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心目中的中日关系

(2010-09-25 18:31:03) 下一个
首先,在民族矛盾的面前,没有什么对与错的区分.当中华民族与外族发生民族矛盾的情况下,商讨谁是正义一方没有任何意义.剩下的只有两种选择,加入中华民族的斗争行列,或逃避.加入对方行列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加入中华民族行列,如果对,你是民族英雄;如果错,最多不过被称为强盗.参加对方行列,无论对错,你都是汉奸.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参加中华民族的行列,收益都优与参加对方阵营.大家都需要看清这场棋局.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除了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外,自然资源十分匮乏.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与他们的民族信仰有很大关系.但是,当日本的自然资源无法维持民族发展的情况下,对外扩张是民族生存的需要.需要看到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的一个根本不同.中国人在发现自然资源无法支撑民族壮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计划生育.而日本在面临同样的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对外扩充疆域.为民族生存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实际上就是侵略,无论听起来如何不同,实际上是一回事情.

大和民族的起源是一个弱小民族,在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也许还是一个刚脱离了刀耕火种没多少年的国度.正因为它是一个弱小民族,这个民族从一开始就有尚武精神.一开始,尚武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保家.当时日本人口没有那么多,自己的地也许尚未开垦完.日本的地理环境也为日本人造就了一个生存的空间.日本是一个岛国,外族侵略很难到达的一个地方.如果大和民族与匈奴是邻居,上千年前就被别人灭了.忽必烈的大军横扫了比日本强大的宋朝江山,却没有能够跨越大洋灭了东瀛.日本人保家卫国是一个原因,自然因素也许更重要.蒙古骑兵的震撼不亚于二战结束时候的原子弹.

中国与日本结仇也许起源于明代的海匪流寇,中华民族的代表是戚继光.蒙元虽然在前,但也许不能完全算是中华民族.从明代开始,日本已经开始向海外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 中日结仇的最大原因是地理环境,日本要向海外扩张就无法绕过中国这片土地.日本进攻西伯利亚也许更容易一些,但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西伯利亚几乎完全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另外,当时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打朝鲜与打中国几乎是同一涵义.这样一来才有了明代的李如松与清代的袁世凯.如今的人们学习历史大多是听评书了.

到了上个世纪,尤其是二战时期,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有了很大变化.二战开始的时候,亚洲的构成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当时亚洲只有三个独立国家,中国,日本,还有一个是泰国.其他国家当时全是欧美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当时日本的一个口号就是要将亚洲从西方列强手中解放出来.我从来不认为日本是亚洲人民的解放者,但也不完全否认当时就是这样一个现实.泰国当时虽然也是独立国家,但法国在侵占东南亚的时候也占据了一些泰国的土地,泰国的军事力量历来不是能打仗的主儿,因此在二战开始阶段,泰国与日本是站在一边的,为的是与法国抗衡.一直到后来看到日本没有希望取胜,泰国才悄悄退出了这个阵营.但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一直是一个独立国家,是日本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换句话说,如果把大和民族放在东南亚,只可能有两个结局.一个是秦汉时期,最晚不超过唐就被中国给灭了.另一个是在东南亚出现一个比中国北方民族更加彪悍的国家,中国自己如今的版图也不是这个样子了.

