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梦

我不过是喜欢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而已。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贴:来自老三届网络,作者:wld18

(2006-03-21 14:10:09) 下一个
返 回 何谓“东辣”? 有句俗话叫“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我多少年都没整明白。 “南甜”,整个长江以南,几乎所有炒菜,都得放点糖。甚至连包子、面条、馒头都带甜味。有年旅游害得我天天饿肚子,我问:有没有不放糖的馒头?谁知他们答道:我们南方人不吃你们北方那种咸馒头!我的天,北方人啥时候吃过咸馒头?南北风俗差异之大可见一斑。 “西酸”,不用说是指山西,山西老陈醋闻名天下,醋酸高达7%,听说人人都腰挂醋罐子,没醋吃不下饭(大概今天的城市时髦男生女生已经不挂了),阎老西的兵是“交枪不交醋罐子”,与“交枪不交烟枪”的贵州兵交相辉映。 这两个方位一定下来,发明这俗话的人住在哪儿就跟秃头上的虱子似的明白了。长江以北,山西以东,打开地图两个方向一交叉就指向了华北,即中原。中原似乎是出俗话谚语的中心,比如著名的“九九歌”“一九二九冰上走,三九四九冻死狗”之类,又比如“过年歌”“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等等,都源自这一带。 所以“北咸”,只能是指华北人自个儿,甚至还可以包括东北。不管什么东西,全一个味儿不变──咸。我亲眼见到有人吃包子,直接往馅儿里加盐面儿!江南人还讲究个“鲜”,四川人还讲究个“麻”,华北人除了咸再没什么其它特色了(大概北京还有“馊”和“臭”算特色,比如“豆汁”“臭豆腐”之类,只是这些味道难登大雅之堂)。 剩下的就只有“东辣”了,华北的东边还有哪儿?没了,要勉强说也只有山东算“东”,但山东“辣”么?山东最有名的吃法是“大葱蘸酱卷大饼”(顺便说一句,所谓“北京烤鸭”,从它葱、酱、饼的配料上就能分析出源自山东),所以山东妞又简称“大葱”。葱是有那么点辣味儿,但究竟辣得极有限。尤其山东大葱毫无辣味,“俺那大葱是甜的”──这是我听“大葱”们自己吹。 众所周知,中国真正以吃辣闻名,离不开湖南、四川两省(还包括云南、贵州)。毛泽东的名言“不能吃辣子就不算革命者”已留芳史册,传说毛泽东曾以湖南辣子与酒量惊人的苏联使者米高扬打了个平手,为国争了光。 又听说有湖南、四川两人,都吹本省是全国吃辣之冠。两人打了一大赌,各吃一碗炸辣面儿,什么都不就,而且一口水都不能喝。比赛结果我忘了,反正说起辣,如果拿山东和湖南、四川(连带云贵)相比,那简直小巫见大巫。所以“东辣”就大成问题了。 说了半天,我发现还有一片非常广袤的地区没涉及到,那就是西北五省。其实要说吃辣西北人决不亚于川湘,陕西的尖辣椒也辣得邪乎,郭达的小品中已经表现过了;要说酸西北人也不亚于山西,山西在行政区划上虽划归华北,但从地理、文化、语言、民俗上看,山西实际应属于西北。所以西北总的口味应叫做“酸辣型”。只是因为西北太落后,太偏远,故而不为中原人所知晓,所注意,在俗语创作中占中国一半面积的西北整个被忽略。 现在我们看看,全国爱吃辣的几乎都集中在西部──西南、西北,顶多再加上中部的湖南、湖北,而中国的整个东部──华北、东北、江南、华南统统都不能吃辣。“东辣”按理应改成“西辣”才符合实际,也就是说应叫做“南甜北咸‘西’辣西酸”,根本没“东”什么事儿。 那么这个“东辣”究竟怎么解释呢?我想了好些年终于才想明白──创造这俗话的华北人根本不懂什么叫做“辣”。 北京可以算华北的代表,北京人几乎没见过什么正经辣子。母亲说,她小时候在北京,常常恶作剧,拿她们不敢吃的外婆(南京人)的辣子喂邻居小孩,打算把这孩子辣得哭爹喊娘。孩子倒是哭了,谁知是吃了不过瘾,还要哭着要,原来这孩子是四川人。 我有次去北京一饺子馆,但找不着辣罐,没辣子怎么吃饺子呀?老板奇怪反问:吃饺子怎么还得就辣子? 妻子去河北老家,没辣子吃不下饭。亲戚们听不懂什么叫“辣子”或“辣椒”,试探着问:你说的是不是“椒母子”?那东西可不敢吃,吃一口要辣死人呀。后来妻子大口吃着“椒母子”,不但没辣死还觉得不够劲。 华北人既然如此怕辣,甚至没见过什么正经辣椒,所以我猜想他们尝一口山东大葱大概也辣得泪涕交错地流,“东辣”“东辣”地直嚷嚷。于是就出来这么个“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还有一点,中国文化讲究四平八稳,对仗工整。“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必须要对应“酸甜咸辣”四种味道,所以“南甜北咸‘西’辣西酸”虽然真实,但行不通,起码不工整,不好听。南甜、北咸、西酸都确定了,剩下一个“东”,不配给“辣”又怎么办呢?好歹“大葱”有点辣味,不算太离谱。  wld18 看原文请到:http://www.laosanjie.net/asp/club/disp.asp?owner=101&ID=2273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