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共闽北临委的建立

(2005-06-18 08:39:20) 下一个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建瓯县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教育后的进步青年此时都已分赴京、沪、汉、榕等地求学,积极寻求救国救民道理,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1921年冬,在北京民国大学读书的杨峻德由于直接受益于李大钊等人的教育启迪,首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和北洋军阀进军福建省后,杨峻德往返奔走京、沪、汉之间,组织了"建属六邑在外留学同志会",发表了"打倒一切恶势力"、"改造社会"的宣言。与此同时,杨峻德与葛越溪等在京同乡同学还自费创办了<建声>周刊,寄回福州、闽南和闽北家乡,向亲友传播革命思想。1923年秋,葛越溪、潘作民在上海南市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而为党在建瓯县建立地方组织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1926年夏初,已在上海中共南市部委工作的葛越溪、潘作民受党中央、上海区委领导人罗义农、赵世炎的派遣,回福建开展建党工作,并向上海南市部委作了汇报,随后一同赴福州地委报到,并由福州地委指派回原藉建瓯建党。7月,建立了中共建瓯支部。建瓯支部成立后,即着手发动工农群众,发展党员,积极做好迎接北伐军入瓯的工作。12月6日,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自江西挺进至建瓯城郊,中共建瓯支部以国民党独立县党部名义成功地策反了北洋军阀城防司令何麓昆易帜投降,北伐军进驻建瓯后建瓯支部在师党代表肖劲光的支持下,帮助国民党建立了建瓯县党部临时筹委会,由杨峻德等三人任筹委会常务执委,发展了国民党左派,也从斗争中秘密发展了中共党员。

 


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发动反革命事变,建瓯支部与福州地委联系中断。葛越溪赴福州获知福州地委被破坏即写信告知建瓯党组织,之后又辗转赴上海找中央汇报。5月1日,中共建瓯支部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庆祝国际劳动节大会并举行游行,公开以绣有斧头镰力图案的大红旗为前导,抗议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事变的罪行。5月中旬,国民党省党部派员至建瓯"清党",并下令通缉建瓯支部领导人。至此,建瓯支部整体活动被迫暂时停止,但留下的党员仍然坚持活动,党团组织和各革命群众团体继续发展壮大,从而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县,开展土地革命打下有利基础。

 
 
 
1927年7月,党中央在先后听取了闽南部委陈明、季康关于漳、厦"四九"反革命政变情况的汇报和建瓯支部葛越溪、潘作民等关于福州"四三"反革命政变情况的汇报以及建立闽北特委的建议后,决定闽省暂先建立闽北、闽南2个临委,闽北临委暂设建瓯,以后再渐移福州。党中央还决定由3月底来武汉参加"五大"秘书处工作,同时在中央秘书厅工作的前福州地委书陈昭礼回福建任闽北临委书记,建瓯支部组织潘作民回建瓯任组织委员,闽南部委宣传委员、浦城籍党员季康调闽北临委任宣传委员,闽北临委直属中央领导。

7月底8月初,季康、陈昭礼先后抵达建瓯,中共闽北临委在建瓯城关成立。闽北临委成立后随即建立了建瓯县委。8月中旬,潘作民自汉口带回"八七"会议文件,建瓯县委尊照"八七"会议"切实实行土地革命,大力开展武装暴动"的精神和张太雷的指示,立即把发展工运、农运的重点转移到宣传发动土地革命和组织工农武装暴动上来。

12月6日,漳州会议结束,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月底,葛越溪以省委委员、省委特派员身份回建瓯主持闽北工作。1928年1月,建立了建安特委,同时改组了建瓯县委,由葛越溪兼任建瓯县委书记。5月,建瓯县委因4月暴动计划失败。8月,县委无形解体。

1929年1月,中共福州市委派遣黄可英至建瓯恢复党组织,于7月重建建瓯县委。同年10月,黄可英、詹何等11名党、团员被捕,县委活动停止。

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委员杨峻德来闽北巡视工作并建立闽北特委。杨峻德至建瓯后即重建了建瓯县委,同时建立了闽北交通站,并由闽北特委兼建瓯县委。1931年3月因厦门福建省委机关遭国民党破坏,抄去交通站名单,闽北交通站负责人、建瓯县委组织部部长翁耀先被捕,县委活动停止。

旧址简介:

 

