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片叶子在飞翔

只想悄悄的纪录生活~~原创、随感、海外点滴~~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正文

让国人追求个性吧!

(2009-04-01 20:24:46) 下一个
我思考一个问题很长时间。中国人到底哪里出了错。别想歪,我很爱国。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我出生在某个时代,我也许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热血青年。我当然知道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让世界目瞪口呆,我也知道我们的环境问题带来的不仅仅是无奈。但是这些我不想管,我也管不到。我更关心的是人,人性,人的选择,人是否有能力选择,用什么去衡量他们的选择,而我们社会的价值观,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所谓的开放自由的价值观,到底是禁锢了什么?

去年Harvard有位研究了一辈子马列主义的教授来我们学校演讲,其他的都记不清楚了。但是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马克思对社会的有一个基本论点actually have fundamental flaw: The more the world develops, themorethere is convergence. 而这位教授的观点却是:Actually, the more the worlddevelops,the more there is diversity. 这就是为什么所谓共产主义, I mean theidealCommunism,is never going to come true. (引用,不代表本人观点)而且注意:I amreferringto "Ideal Communism" here, not Socialism, and definitely not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为什么世界不能同一化,却注定却要走不同的发展方向。难道Globalization不就是所谓同一化/统一化最好的证明么?No. Todaymore than EVER,带动全球化的所谓MNC(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正在更多的注重本地化,注重本地政府的原则,注重雇佣本地员工.印度的麦当劳叔叔是作佛教手势的,罗马的麦当劳卖的完全不是麦当劳的汉堡,还卖啤酒,西安的麦当劳就建在古老的城楼里,而美国的麦当劳基本只在highwayexit(food)才见得到(Well, there are a few in the cities too). If you knowallthis, you can basically just apply for all the top consultingfirmsaround the world, hehe.

当然公司是追求利益的,他们想要本地化,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赚取利润.那我们人应该追求什么?我们应该value什么?

我不得不再提起养育我六年的中学.我很怀念我的中学,老师,同学,教室,考试,一切.其实很多人会觉得东北育才是"监狱",上操叫"放风",而且成天考试。可是我为什么却觉得那段日子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时间呢?我渐渐发现我作为一个人本性的叛逆。我不是说青春期的叛逆,我是说等我到80岁也会有的叛逆。为什么我会叛逆,我终于发现是我追求的是:与众不同。(I think that is also one reason why I don'twantto be an Ibanker, because everyone is doing it...)

我从来就不是个遵守纪律的孩子,那时候我们上自习不让听随身听,我听;我们住校的必须要上早操,我有时候就不上(我承认我很懒),我们女生不让穿"奇装异服“,我记得我穿过一个超短的裤子;哦还有我们不容许“早恋”,我明目张胆的跟男生单独一起走,从教导主任的眼皮底下走,还冲她微笑。我现在回想起这些经历,我并不骄傲。我很清楚如果不是我当时成绩还行,老师们是不会这么纵容我的。可是我觉得我只做了我觉得我需要做的事情,而已。为什么我们上课的时候就不能上厕所?如果你需要离开教室,你有一个足够的理由,你就应该离开,而且应该昂首挺胸(这可是在一个麦肯希主持的womenleadershipconference里面听到的观点哦!)

不过,我一直很感谢初二的时候班主任给我开始主持观摩班会的机会。那时候我觉得我的胆子很小。所以开始的时候我很依赖陈同学,我到今天才突然发现原来当时跟他的接触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观摩班会不像平时的班会,说说大话,找几个人发发言,大家讨论讨论就差不多了。观摩班会从主题,到节目,到串词,到配乐,到时间控制,都需要主持人全权负责,基本就相当于演出了。不过我渐渐的学到很多东西,我发现了当时四班很多同学与众不同的才能的(比如夏同学的相声创作,赵和欧阳同学双簧。。。等等!),我明白了什么样的文字能煽情,什么样的语气才够有激情,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气氛。我了解了除了舞蹈,还有这样一个舞台,可以让我自然真实的,却有有渲染力的表达自己。

