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谢盛友:“天道”与“人道” 转贴

(2010-11-15 02:52:31) 下一个

谢盛友:“天道”与“人道”

2010 年 11 月 7 日到慕尼黑看儿子,我们一起到德国人教会参加主日崇拜,牧师讲《希伯来书》,“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影像( shadow )暗示那样东西是模糊的、暂时的、不完美的,但也暗示某种程度上的相似。

“地上的东西是天上的影子。地上的山、水、鸟、兽、花、草等天上都有,所不同者,地上的东西不完全,而天上的却十全十美。”

牧师说地上和天上的圣所时,我想到我曾经有一张账单写错了, 96 欧元写成 69 欧元,用手涂改掉,复印了账单,账目对了,但是账单不好看,恐怕还会被怀疑,是我故意多加 27 欧元。我决定回去更改,必须找到原件,要进入原件,就必须通过一个软件,不然无法更改,为了那 27 欧元,我当然愿意通过电脑软件,把帐单更改过来。

几年前,作家在布拉格开会,我们休息时走到大教堂,我问同行的哲学家:“为什么西方的教堂在市中心,在人最集中的地方,而中国人的道教、佛教的庙却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甚至在深山老林里?”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谓“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庄子》 ) 。“天人相应”,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

天人合一和基督思想有相同的地方,基督教给我们解释生命是什么,我们人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离开这个世界后,会到哪里去。基督教看世界不是唯物的,更不是唯心的,而是唯实的,也就是说,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有客观的、物质的一面,是可以考察和研究的;也有灵魂和精神的一面,是需要体验和经历的。

如果一个非线性动力系统,随时间演化会不断分形进入混沌状态,每个分形和上个层次的分形有相当的“相似性”,有点所谓“全息”的味道。人体、社会乃至宇宙都可视为非线性动力系统,系统演化不断分形,进入混沌状态也是一定的,这么讲,中国的“天人合一”与基督教的“神人合一”思想亦多少有相通之处,但本质上有区别。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 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天道”,是不是就是《圣经》里讲的天道(上帝的话)?

我知道的是,中国人强调讲究修炼,讲“诚”,以顺自然,达到“天人合一”。“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就应该思诚;思诚就是追求诚。思诚者,人之道,就是说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作为人道的根本要求,“诚”渗透在一切方面。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承诺。《大学》所说的“诚意”。所谓诚意,是说要能慎独,在个人独处,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实实在在、不折不扣按照道义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无论在人前还是人后,都能做到言行一致、内外一致,没有丝毫的虚假不实。

康德:“诚实从地而生,正义自天而降。”

康德说:“有两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觉得震撼与敬畏,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它们共同向我印证,上帝既存在我头顶上的天空,也存在于我的内心。”“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 9 ∶ 10 )

如果我们不敬畏耶和华,不敬畏天地,就会“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不敬畏天地,所以我们“农业学大寨”,向荒山要粮,围海造田。用“抓革命,促生产,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政治、动力产生愚公移山精神,拼命地为围海造田。

中国人倾向于物的相关性,侧重整体观察,而悟道的途径却是个体、内在体悟性的;西方人倾向于的物的内在构成,侧重细分,而悟道的途径却是群体式、外在引导性的。

从这里看,福音是需要传播的,当然教堂要建立在人最集中的地方,而中国人悟道的庙多见于深山林密的静谧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炼悟道,但是少了一个电脑软件,缺一个链接,那就是耶稣十字架。

写于 2010 年 11 月 11 日,班贝格

xingfu^

结尾真是精辟。儒道释讲了半天修练悟道,不如 " 人性恶 " 有警醒力。 ^^

不明则问

敬畏天地并不一定要敬畏耶和华。。。

天地是真实的存在,耶和华呢?谁能知道是否真实存在?

泥瓦匠

不明啊,送部电影给你看看:

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305968.html

sailingboat

我想这是因为他真信天地和人都是耶和华神创造的,不是别人,别神。所以没理由拜别的神。

不明则问

那么对于不信耶和华神创造的人,也就没有必要去敬畏耶和华嘛。。。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但也就是“之一”而已。况且基督徒也并不占全球人口的多少(有基督徒宣称是大约十亿 --- 即使翻一倍到二十亿,那离全球一半人口还差得远),不能代表全人类。

sailingboat

信是人主观选择, 神存在与否哪个是真造天地的神是个客观事实问题,选择就有对错之分。。。

niersi

回答 : 敬畏天地并不一定要敬畏耶和华。。。 由 不明则问 于 2010-11-11 14:01:03

耶和华原意是不可知。由此可见,耶和华是抽象。 而不是具体的宇宙统治者。

经典中许多的问题,在于人类无法区分具体和抽象,也无法分开事实和隐喻。

个人猜想,大概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和进化有关吧。

疑问是好事!

