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浙江歌舞团刘福洋先锋剧场《生命 舞迹》第二季

(2014-06-14 15:36:43) 下一个

《生命 舞迹》1   《生命 舞迹》2   《生命 舞迹》3  《生命 舞迹》4

刘福洋舞蹈作品《生命·舞迹》 
2012年首演。
看演出久了,你会发现演出种类不同观众也各不相同。比如戏曲多以老年观众为主,话剧则会出现很多打扮入时的文艺青年。而昨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出现 的观众,大部分是身材纤细长腿小脸的美女帅哥,原因很简单,因为昨晚上演的,是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推出的全新原创舞蹈专场《生命·舞迹》。领衔主演的浙 歌舞蹈团团长刘福洋,是中国现今最顶尖的男舞者之一。于是,除了像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崔巍等本土专家之外,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国家大剧 院、辽宁歌舞团等舞蹈界的大腕们,纷纷齐聚杭州,简直成了舞蹈界的一个大集会。
 

  作为浙江“五四”青年奖章、浙江“五个一批”人才和浙江省舞蹈艺术“突出贡献”称号获得者,1985年出生的刘福洋从小就被认为是舞蹈界的“天 才少年”,从东方歌舞团来到浙歌后更是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昨晚爆棚的上座率,足以证明他和他团队的号召力。专场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场为全新创排的 原创舞剧《生命·舞迹》,刘福洋带领40多位舞者,以“生命·起源”为引,通过追溯、交集、对抗、轮回、传承和自由的舞蹈情绪,升华出源于生命本体的心路 感怀。下半场则是近年来多部原创获奖作品,2011全国“荷花奖”表演银奖、“华东六省一市”舞蹈大赛唯一评委会特别奖作品《红色英雄》,双料金奖《起 舞》等,都来了次集体展示。
人类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肢体的表达就会伴随着生命的思想,去呈现内心的情趣,梦想和忧伤。舞的艺术就是伴着生命的诞生,随着生命的奇妙的展开,延续下来, 开启的。下篇对原有的舞蹈内容全部重新进行了编排。揉合了民族舞、古典舞和现代舞的元素,尤其加强注入了现代舞的特色,并将之放在当代审美的阐述上进行诠 释,创造出的作品更符和现代的审美。 
《生命.舞迹》-反思生命的意义:起源,盛开及凋零....如诗如歌的表演中, 我们不再只看到福洋的月华独明,他率领下的浙歌众多男女优秀舞者如群星闪耀,让我们欣喜不已!而作为总导演的福洋,整场编排融贯中西,集现代古典为一体, 极好地做到了创新的“三新二意” ,表现出他优秀的设计、组织能力! 网友:一缕烟波上。

还是比较喜欢里面偏民族舞的部分,自在的公子风雅得难以模仿。
看了这么多版的自在,个人觉得福洋在这里跳的自在是最潇洒,飘逸的版本了。无论从技术上的难点,还是仪态控制和意境的表达。刘福洋都舞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 地步。那种随性恣意的自在的韵味,真是无人能敌。女子蒙古独舞[在何方]也非常好看,刘福洋编导的女子独舞会把他那特有阳刚柔美编进舞蹈里。蒙古舞,伴着 那悠扬的马头琴,宽阔的草原,大气华美的舞姿。
获奖作品的水准自然不必说了,让观众惊讶的是,刘福洋在很短时间里带领团队打造的《生命·舞迹》是如此有感染力。虽然在一些细节上还有修改的空 间,不过现场舞者那种昂扬的精神,却让观众感受到那种肆意妄为的青春活力,生命如花一般绽放。这次舞者的服装相当素雅,只有黑白两色,风格也颇具现代风 格,让之前以民间舞为强项的浙歌在现代舞的发展上让人耳目一新。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支在长桌上跳的舞,12个身着黑白两色服装的男女舞者,就像钢琴键盘 一样,用肢体奏出美妙的节奏。而刘福洋的舞技也相当炫,他的身体柔软得就像是手工艺人手中的面团一样,能够游刃有余地捏出各种美好的姿

      
年轻人真是吃得起这份苦

刘福洋是此次舞蹈专场的灵魂,主 演、编舞一肩挑。1.83米高的刘福洋对于一个舞者来说也许是太高了点,所以他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练习平衡与旋转的技巧。但他14岁就进入中央民族大学, 成为学校里最年轻的本科生,履历表上更是金光灿烂:韩国第11届碧史国际舞蹈比赛最高奖、第11届文华奖表演奖、第7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欢演员奖、第5 届舞蹈荷花奖表演金奖……2010年加盟浙歌之后,这个年轻的团长带领起了一支更年轻的舞团,44个舞者的平均年龄不到22岁。也许正因为年轻,所以吃得 起这份苦。

舞蹈必须要有灵魂和思想

刘福洋认为,目前中国的歌舞剧团还没一个团是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他希望浙歌能走在前面。要往哪个方向走?“要有思想!现在有些舞蹈过分炫耀技巧,以至于被观众看成杂技,我觉得是一种悲哀。真正动人的舞蹈除了技巧,必须有灵魂,有思想。”
刘福洋对《生命·舞迹》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是一部创新的作品,有思想,有哲理,有舞段,我们希望观众能从中感受到浙歌的变化。”该舞蹈以生命的起源为 引,舞者以粗狂激烈的肢体语言表达生命初生时那蓬勃的喜悦,开场便让人眼前一亮。配乐走的是混搭路线,开场选的是《赛德克·巴莱》的音乐,民歌《康定情 歌》、童谣《泥娃娃》……差不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熟悉的曲子。刘福洋说,这并不是为了迎合大众,而是时间仓促,来不及重新编曲,只好尽量用现成 的曲目。但从现场效果来看,熟悉的曲目反倒能帮助观众尽快入戏。
刘福洋——因为他舞迹有了个性

