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旅美日记(六)趣闻

(2014-01-25 12:43:17) 下一个
(一)Who?

       who?是姐姐邻居家的车牌,到Chapel Hill的第二天,就发现了邻居家这块奇特的车牌。who我明白它的中文意思,可我没弄明白邻居车牌的含义。姐夫告诉我,这车牌的意思是:我是谁?意为名不经传。美国自己选车牌和中国不太一样,中国是一次交选牌费后,就可以enjoy自选的车牌了,而美国在选牌交费(约十几美金)后,每年还要交三十多美金。
邻居是女同性恋家庭。对同性恋,本人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性取向的自由。对于这种家庭有一种掩视不住的好奇。但不能侵犯人家的隐私,这一点俺 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姐姐告诉我,邻居家虽然是两个女同性恋,可她们的分工与正常家庭相同,一个承担妻子的责任,另一个承担的是“丈夫'的职责。“妻子”很少出门,在家做家务,管孩子。“丈夫”黛安娜是杜克医院的护士。她经常开着车牌“who?”的那辆车上班。家里有两个收养的孩子,一白一黑。白的是姐姐,黑的是妹妹。据说相处不错。因为同性恋婚姻并不是在美国所有的州都合法(北卡就不合法),收养的孩子应该不是她们共同的,只能由某一个人收养。我对孩子如何称呼她们很感兴趣,问姐。姐说她们称“妻子”为妈,称“丈夫”为另一个妈。有一次,“丈夫”黛安娜带着黑皮肤的小女儿来姐姐家玩,据说这是成为邻居两年后的第一次拜访。“妻子”每次看到姐姐家花园有新的变化,就会告诉“丈夫”,让她加以效仿。
(二)水
      美国水管里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第一次在芝加哥机场,口实在是太渴。早就听说美国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可面对着第一次见到的饮水机,却无处下口。不知道如何操作的我,在饮水机前琢磨了许久。才发现饮水机下方有个按钮。因为没有带水杯,只好学着美国人歪低着头,直接用口去喝,也不顾自己的形象是否雅观了。
在实验室有一个开水机。因为实验室大多人都是中国人,喝茶喝咖啡,都需要开水。因为自己在国内,喝的都是速溶咖啡,所以没有用过咖啡机,也发现自己实在是孤陋寡闻。所以第一次使用实验室的开水机(如同国内的咖啡机)就闹了一个大笑话。应该把凉水从上面灌进去,按下“ON”开关后,烧好的水再自动滴到下面的玻璃壶里。我以为象国内在燃气灶上烧水一样,我直接用玻璃壶接了一壶水放在上面,按下“ON”。好在美国的水是直接可以饮用的,没有造成“危害”,也没人发出我的错误。知道正确的用法后,我这个实验室里唯一的闲人,就开始主动承担烧水的任务。
在美国,非常注意节约的就是水。因为已近夏天,气温越来越高。每家屋后绿茵茵的草地,在烈日下,蔫了黄了。看了让人心疼。因为夏天雨水少,水资源相对缺乏。小区规定每家每周浇水的时间是星期三和星期六早、晚5-8点。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浇水,被邻居发现,就有可能被举报。而且夏季的水费是平时的三倍。因此,每次洗碗洗菜的水,我们都用盆和桶盛满后,再浇到菜地和草地上。

(三)纸
       在美国的洗手间里,如厕纸,如厕后洗手用的纸都是免费提供的,非常方便。可方便之余,让大家养成了一个不会再象国内一样随身带着纸巾的习惯。一天,和朋友一起去杜克花园游玩。已患感冒的朋友,急着找纸擦鼻涕,大家都面面相觑,室外没有随手可取的纸。最后从我的包里翻出在国内没有用完的小半包纸巾,给处于尴尬中的朋友解了围。

(四)房子与攒钱
       过去曾听到一个笑话。两个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一个是中国老太太,一个是美国老太太。中国老太太说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美国老太太说终于把房子的贷款还清了。中国老太太攒够了买房子的钱,人却到了天堂,房子对于她已失去了意义。而美国的老太太,虽然大半辈子都在还贷款,而房子也享受了大半辈子。中国人的房子一旦拥有完全的产权后,就无后顾之忧了。可美国尽管拥有完全的房产权后,每年还要付一大笔房产税。也就是说,在美国买得起房,不见得住得起房。特别象现在经济危机,不喜欢攒钱的美国人更是苦不堪言。而此时,有钱就存到银行里的中国人底气似乎足了许多。现在很多中国年青的月光一族,可能过着和那些没有余粮的美国人一样痛苦的日子。合理规划自己的收支、投资真的是一门很深且非常实用的学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