中共闽北特委机关设在建瓯县芝城镇序五里25.一八烈士刘葆彝的故居,19274月,烈士生前好友,老师潘谷公(崇安人,《福建民国日报》总编),衷至纯(民国日报副总编,共产党人),两人遭国民党反动派通辑追捕撤退到建瓯,暂居烈士家中。8月,临委书记陈昭礼携夫人潘超人来瓯,潘超人是潘谷公之女,与烈士亲属的关系融洽,且烈士故居的环境条件符合建立党的秘密机关的要求,便于隐蔽和分散撤离,所以陈昭礼决定将临委机关设在这里,烈士故居原先面积较大,现在辟为旧址纪念馆的仅是故居花园中的书厅,书厅是烈士生前设计建造的中西式两层土木建筑,1984年烈士亲属刘葆康、刘静贞、刘淑贞、刘永贞,出于对党的热爱,自愿将书厅无偿捐赠给政府。1985年建瓯县人民政府按原貌进行改建。

 

 

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的建立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背叛了革命,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实行血腥的大屠杀,福建省各地的共产党组织和群众革命团体也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从福州.反革命政变开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被捕的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革命群众一千三百零伍人,被杀害的有五百六十九人。

 

一九二七年七月,中共中央派陈昭礼、陈明回福建恢复党组织,.会议当天。中央决定:闽省暂分闽南、闽北两区,福州、南平、邵武、建宁所属为闽北,各设临时委员会管理,闽北临委直属中央,定陈昭礼为书记,组织委员潘作民,宣传委员季康,陈昭礼和潘作民、季康会合后,正式建立了中共闽北临委。

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的历史功绩

 

恢复和发展了闽北各地(福州市以北地区)的革命力量。福州.反革命政变中,中共福州市地委的许多干部党员被捕,地委书记徐琛惨遭杀害,党的组织和群众革命团体都受到严重破坏,闽北临委成立后,从建瓯先后派出葛越溪、杨峻德、彭信等重要干部去福州,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成立了福州办事处。一九二八年一月,在办事处的基础上,建立福州市委。在政变中,临委决定把闽北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瓯支部扩充为建瓯县委,还建立了共青团建瓯特别支部。建瓯县有五个党支部,一百名党员,比政变前增加四倍,团员二十余名。在崇安县,临委书记陈昭礼来瓯途中先到崇安,建立了中共崇安特别支部。

 

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为闽北各地开展武装暴动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临委努力贯彻党中央关于福建当前工作是组织武装农民,用暴力方式夺取政权的指示,所属党组织相继转向农村,深入开展秘密的农运工作。徐履峻、陈耿、杨峻德、杨则任、季康、潘杰民、葛道亮等分别在崇安上梅、建瓯城郊、上屯、霞抱、丰乐和水吉、政和凤池等地组织了秘密农会,开展减租抗税斗争和拘捕揪斗民团头目、土豪劣坤和贪官走卒。192712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后,加强了对全省武装暴动的统一领导。

 

1928123建瓯上屯农民暴动,夺取民团枪支,处死官匪合一的民团头目,接着全省各地,如平和、龙岩后田,上杭蛟洋、水定、崇安、上梅都相继举行暴动,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为福建举行更大的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附:刘葆彝生平简介

 

刘葆彝,字明伦,号序五,建瓯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民国8年(1919)就读福建省立第五中学,民国12年毕业。初进北京郁文大学文科,感于国弱民贫,有志振兴实业,于次年考入中国工业大学,潜心工业研究。曾撰《论实业与革命》一文,既痛恶军阀乱政,实业不振,又恨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工业备受摧残。对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及所著《建国方略》深表景仰,尤倾向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逝世,他哀悼革命未成,痛失导师,乃于民国14年月日加入国民党,为继承孙中山遗志而努力。

 

民国15年3月13日,冯玉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军舰公然驶进大沽口炮轰冯军,经大沽口守军击退后,又联合英美等八国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炮台”的无理通牒,激起爱国人民义愤。18日,北京群众5000余人。在李大钊等人领导下,在天安门举行国民反抗八国联军最后通牒大会。会后游行,要求执政府拒绝八国通牒。当游行队伍至国务院门口时,段祺瑞竟令卫队向群众开枪,当场杀害群众47人,伤150余人,刘葆彝与工大同学江禹烈、陈爽3人同时殉难。次日《北京国民新报》以段祺瑞屠杀爱国民众为题,向全国报道。工业大学学生会由《上海申报》传达向全国通电,并发表宣言吁请全国各界爱国同胞一律罢市、罢课、罢工,打倒段祺瑞卖国政府。全校教职员于3月21日上午举行大规模追悼会,并由校长马军武率领学生代表4人前往海军门领回遗体。次年“三.一八”纪念日举行公祭,葬于圆明园九州清宴殿旧址。工业大学更于校内建立纪念碑及烈士亭,由书法家于右任题字,表示崇仰,并定为烈士。

葆彝殉难时仅24岁,遗有2女。其故居在建瓯城关五通巷,民国18年以葆彝之号改称“序五里”,以资纪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