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藏铁路

(2010-02-16 16:58:50) 下一个
上次去西藏是为青藏铁路做贡献去了,所以今天就谈谈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个奇迹,它是第一条冻土带上建造的铁路。冻土带的生态环境很脆弱, 非常容易被破坏。 而且这种破坏无法逆转。曾经有个研究单位考察冻土带, 在一个小山坡上挖了一个洞取样。第二年再去, 这个洞周围的冻土已经融化,并且漫延到整个山坡。融化的冻土带一片泥泞,在这上面通火车是天方夜谭。因此,在冻土带上建造的铁路就必须保证冻土带不融化。这是个难题。后来看到铁路两旁相隔不远就是一个柱子,据说是散热器, 而且是单向散热。地下的热量被吸收散发到空中。而空中的热不会传到地下。具体是什么材料和工艺制造的不得而知。但成本肯定不低。所以我觉得, 青藏铁路的经济意义远小于其政治及军事意义。西藏号称雪域,最大的资源就是水。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进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建个坝,印度就没水喝了。好像孙中山有个计划,叫劈开西藏取水。崇山峻岭间形成的天然河道让这个计划越发诱人。

青藏铁路上行驶的列车也不是普通的列车。列车上的玻璃窗都是特制的。它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内外温差不会导致玻璃结冰。所以玻璃窗采取双层结构, 类似于飞机舷窗。第二,随外界气压变化两层玻璃间的气压自动调整。有个玻璃专家还专门介绍了设计过程。

托青藏铁路的福,我也游览了几个地方。拉萨附近有三个湖,纳木措,羊卓雍,还有一个忘了名字。朋友说去过纳木措就不用看羊卓雍了。所以一致决定去纳木措。雇了一辆切诺基,藏族司机开。早上出发,路过当雄, 那是个兵站。以后进入山路,偶尔见到牦牛在草甸上悠闲地吃草。到达一片草地时,居然有个帐篷小学。十几个藏族小学生围了上来,我们掏出准备好的铅笔,一人给一根。到了纳木措,天色将晚。远处雪山的积雪融化汇集的湖水清澈见底。不过这里海拔大概有6000米了,本来已经适应了拉萨的环境,现在又有高山反应了。赶紧撤,我强烈要求撤退。回来的路上赶上下雨,西藏的雨跟我们往常见的雨不同。 就像一个个雨柱,汽车在路上行驶,一会扎入雨柱,几分钟后又冲出来,再过几分钟又进入另一个雨柱。据说藏民两家不合有时请法师驱雷,将雷赶到对方头顶。如果法师的法力旗鼓相当,雷就会在两家之间游走。一旦分出胜负,功力弱的就要挨劈了。下回有机会再去的时候, 我多背几个窝头。找个法力高深的师傅学学驱雷, 这可是门高超的手艺,没准用得着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