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正文

孩子该顺从父母吗

(2009-05-27 23:53:46) 下一个
我自以为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且因为自己成长于“听话就是好孩子”的年代,深恶痛绝自己的缺乏主见。所以对儿子,采取了及其尊重的教育。基本上是我听他的意见,只要他有好的理由。而他没学会听我的命令。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如果我说,儿子我们回家吧。儿子基本上不可能不哭不闹不用强行抱走就跟我回家的。而别人的孩子,虽然也不想回家,但是母亲在耳边严肃说上几句,基本就低着头跟着妈妈回家了。所以每次我想回家,都请别的妈妈先喊自己的孩子回家,然后儿子才有可能跟着回家。他对同伴的接受,多于对成人的接受。他更愿意做同伴做的事情,而不是成人告诉他的事情。而且到了高于平均水平的程度。(他这样性格,将来一定得去好的学校,同伴对他影响太深了)

其实不能怪孩子不听话。因为我和老公属于太老实,太听话的孩子,所以我们对他的教育里,最不想培养的就是'Obedience"。当然我们并不放纵他,当我们发现不好的苗头的时候,制止还是很坚决果断的。有时候也有意的跟他玩一个听命令再行动的游戏,培养他令行禁止。我也知道如果事事逆反,从不听家长的话,可能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可是坦率的说,我不认为Obedience是一种美德。

今天大家一起学圣经,让我意外的是,周围的美国人,每一个发言的时候都说,孩子应该obedient! 这真是另一个Culture Shock!看来就像当年国内宣传西方性解放一样,我们对孩子的解放也过头了。就我亲眼所见,周围老外的孩子,无论家庭经济情况,宗教信仰,的确是比我儿子听话。有的父母会用圣经上面的话引导孩子,即便是很小的孩子,听了之后也会若有所悟,从而令行禁止。

为什么国内现在这么多的小皇帝,除了孩儿以稀为贵,恐怕就是很多父母和我一样,生长在传统的家庭里,从小以各种方式,或说教,或打骂,或潜移默化,而被迫听话,或者知道“听话”是大人喜欢的。所以当我们长大,并且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并且吃了“太听话”的苦头之后,情不自禁的,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听话”贬低等同于“没有自我”。在国内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多次对我说,要教他听爸爸妈妈的话。我感谢他的忠告,可是看看我的老公,因为听话而带来的许多负面经历,就算本来愿意接受这项提议,也突然多生了几许逆反。还有弟子规上面的训导,冬则温,夏则清,晨则醒,昏则定,一直让我觉得,这可能吗?

所以我犯了非黑及白,崇洋媚外,抛弃中国经典文化的错误。崇洋媚外还崇错了。看来真理只有一个,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要相信我们中国的古文化,(只是可能我们一直以来的遭遇:被外敌入侵,长期贫困落后,现在又是“钱”为尊,被广为宣传的又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让我对我们的文化没有信心。)不过这也可能是我和儿子的性格普遍缺点,而不是崇洋媚外的问题。就像我儿子,我说的他不信,他朋友说的他就信。就像我,我爸说的我不觉得是真理,可是哪天在某本书上看到某个专家说同样的事情,就马上拿笔记下来。而是,当一种理论被完全不同的群体有一次肯定的时候,我会更加坚定的相信它是真的。

所谓凡事都有一个“时机”有一个“限度”。把握好什么年龄,该给他多少的决定的自由。把握好什么事情给他自由,什么事情必须听话。把握好什么事情的某个阶段必须听话,而在某个阶段孩子可以自由发挥。而不是任何年龄,都给予任何决定的自由。听话,也不是事无大小,什么都依赖父母。所以,我觉得,该自己进行创意的,还是要自己去做。至于日常生活,不需要什么创意的,几点吃饭,几点回家,几点上床,见到生人怎么打招呼,日常行为应该如何规范,还是有规矩,并且由知识经验比较丰富的父母做决定比较好。至于画画写字做工手工听故事,就不一定非要按一定之规,画画的程序,比如画好了画,自己要收好笔纸,这个还是要有规矩,但是画画的时候,父母就不一定要给一定的标准,(培养画家除外)而给孩子比较大的空间去思索,去试探。

看来又得对儿子多做一项训练,“听话”。不过得我先去学学,怎么教孩子听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爱歌的猫咪 回复 悄悄话 恩,发人深思。教育子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