刘福洋轻轻跃起,落下、转身、旋转,每一个动作都完成得干净利落,5分钟后,他身上那件绿色的练功服就湿透了,粘着后背。10分钟后,他又骑着自行车出现 在下一个舞蹈中。按照舞蹈的编排,每排练一次,他都得摔一次。排练完,刘福洋撩起裤子揉搓,那腿根本没法入眼,到处都是乌青,还有几处涂了红药水的伤口, 还没结痂。  

翻看浙歌舞蹈团团长刘福洋的微博,除了晒晒耍酷照,看到最多的还是排练受伤照。可以说,这位28岁小伙子所有的荣耀,都是汗水与伤痛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今晚,在省人民大会堂上演的舞蹈 《生命·舞迹》,你就可以看到这位个性舞者的舞蹈了。 

上半场舞蹈的形式很出挑:舞台上摆好一张张长方形的桌子,舞者们在桌子上和桌子下翩翩起舞。上半场舞蹈选用的音乐相当契合年轻观众的喜好。比如开场选的是 《赛德克·巴莱》的音乐,中间还夹杂着《康定情歌》、80后熟悉的童谣《泥娃娃》,甚至还有《中国好声音》中大热的《我的歌声里》。  

怎么会把这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串到一起?“演绎生命的起源、挣扎、脆弱、自由以及欢腾,选择这几首音乐挺合适,那天选音乐都选到凌晨4点多,一首首听,一首首卡,选择这一首的那一段。”执着的刘福洋对每一件事,总是要做到完美。  


三个姑娘随着很有韵律的鼓点声起舞。声声的鼓点,撞击着我的心,看着她们整齐的舞动,我的心也随着她们舞起来了。三个姑娘的造型摆的很美,有些造型让人连想到山上的岩石,而有些流畅的动作,又让人感觉到是天空中的云彩。姑娘们带着一种力量,真是舞起来飒爽英姿。福洋编的舞,带着他特有的诗人的风格。从[寂静的天空]到这次的[天赐吉祥]那种浪漫的气质始终惯穿在他的编舞里。

青年舞蹈家、浙江歌舞剧院舞蹈团团长刘福洋是舞蹈专场《生命·舞迹》的灵魂,除了演,他还要编。
有人说,他跳跃时,轻盈得就像一片树叶,可以随风舞动;而落地时,则像枝繁叶茂根茎扎实的大树,牢牢抓住了大地的力量。

刘福洋有1.83米高,对于一个舞者来说并不占优势。“我考大学时才1.7米,大学4年长了13厘米,可能是读中专时,练舞太苦太累了,大学轻松点就长 个了。不过那些舞蹈技巧早在没长个之前,就打下基础了。”昨天,刘福洋告诉记者,对于高个舞者来说,他现在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练习平衡与旋转的技巧。

他的成名轨迹和他的个子一样传奇。

刘福洋14岁进入中央民族大学,成为学校里最年轻的本科生,如今这个28岁的大男孩不仅是国内最顶尖的男舞者之一,还带领着一支极为年轻的舞团,44个舞者的平均年龄不到22岁。

14年时间,刘福洋交出了一份闪闪发光的履历表:韩国第十一届碧史国际舞蹈比赛最高奖、第十一届文华奖表演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欢演员奖、第五届舞蹈荷花奖表演金奖……

而这次,他领衔的这场舞蹈专场分为两个部分,上半场是《生命·舞迹》,在一些耳熟能详的背景旋律中诠释生命的起源、挣扎、脆弱、自由以及欢腾。下半场, 刘福洋与演员们一起展示近年来多部原创的获奖作品,包括荷花奖表演银奖、华东六省一市舞蹈大赛唯一评委会特别奖作品《红色英雄》等。

刘福洋对《生命·舞迹》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最初的创作构思、舞蹈编排、音乐选择,到每个舞者的动作打磨,他都亲力亲为。

尤其是音乐,相当契合年轻观众的喜好。比如开场选的是《赛德克·巴莱》的音乐,中间还夹杂着《康定情歌》、80后熟悉的童谣《泥娃娃》,当然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的歌声里》。

这两天,浙江歌舞剧院舞蹈团的排练室里,都是年轻演员们排练的身影,有的腿上打着绑带,有的腰上涂着膏药。“伤痛是家常便饭,我们每天要排10多个小 时,一天不知道流多少汗,每天就吃一顿。因为太累了,反而吃不下,只能喝水,最多的时候每个人一天喝10多瓶水。”刘福洋说,为了这台舞蹈专场,大家都很 努力。

在这个舞蹈团里,男女搭配相当和谐,男演员跟女演员数量几乎对半开。原来刘福洋招收团员的条件中有一点,希望招收更多出色的男舞者。

“一个舞蹈院团如果想强,男孩必须强!”刘福洋把舞蹈看作为属“阴”的职业,在他看来,但凡属“阴”的行业中,强者一定是男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