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乐及大自然

让诗词书法, 音乐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实我们的生活 - 伊梅邀请您
个人资料
正文

音乐欣赏入门的捷径 (原创)

(2009-04-27 07:25:18) 下一个




音乐欣赏入门的捷径 ( 原创)


人如不欣赏音乐,等于缺少了人生的一大乐趣;当您听到一支震动您的灵魂的乐曲或引起您的心灵共鸣的一首好听的歌时,您会觉得在这之前我是不是白活在世上了?我自己就有过这种经历。

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还有很多奇妙的功能。美国一位医学家曾统计了 35 名美国已故著名音乐指挥的年龄,他们的平均寿命为 73.4 岁,高于美国男子的平均寿命 5 年。据德、意等国家的调查,经常听音乐的人比不听音乐的人寿命通常要长 5~10 年。 ( http://hi.baidu.com/wo4feifei/blog/item/df222cb3d1e7eda7d8335a53.html

音乐,诗,绘画 和艺术摄影都应属于抽象类别,不象实物或普通的照片那么直观,好懂。但是大师级的极好的作品会跨越抽象与现实的障碍,让普通甚至没有受过一点入门教育的人(“音乐盲”)受到音乐的喜怒哀乐的感染。比如说小斯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贝多芬的“田园” ,及中国的音乐“江河水”和“百鸟朝凤”等。

凡事开头难。国外的人比较讲究受入门教育,比如谈到澳洲的文化之一:品尝葡萄酒。我曾问我的同行那么苦的葡萄酒有啥好喝?他告诉我他花了钱去上了一个入门短训班后才知道如何品尝葡萄酒。我得到了些启发,而后又经过一帮爱好品尝葡萄酒的同事们的熏陶和基本训练后我才懂得欣赏葡萄酒,能从酒的“苦涩”中能尝出葡萄的水果味。

欣赏音乐也最好要受些入门教育。那天和一个同龄好友谈起听音乐,她是个很幽默的人,说她最不喜欢听音乐,有时在网上好好地浏览突然音乐声起,把她吓一跳。这不得不使我想谈谈自已受音乐欣赏入门(启蒙)教育的亲生体会。在我们那时代 ( 1966-1980 )(文革时刚上小学 3 年级),电影只有三战(南征北战,地道战 和 地雷战)和八戏(八个样板戏)可看;哪象当今音乐和歌曲随手任您挑来。我记得在上初中学时仅上过两堂正儿八经的音乐课,我是洗耳恭听,认认真真地记笔记,学会了识简谱。那时好在有不少好听的老歌和样板戏,常常跟着收音机大唱样板戏,李铁梅,少剑波,杨子荣,阿庆嫂等都能唱得很象。上高中时,有一次老师抄出班里一个女生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 手抄歌词,说这是黄色歌曲。

恢复高考后,我上了南京大学,在学业的后期,即 1980 或 1981 年,我们这代人才首次接触到大陆外的歌曲,主要是台湾的校园歌曲及香港的邓丽君的极好听的,所谓的“靡靡之音”,而后是西洋古典的圆舞曲为主的名家音乐(因为学校刚开始兴起交谊舞)。就在那时,我有幸地参加了在南大最受益的两次与专业无关的启蒙讲座: 1. 古典(西洋 western classic )音乐欣赏, 2. 油画(西洋 western )欣赏。我记得当时一位音乐系的讲师在座无虚席的礼堂里播放贝多芬的“田园”(第六交响乐)并讲解如何欣赏贝多芬描述到郊外的愉快心情等。他还给我们听了贝多芬的“命运”(第五交响乐)序章,说听起来象是有人在敲门,大家觉得真有那样的感觉。讲师还系统地介绍贝多芬的其他的交响乐以及其他第一流音乐家的作品。

那就是我的第一次受益非浅的音乐欣赏入门教育,此后自己就能够有意识地去留意更多的作品及对作品的讲解,比如我特喜爱的迪斯尼制作的“ Fantasia” (幻想曲)电影 1 ,用动漫形式对音乐大师们的作品作了极通俗及直观化的解释( interpretation ),尤其是把贝多芬的“田园” 解释得如此形象

化,连小孩子都能听得看得入迷,我们大人则如痴如醉。我喜欢在郊游的路上的汽车里播放“田园”,看着窗外的美景更能体会贝多芬的音乐的优美贴切,所以心情特好。后来听了介绍制作“ Fantasia” (幻想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和“音乐盲”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进行启蒙如何欣赏,这是一种更易接受的音乐欣赏入门的教育方式。我认为每个人都该看看这个电影,特别是还在“门外”的人,看过之后您会开始喜欢西洋古典音乐的,从而为您增加生活的乐趣。听音乐会。在澳大利亚有一个政府办的广播电台频道( ABC Classic FM )就是专门致力于让听众欣赏西洋古典音乐和歌剧,非常好,不但播放各音乐大师作品,还有许多音乐会实况转播 . 每个星期日还有个听众点播节目,此节目是主持人事先从听众点播的要求里挑出一些音乐作品后编成有逻辑性的一组音乐,而且在播放之前简单介绍一下此音乐的来源及意义等。

中国的古典音乐对我们来说更易入门,当然想要达到“高山流水”遇知音 2 的程度

还需要花一定的功夫的。十几年前我在国内曾从广播中听过介绍 “梁祝”的节目,对更好地欣赏“梁祝”很有帮助。现在国内的许多网站比如 http://www.guqu.net/ (中国古曲网)都可以用来帮助我们了解和学会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

今天我们除了拥有各种形式的大量的 音乐作品的收藏( CD , DVD 等),还有 文学城和 YouTube 上热心网友的爱心奉献,大家可以利用“连接”更有效地一边上网浏览,一边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大师的作品,况且有的网友如浪宽还附上介绍 音乐 大师的作品和各乐章的描述,以便使我们更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希望您早日听到敲动您的心房,引起您的共鸣的好音乐或歌曲!


1
Fantasia (film) - A collection of animated interpretations of

great works of Western Classic Music


http://en.wikipedia.org/wiki/Fantasia_(film)



2
高山流水

二、成

  高山流水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战国 · 郑 · 列御寇《列子 · 汤问》: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 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示例:清 · 袁于令《西楼记 · 病晤》: “ 清音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

  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三、典

  

  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善哉,巍巍兮若泰山! ”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传说先 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 , 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 “ 巍巍乎志在高山 ” 和 “ 洋洋乎志在流水 ” 。伯牙惊曰: “ 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 “ 你已经学会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 “ 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 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 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 “ 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 , 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 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

伯牙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 “ 姓俞名瑞,字伯牙 ” 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 “ 伯牙 ” 。东汉高诱注曰: “ 伯姓,牙名,或作雅 ” ,现代的《辞源》也注曰: “ 伯姓牙名 ” 。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7022.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yimei192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ZMAN的评论: 改为“三战”,谢谢提醒!
yimei1926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是的,和你有同感,比如说我就是喜欢好老歌,我想一来由于都是专业谱曲家写的,二来歌词也是专家写的,有美的感觉;当今的歌需百里挑一首好的,多半是业余的水平。歌词粗糙,音乐的水准也差,不是象讲话一样的平淡,就是吼叫似的噪音。至于年龄的问题是由于用我母亲的,想纪念她,过一段再改吧。
TZMAN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很有同感。那个时候人有音乐饥渴,而现在则是音乐垃圾太多了。
可是为什么要凭空给自己加上三十岁呢?很不谦虚。
那个时候是三吧战,还有《地雷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