为人父

非常同意。我就一直觉得伊甸园是一个隐喻,可基督徒却相信有一个真实的伊甸园。:)

可证明这个伊甸园的存在比找出秦始皇墓难多了。

niersi

谢谢回帖,个人觉得,佛经中也有许多许多的隐喻,被人当成真实。

但是什么是隐喻,什么是真实,以我现在的 consciousness level, 还不大能分清楚。

过去一直以为耶稣的神迹是隐喻,后来看了喜马拉亚瑜伽隐士的书,才发现那可能不是。

遥望星空,感叹宇宙非常神秘,屈子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为人父

《中庸》的原话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你说的对,福音是需要传播的 . 而中国的文化传统如钱穆总结的,是只有来学,而无往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信基督也一样需要修炼体悟。如果认为信了基督就不需要修炼,那正是给很多懒人和假信徒开了方便之门。佛教讲开悟起修,开悟只是修行的起点,而非终点。

基督教自宗教改革以来,人才辈出,又承西方科学技术及整体实力强势的大气候,到处传播基督文化,才到今天的程度。但我在欧洲时听很多神职人员抱怨,说现在的欧洲年轻人信基督的越来越少了,与我们有同样今不如昔的感慨。宗教作为一种人类文化,也是需要不断革新才能维系的。中国的文化衰败是一百年年来我们自己抛弃了自己的文化造成的。可中国历史文明太厚重了,即使我们自己摒弃了一百年,在今天他仍然有生命力,这也是值得研究的。

孔子、老子都是畏天命的,从没说过与天地奋斗。那是反中国文化的毛泽东说的。

中国人向内的求索和西方人向外的探索是人类的两种不同文化个性,这是无优劣区分的,只能说各有所长。

一点意见,望直言批驳。

谢盛友

请教大哥:为什么后人反中国文化?

为人父

你说的后人是指五四之后的中国人吧?这主要和中国近代落后挨打有关,这个说来话长。

中国文化不是不该反,但也不该一律否定。中国文化是世界主义的,但也因这世界主义而出了问题。这个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有很好的解释,我觉得是实事求是的。

吮露鶴

回复:“天道”与“人道”中間的“軟件”

君用「軟件」為喻,現代人容易明白!

按基督教言,這「軟件」是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間,神而人者,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耶穌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神,神人二性在于一身,故藉著他,人得以到父那裡去,天道、人道因而得以貫通了。

按中國古人的領會,以神學言,即普通啟示,天道之「軟件」人能領會的曰「诚」,人「诚之」,是其分形,有一定全息的相似性,人道得以靠近天道。古人稱此之為「天人之際」。但後來變成了講「天人合一」,可能是一個問題。因「诚之」這「軟件」只有分形的相似,可以逼近原形可是不即原形。這和基督教的「軟件」性質不同。

如把近似的分形軟件當原件用,會出問題,結果是中國道德哲學中功夫論的一大癥結所在。

同樣的原則,如把與原件本為一的軟件,只當一分形軟件,也要成問題,這是現代基督教裡出現的一個嚴重的問題了。

谢盛友

谢谢你替我回答了 为人父 大哥的问题:)))))

sailingboat

鹤兄分析中肯。

把神当神, 把人当人,这也是在人神之分的重大问题上保持真诚的态度。 人神之间的唯一桥梁是十字架上的基督。只有基督是亦神亦人之神。

不明则问

这个说法有问题

对于不信基督的人,人神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有基督徒曾经很骄傲的宣称说世界上有十亿人信基督。我给他翻一番算他有二十亿。那么对于那剩下的四五十亿人来说,那个桥梁是什么?不要告诉我他们都是无神论者。。。

吮露鶴

回复:謝賞閱,樂知言。

人不安為人,就把人當神。自己把自己變神,是神經病。把人當神拜,應是神經質。

近代史所見,這不是笑話,是現實。不好笑,慘痛啊,欲哭無淚呀!

为人父

鹤兄解释的非常清晰明白。中国文化中对天道往往存而不论,或远之,大概就是因为无法

解决上面 NERIS 讲的那个抽象与具象的问题。中国人讲人伦,把人伦的至高境界定义为天道也是一种方法论层面的问题,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准确。

吮露鶴

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天地四方這六合之外的,有天道,但還有其他形而上之本體,甚至數學等抽象之概念,也無法找到時空中之物質存在者,聖人皆該存而不論。存,古人之註,察也,應是合理的。這存,非凉在那兒不管,而之存察在心,時時注意,但不隨便高談闊論。尤其天道,不是拿來談論,然當默而察之,踐而證之。

孔子言:敬鬼神,而遠之。沒有說遠天道的。孔子反認為,道不遠人,是可以在實踐中體驗朗現的。至于鬼神,在古人的宇宙觀中,不能跟天或帝比。帝天是至上神人格天,鬼神是靈界次一等的存在,也一樣要敬之,未可不理不睬,但待之以敬後,便遠之,因有日常生活,要過做人的日子,從人倫,辦人事,不能整天神神鬼鬼的,疑神又疑鬼。

當然天道遠,人道邇,古人主張由人道體會天道。人道者,其要在五倫,核心為仁道,其至高境界,近天心而與天道協。但人道是人道,不同天道,人道可以接近天道,可是如隨便以為即已天道,于己為狂妄,對天乃僭妄,會成問題的。

苗青青

传福音就是自己悟道也帮别人悟道, 同享其乐。既然神将道启示给人,人岂能独享这启示。

神对于笃信他的亚伯拉罕说:“我所要做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亚伯拉罕必要成为强大的国, 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他得福。。我拣选他, 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使我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成就了。” 创世纪:18章17-19节。

谢兄好文好思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