后来我常问自己,我们的观摩班会为什么在全校都有名?依赖于同学们天才一样的表演这是不用说的。我想起杨澜成名后有一次她回答记者采访:你做主持采访别人的时候,每次你的问题都问得与众不同一些,次数多了,就自然有人注意到你。我们当时的班会打破了很多普通的模式,我们不怕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每个人都很坦然而淡定的表现得精彩。一定是这些自信而又新鲜的气质,一次又一次打动评委的。

中国人从小想的就是,我要跟大家一样,我不能比别人差。我邻居学钢琴了,我也去。我班上小明学画画了,那我也去吧。这是你想得要的么?别人的选择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大家都这样,我不这样,多不好啊。要么就是树大招风的理论,枪打出头鸟。我不能随便出风头。学习我也要偷偷学,不告诉你。特别是女孩子,我们一贯接受的教育就是,要矜持,要内敛。并没有错,这种气质我很欣赏,可是女孩子们,也总有一天要站出来说句话,为自己做些选择吧。而作为一个民族,我们为什么这么害怕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风头,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培养更多人去追求他们的个性?就连超女好男儿这种东西,每一个选手下去了,大家就哭天抹泪的,说我们在一起是多么多么的和谐,我们永远在一起!而美国的选秀节目你就绝对会看到更多的个性,甚至彼此之间的针锋相对。我觉得,后者更真实,不是么?

是啊,我们的教育。我到现在发现我很佩服陈同学,我想起上初中的时候音乐课,每次他听音乐都闭着眼睛打节奏,好像指挥一样。当时我们大家都笑,觉得他很weird.不过人家就是有音乐细胞啊,人家就是对音乐激动,人家本来也会指挥!音乐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人的事情之一了.在美国这边听音乐会,我是听不懂,可是每次下来都掌声雷动,大家起立鼓十分钟掌是很正常的现象,然后你就看到一群白发的人老泪纵横.我觉得他们很可爱,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为什么那么介意别人怎么想呢?就是因为怕出丑么?你到底有什么好失去的呢?那么在意所谓的形象,形象就一定好么?邓文迪怎么让默多克注意到她,还不是在一次酒会上跑过去哐当一下撒了一杯酒在人家身上...

我们为什么不敢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为什么不敢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追求这些东西?中国人这么多,这么多,你总跟大家做一样的事情,想要所谓的出人头地,要到猴年马月啊?曾经有一个央视的姐姐跟我说,她在美国的时候就每天看电视,录电视.因为中国的很多节目构思都是从国外引进或者借鉴来的.这学期终于有一些时间,所以我现在也看.我就果然发现了很多国内还没有的节目.为什么几乎所有那些把国外的节目带回中国的人都出名了.因为那些东西我们没有,我们看到不同的,我们就好奇,所以我们欣赏.为什么春节晚会看得人越来越少?无非是总感觉每年都差不多.为什么牵手观音就那么吸引人?如果是正常人跳舞是不是就很一般了?因为人家是聋哑人,因为他们不同,所以有"卖点".高中时候有一年的大合唱比赛,日语分校有个年组竟然唱了"天涯"那首歌,而且前面找个四个帅哥打鼓,甚是让人耳目一新.所以他们理所当然拿冠军.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产品要differentiate才会有立足之地.所有那些要做start-up的,也都是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拥有别人拥有不了的.

我们总是在强调要整齐,我们的寝室床铺要整齐,大家都叠方块被;我们的合唱比赛要整齐,高矮胖瘦最好都要考虑到;我们的队列比赛要整齐,正步的角度,脑袋扭向主席台的方向;我们的舞蹈更要整齐,我记得高一跳春色满园的时候那一年的高二跳的是一个宫廷的舞蹈,一排的女生,动作那叫一个齐,可是我觉得她们跳得很死板.而且面无表情.而美国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的寝室要么就是各种各样的酒瓶子,要么就是各种各样的poster,或者满墙的照片;他们的合唱叫acappella,难度很高哦,基本每个人都唱得不一样,但是在一起异乎寻常的和谐;他们的舞蹈也从来都是个性飞扬,要么就是每个人都来一个solo,要么就是融合hip hop, Jazz, 甚至African dancemoves.你自己的舞步你自己控制,即使是在舞台上,你的动作大了小了,快了慢了,都没有关系,因为本来就是不拘一格,而台下永远有人为你喝彩.