这里就引出了另外一个与其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痛恨汉奸,而其他受日本侵略的民族却没有那么强烈的意识.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缅甸的昂山,也就是诺贝尔奖得主昂山素姬的老爸.他二战的时候甚至被日本授予了一个日军少将军衔,是一个实在的缅奸,但后来被缅甸民众认为是缅甸的国父.实际上他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与日本达成协议,令缅甸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了出来.二站结束后,英国还想回到缅甸恢复殖民统治,昂山不与英国合作,结果被暗杀.说来这个道理也简单,在英国人手下当亡国奴比在日本手下当亡国奴强不到哪里去.类似的事情也出现在越南等国,这样才有了中国支持的奠边府大捷.在这些国家,日本的侵略客观上导致了这些国家在战后的独立.中国的情况不一样,没有日本的侵略,中国本来就是独立的国家.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汉奸永远遭人恨的原因.因为人们认为他们就连客观上都为民族带来不了任何利益.有一个人们也许从来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是当部分国土被外族占领的时候,仍然需要有人来运营这些地方.中国人谁站出来谁是汉奸,就像某人的亲生老爸一样.日本人来管人们就满意了吗?满意的人也是汉奸.英雄们出来了,就是谁也别管,等我回来管.奶奶的,八年抗战,家里马桶八年没人来清,还能活吗?我可没想给汉奸或日本人喊怨,我也犯不着.但是,在我心目中,死亡留给自己,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是英雄.自己去死,拉着别人一同去死的算不上英雄.自己不死,鼓动别人去死的绝对不是英雄.

历史没有如果,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不过,有时候想一想这个如果也许挺有意思,因为如果不存在于过去,它存在于将来.比方说如果将来日本与俄国再掐起来,我们应当帮助俄国战胜日本,还是帮助日本灭了俄国,或是坐山观虎斗,我想这里很难有一个共识,而其可能性是存在的.按照如今中国人同仇敌忾的气势,帮助俄国灭了日本是当然的,但这个问题在将来不一定那么当然.要知道,俄国今天还占着从中国割去的大片土地,而中国与日本之间有争议的领土与海域是有限的.凭空想帮着俄国灭日本就够汉奸的了,而想什么都不做也根本不可能.要知道当年的日俄战争就是在中国领土上打的.

历史没有给日本向海外扩张的机会吗?不是的.实际上,命运曾经给了日本一次天大的机会,唯一不近日本人心意的是时机,也是届时命运没有给日本一个有见地的掌权者.这个机会实际上就是张学良与苏联之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如果,这里说的是如果,当时日本全力支持张学良并借机发动对苏联的全面战争,二战后面的历史也许要完全重新书写了.有几条是非常明显的,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军队的战斗力有限.进攻苏联,中国也许不会加入反日德的联盟,而中国在当年与德国是有很良好的关系的.打下西伯利亚,日本能够得到充足的石油与铁矿石,没有必要与美国翻脸轰炸珍珠港,而美国人正在苦于大萧条,多数人不想介入世界大战.时机不那么好的是希特勒还没有上台,德日联盟还没有完全形成.可惜到三十年代末德日联盟形成以后,苏联的军事力量已经非常强大,日本已经打不过苏联了.而德国进攻苏联的失败是二战的重大转折,在苏联的失败以后,德国的命运就已经成为定局了.如果日本当年打败了苏联,二战的历史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而且最终也许也不会造成美国参战.在那样的情况下,中国站在哪边我不敢预测.但是按照日本在二战后期所做所为,把俄国占领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也不一定是天方夜谈,条件肯定是中国要全力支持日本的军事行动.从日本逼迫袁世凯签的二十一条,日本人的智商恐怕也就是那个水平了.

话说回来,大和民族生存空间的问题没有通过二战得到解决.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日本的生存与美国的迅速崛起有很大关系.当美国二战以后的辉煌岁月接近尾声的时候,日本自己生存空间的难题会再一次显现出来.民族要生存,这就是日本对外侵略的原始动力.说得通俗一些,爱好和平.在家坐着等着饿死;还是逼上梁山,出去抢饭吃的问题.为了活命,当强盗没什么了不起.我们饿急了,也许也会到饭馆里面去抢,撑死挨一顿打,一顿骂.生存是第一胜利.在日本人面前,能做的是要抢要偷别到我这家饭馆来,可谁让中国这家饭馆坐落在日本窝棚隔壁呢?

总之,中日关系不是一个钓鱼岛那么简单.即便有人干脆把钓鱼岛炸没了,大家都别争,日本仍然会创造其它的中日交锋的热点.到中国餐馆捞几盘子是他们时刻要记在心上的,否则无远虑必有近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