。唯有《坛经》,一读再读,直至三读,部分章节选读重读无数次,不厌其烦,最合口味。只可惜记忆不够好,读了多少遍也不能烂熟于心,每回再读,总有新鲜感受。

来到温哥华,多年在网络公司上班。素不耐烦中午自己带饭,好在公司附近有华人购物中心,可吃大排档。而所谓大排档,是围绕中央大厅的一溜卖各种吃食的小铺面。以广东风味居多,也有台湾四川湖南上海贵州云南等南方菜肴和北方面食。有当场自选饭菜品种搭配的盒饭,也有现炒现卖的小炒。总之五花八门,多达数十家可供选择。然后到中央大厅找个空位置坐下开吃。厅里有服务员负责擦抹饭桌,附带清理食客扔下不管的一次性饭盒和碗筷刀叉。厅的上部空间悬挂了若干台电视机,播放内部节目。其中一位老和尚慈眉善目,很平平常常的样子,几乎每天都在节目上露面。除了稳稳当当地讲道说法,再无其他多余肢体动作,与前前后后纷然登场火爆热闹的其它娱乐体育节目风格截然不同,令人耳目一新。他就是星云大和尚。

后来上班地点变了,依旧经常到另外一家华人购物中心的中央大厅享受大排档。星云大师的节目终于被换掉,改成清一色新闻体育和娱乐节目或广告。倒也好,从此我在午餐休息时间极少发生超时未归的情形。



个人体会,无论渐修顿悟,抑或其它在实践当中行之有效的修养法门,只要能解粘去滞,达致个体人生的超脱升华,即有其存在价值。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西人也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天之高深,地之宽广,无所不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存一颗包容之心,对修行者来说,很有必要也很实惠。特别崇拜弥勒佛,相当喜爱这副对子:

慈颜善笑笑世上可笑之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人。实际上,不同境界不同路数不同门派的和谐并存,正好可以为千千万万不同个体提供应有尽有对症下药切实入微的多种选择,满足他们在千差万别情形之下五花八门的不同需要。

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和则双赢,斗则双输。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曾经,在实践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融汇禅学、道学、太极拳和气功、瑜伽等方面的元素,不揣浅陋,自创“大乙禅功”,并亲身尝试练习至今。

它大致区分了四种方便入门路向或者说是四种不同境界。开练时,可视当时具体身心情形和外部环境条件,任选其中比较投缘契合的一种或数种,加以单练、串练、并练或混合练。此功动静不拘,可随时随地随意而行,行住坐卧不离禅,于“随心所欲”“不期然而然”之间,妙得“大乙”。

“大乙”禅象空明通透,静观似“大”,动态如“乙”,似远而近,似外而内。“大乙”禅体至阴至阳,至柔至刚;至大无外,至小无内;静而非止,动而无为;纯善无善,无一纯一。“大乙”禅境即有即空,即空即有,若虚若实,若有若无,恍兮惚兮,明明白白。

“大乙”即自性。“大乙”就是佛。“大乙”即涅磐。

因“大乙禅功”系以“我”为中心,服务于“我”的修炼和修持,所以虽有实践证明它可以产生显著的实际功效,却不敢武断保证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样适合其他人的其它具体情况。

以下是对“大乙禅功”的简单整理归纳,冒昧贡献出来,仅供参考。

1

身如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染尘埃

大雪纷飞,弥漫天地,自己完全融化其中
阿弥陀佛,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心不染万境

一般气功修炼的境界,约略与此相近

2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如何染尘埃

无有,无名,无相,无住

“无”,不等于没有。它类似“目中无人”的无,意味着一种解脱和超越
心杀境则仙,境杀心则凡
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仿佛如是

3

兀兀不修善
空空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直心无念,无心无我
自然而然

4

云淡风轻五月天(吾生于五月)
望花随柳忽过川
旁人不解自在乐
笑老顽童学少年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到处都是好时节

空有无二
一切非一
逍遥游

5

近期自修常能达致的境界:

兀兀不修善
空空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心不染万境

心即是境
境即是心
即心即境
即境即意

大乙禅意
大乙禅一
阴阳相成
空有无二
逍遥游

云淡风轻五月天
望花随柳忽过川
得大自在逍遥乐
人笑老头学少年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到处都是好时节



一艘巨笨巨高的巨轮正在施施然离开港口。惊波汹涌,哗啦啦拍上石头海岸。涛声和浪花比翼高飞,石头却依然只是安静呆着,岿然不动海轮渐行渐远,迷失在海天混茫一色中我,块然独立北美大陆极西头,心随大海轮,放纵自己到天海一色糊涂处

往西再往西,太平洋长波浩瀚;往西再往西,台湾和大陆历历可见;往西再往西,大西洋上雾气氤氲;往西再往西,回归脚下大地

大地如轻舟一叶,无依无凭,遨游九天之上,九地之下

周围忽然这么静

另一只大海轮碇泊海平面,远离岸边,孤孤单单,端端正正,文文静静,呆着,等着。什么意思呢?一动不动,仿佛滞留了亿万年之久

船上肯定有人,放眼所见,却只是寂然一片空虚

天外异物不请自来,还大模大样安之若素,就好像永远要在这当家作主了。在此眷恋流连了亿万年也厮守捍卫了亿万年的一众海水们勃然震怒,狂拍船舷。却没有一点声音。大海寂灭一切,包容一切,无边无际

声音渐起。似出瓮中,细若游丝,欲仙飘然

大地在抖。空中飞云若墨。如巨龙梦游,懵懵懂懂一闪电跌跌撞撞跑了出来,白花花裸体,通天彻地

忽惊雷劲爆,在一切之中,之内,之魂灵深处

谁是我?我在哪?

一不小心,我把自己给弄丢了

我本虚空,无所不在,一切皆我:无上无下,无内无外,无形无迹;静而无止,动而无为;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已发表于佛教刊物《磨镜台》,有删节。 上官天乙2009年6月再改于温哥华本那比山



(本文发表于首页文化 · 思想 · 原创, 已被阅读1365次)


本文通告引用(Trackback)链接: /wp-trackback.php?p=54230

此文章评论已关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