我们强调和谐社会,社会就一定和谐么?我们强调以公共利益为重,人们就不自私了么?我们强调大家都要一样,就能抑制人们想要与众不同的欲望么?同样的道理,美国人虽然是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主义,他们难道就不考虑共同利益了么?我倒是觉得美国人很generous,很considerate.我大二的时候有位中国学长对我说,在这里不给钱的工作,是没有中国人做的.我听了我感到很遗憾.是的,钱对我们很重要.我在作无聊的officework,但是美国人去做community service, volunteer forteaching,non-profit. 耶鲁每年的毕业生有很多去中国当一两年英语老师,或者到什么偏远山区做志愿.可以想象么?可是人家觉得那样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纽黑文有个flower lady基本就靠乞讨为生,但是人家能上校报,我们对她专门采访,她跟很多耶鲁的学生都是好朋友.这种现象在中国,起码现在的中国能发生么?有些人会觉得美国人愚蠢,但是我觉得他们只是简单,而且可爱.

而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这么简单?有多少人惶惶不可终日,不是为了自己,不知道作为一个人自己可以选择,自己可以有其他追求,而只是周旋于各种关系,各种利益之间.累不累啊?我们能不能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该做些什么?花越多的时间去关心别人,八卦别人,分析别人,你就越没有时间了解你自己.连自己都不了解,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清楚,对自己一点原则也没有,却只知道抱怨,你难道不是放弃了上天给你的最好的财富么?我真得很遗憾这辈子你是人类.

有些人就知道埋怨社会.说社会不给你机会.可是我觉得现在全世界都把中国看作一个金矿一样,那机会简直是层出不穷.你自己不去主动争取,总希望一个童话就自然而然的降临在你身上,那你永远都不可能成功.我当年面试的时候我问过我的interviewer: could you give me someadvices on how to do better at Yale?她说:takeinitiatives.就是说,主动.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真谛.我又想起高中的时候学生会有一届十大歌手打出的招牌是:亮出你自己。当时我觉得这句话挺傻的,到现在才发现原来蕴含着大道理:别再瞻前顾后,扭扭捏捏的,怕这个担心那个,第一步永远都踏不出,你就永远都不能得到你想要的。

有些人听说我在美国,第一个反应就是:那边很开放吧。一副饥渴的样子。我就想吐。这些人完全不了解开放的本质永远不应该是性,起码不仅仅是性,而是思想,是文化。所谓的liberal artseducation从中世纪以来到现在,只有在美国还保有纯粹的机制,其含义也就是对liberationof themind.所以我们的课程在本科阶段才没有law, business,medicine.却都是一些更基础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写了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也会有顾虑,有些话该不该说,能不能说,我是犹豫了一下的.其实前一段张斌胡紫薇事件以后我看了一篇在海外的女性写的文章叫:中国的女人缺点什么,中国的男人缺点什么.这里不给连接了.在google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我对她的结束语印象很深:"中国的女人,中国的男人和中国整个转型社会缺乏的东西,都有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背景原因。可能海归们能给国家做贡献的正是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想我写下这样的文字,只是我感觉我有这个责任去分享我的一些经历,观点和感受.我觉得现在国内的氛围已经逐渐开始欢迎不同的声音,这是很大的进步.

而不管社会怎么样,真正起作用的,永远是人本身.所以我希望国人能够更有勇气做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这些文字能让正在读此文的你,多多少少有些触动的话,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了.大家共同努力了.


叶子

01/24/2008凌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