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八大盖儿 (ZT)

(2010-02-19 15:26:24) 下一个












作业原理: 旋转枪栓,  手动(Rotating bolt, bolt action)

弹匣容量: 内藏式弹仓5发 

口径: 6.5mm

枪长1.275米

枪重3.9千克
有效射程460米。

1905年(日本明治三十八年)问世,是当时各国装备步枪中口径最小的一种。虽然武器穿透力强,但杀伤力弱,常造成贯通伤,在近战中劣势明显,武器后坐力十分巨大,且换弹药相当缓慢。"三八"式步枪就是"三八大盖",是侵华日军使用最多的枪支。因为该枪在枪机上方设有一个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因此被称为"三八大盖"。

产达300余万支,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陆军和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单兵武器,也是装备量最大、装备时间最长的一型单兵武器。

三八大盖 由枪管、瞄具、枪机、机匣、弹仓、枪托、枪刺等7大部分组成,全面秉承和实现了日本军方 可靠、便捷、简易 的宗旨,充分集中和发挥了当时日本机械工业的先进技术成果,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支加工制造品质精良,且战斗使用性能优良的步枪。

弹匣容量5发。尽管是二战时期参战国家军队最长的步枪,但全枪显得十分纤细紧凑,干净利落,从而使操枪更为便捷。

枪管长769毫米,也是二战时期各种主战步枪中枪管最长者。枪管内部有4条右旋膛线,导程为200毫米,这在当时各式步枪中又是最小的。因此, 三八大盖 发射的弹头转速高,飞行稳定性好,命中误差也相对较小。

表尺与一般步枪的板状弧形表尺不同,它是一个可以立起的 框 式表尺,行话称 表尺照门 ,根据目标的远近进行调整。

枪机匣上方和右侧各有一道纵向沟槽,用来安装和规正其独特的 大盖子 (防尘盖),能有效地阻止泥沙、尘土进入步枪的核心部位。这一点,在世界各国所有的步枪上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带来的战术技术效益也是举世无双的。

这里,侧重介绍一下 三八大盖 的 弹仓 、 枪托 和 枪刺 。

弹仓与同类型步枪弹仓尽管相同,但却多了一个 弹罄 提示。也就是说,当最后一发弹壳被抛出枪外之后,机头就会被弹仓的托弹板挡住,再也无法继续前推枪机,以此告知射手: 主人,该装枪弹了!

对于步枪来说,无论在人机工程还是在生产成本,枪托都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从人机工程方面讲, 三八大盖 的枪托无论纵向尺寸、枪颈握围以及枪托厚度和倾斜夹角,还是造型圆弧过渡、粗细过渡以及托底板的设计和枪背带环的位置等等,都适合日本(包括亚洲)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体形,使用起来包括据枪、端枪、托枪、背枪以及拼刺刀等,自然感到比较舒适。从加工生产方面讲,传统步枪的枪托和下护木大都用一块整体木材制成,而 三八大盖 的枪托和下护木却是由两块木材制成。其中,枪托的上半部分和下护木是由一条长条木材制作,而枪托的下半部分则由一小块三角形木材拼接。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这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木材资源缺乏,又要大量制造武器来满足侵略战争需要的国家,效益可想而知。

三八大盖 的枪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绝对标准化,其制式枪刺为单刃偏锋样式,刺刀全长500毫米,其中刃部长400毫米,全质量0.5千克。所有日本步枪以及九六式轻机枪,刺刀的接口都是通用的;二是钢 活 好。根据在同等条件(开军用罐头)下,对二战时期各国步枪刺刀进行对比试验,只有 三八大盖 是唯一不卷刃、不崩口的刺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