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致所有被误解的中国智库(ZT)

(2010-08-30 21:05:03) 下一个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中国智库看似专家学者无数,且在媒体频频曝光;实际上却是 “满嘴跑火车”——影响力和公信力急剧下降的一群可悲人物。对于那些占据主要媒体头版头条的“专家言论”,我很少有发自内心的赞扬。有时候我甚至在想:这些编辑怎么这么,竟然把这种言论当成宝贝放在头版头条?……

  于是,我发表了篇文章《中国智库需重“战术”轻“战略”》,号召中国的智库们多提点切实可行的“战术性”建议,不要老是和决策者一样,在战略方向上指指点点。后来,我自己看到这篇文章发表出来以后,二话不说就给它投了“真差”的票。

  为什么呢?

  因为,在我这个博客“掘地三尺”,似乎也找不到一篇“战术性”文章。我自己都不能身先士卒、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战术性”理论出来,有什么资格叫泱泱中国智库去把重点放在“战术设计”上呢?

  ——每个人都有他的苦衷。假如——我们假设:我真的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性价比极高,功效极好、决策者知道以后“做梦都会笑醒”的一个战术性理论出来,我可不可以把它公开出来?编辑们可不可以把它放到头版头条呢?

  用小孩子的思维去寻找答案,就是:当然可以啦!因为它是决策者喜欢的嘛~

  ——但很可惜,这个社会不是小孩子组成的……这个社会,并不单纯。因此,上文的那个答案作废……

  真正的答案是:这个优秀的、决策者很喜欢的战术性理论,很难被决策者所知晓……

  ——何以言之?

  乾隆主政时,身边有两个心腹——其一是大清官纪晓岚,其二是大贪官和珅。很多下面的官员想讨好乾隆,这两个心腹是“必经之路”。可惜,纪晓岚很清廉,所以“此路不通”;因此,想得到皇帝的亲睐,就只剩下和珅这个渠道了。下面的官员想升官,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奇珍异宝交给和珅,希望和珅能转交于乾隆皇帝(当然,他们也有给和珅好处,只是不及给乾隆的多)。

  ——可是,和珅是否真的那么忠于乾隆、把这些乾隆皇帝喜欢的奇珍异宝交给他呢?——答案是:没有。和珅“扣押”了大部分的财富,乾隆帝只分得一小部分。后来和珅被抄家时,从他家搜出来的财富堪比国库,害得乾隆皇帝突然觉得:自己变得好有钱哦。

  看过以上的历史案例,大家应该会明白:为什么这个优秀的、决策者很喜欢的战术性理论,很难被决策者所知晓了吧?……

  身为决策者,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海选”成千上万的理论。因此,他们不得不委托下面的助手帮忙。对中国这么一个巨大的经济体而言,越是高层的决策者,就需要越多层级的助手。从某个角度上讲,中国上千万的官员都是最高领导人的助手。——这么多助手,你敢保证每个人都是绝对忠诚的吗?你敢保证他们不会扣押领导核心很喜欢的某些东西吗?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因此自然而然也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管理机构。当最高决策者的目标和他下面数以千万计的“助手”产生利益冲突时,一切就都需要反过来想了……

  我们都知道,领导不喜欢看到新的问题摆放在他们的办公桌前——他们更愿意看到问题+答案一起出现在他们的桌子上。——但是,考虑到社会转型期间的各种综合情况,我认为:高层决策者越是喜欢的战术性理论,实际上越难以被高层决策者所知晓。因为在社会转型期间,越是改革、就越会伤害到某些原有利益集团的利益。

  但改革却是不可停止的一件事情。领导者光有信心与勇气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样东西。这种东西,叫做:“民智”。

  ——被误解的民智。

  当我们在嘲笑那些“砖家叫兽”发表一些傻瓜级别的言论时——我们应该想一想:这些言论,是否代表了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否有人已经锻造出那么一把把利剑,但却无法献给在云层之巅征战的骑士呢?

  或者说:他们是否一直处于被“误杀”的状态呢?

  中国的确专家学者无数——因此,必定存在一部分“被砖家”与“被叫兽”的人。今天,我在这里向这群人致以最由衷的歉意!!

  ——同时,我也要向被埋在大地深处、连“草根”都不能当——却深藏“利剑”的铸剑师们,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