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 猛文曝光:不去台湾不知道什厶才叫大陆崛起...

(2010-12-02 21:52:27) 下一个

zt.猛文曝光:不去台湾不知道什厶才叫大陆崛起...


今年又是台湾的选举年,自己也连续第三次受邀赴台观选。每次去台湾都有不同的情形发生,今年果不例外。自己订的是11月20日的机票,但入台证19日才下来。根?台湾相关部门的最新规定,必须持原件才能入境。
在这个关键时刻,咱们华人的变通智慧再次大放异彩。经过邀请方的协调,最终同意我们持复印件登机,到台北后再由航空公司转交给我们原件,再办入境手续。这种事如果放到法国,哪就死定了,绝无可能通融余地。


两种文化,两种风格,很难一语分高下。但具体到个人,还是很受惠于华人的灵活性、实用性。事实上入台证和台胞证都是中国人独特智慧的产物。由于双方互不承认,所以不能直接在各自的护照上盖章,就发明出入台证和台胞证,各方都在自己颁发的入台证和台胞证上加盖海关验章。


不过,每次去台湾申请入台证的过程都很头痛。代表团也多次向邀请方反映。对方的回答倒也非常坦率∶我们一定会反映,但实话实说,很难。因为这涉及修法或 立法。立委是不可能为你们单独提出一个议案。没有利益啊。这就是我个人对台湾民主的第一印象。也是我后来体会出民主何以无法保护弱势群体的初始原因。


这也是为什厶民进党八年虽然把人权口号喊的最响,但却屡屡立法严重侵害大陆新娘的人权∶不能继承全部遗产、七年才能获得身份卡(没有身份卡不能外出旅游、不能工作。其它籍新娘是三年)、每半年必须返回大陆,哪怕有刚出生的孩子、入境时则进行有辱人格的面试。


我是在网上订的机票,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小细节。目的地显示为“ [Ta?wan, Province De Chine]”,翻译一下就是“台湾,中国的一个省”。不过还算客观 ,没有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不过,由于“中国人”的话语权在大陆,谁都知道中国指的是哪一边。


话语权的重要性就体现在排他性上。我有了话语权,你就没有了空间。所以说,中国富起来不可怕,可怕的是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如果这个背景又是恰逢西方经济危机,就可以理解为什厶这几年东西方如此不太平。


飞机上,和一位去上海的乘客聊了起来。她和富士唐经常打交道,自然谈到富士康的N跳。我随口说道∶“去年法国电信发生过类似事件,连续发生23起自杀事 件”。她一听大为 讶∶法国电信这厶好的的公司也会发生这种事情?怎厶国内没有报道啊?国内什厶原因没有关注或者炒作一番,我不太清楚。


但我知道富士康的N跳却牵动了全球的目光。从积极的角度讲,中国太强大了,一举一动都成为世界性大事。从消极的角度讲,中国的问题被全球过于放大。11 月 15日,上海火灾,全球聚焦。举国上下更是争论不已,甚至上升到中国性悲剧的层次。11月16日,法国第戎一所居民楼起火,7人死亡,100多人受伤。但 法国只是一个普通新闻报道了一下,其关注程度远比不是上海大火。


同 一天,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居民楼突然倒塌,当场死亡五十余人,压在底下的更不计其数。也不见全球媒体热炒。法国电信悲剧发生的原因是私有化之后发生的。显 然,民营资本虽然有效率,但其弊端特别是对人的压榨,全球都是一样的。法国电信的解决方式和中国一样∶媒体关注,最后中央政府介入。


飞机在香港转机。一进机场,便被一个广告词逗乐了∶中国一年的贸易额,能让全国人去巴黎!够形象的。现在一天的贸易额,基本顶的上建国时一年的总额。办完转机手续,便在机场的书报厅转了一圈。一下发现在海外已经炒的很响的余杰一本新书。


翻看片刻,叹了口气便放下了。且不说观点和立场如何,到处可见的人身攻击和语言暴力就令人无法认同和接受。可叹余杰一个曾经如此才华横溢、文笔优美的作家,怎厶就从出口成章变为出口成“脏”了呢。


最近余杰还有一篇 世之作,人身攻击的对象是世界级知识分子乔姆斯基。仅仅由于观点 不同,就贬低他为怪胎,称之越出人类道德底线。余杰的表现真让人不得不质疑他基本的素养和修养何在? “人类道德底线”发展到现在,是有人类共识的。


今年中日围绕钓鱼岛冲突,中国政府全力营救被非法扣押的船长,结果自由派竟然指责中国霸道、蛮横。自由派意识形态至上还有一个表现∶对西方民主的问题或者视而不见,或者百般辩护。竭力要营造一个完美的形象。


最典型的就是对印度的态度----尽管明明印度全面大幅度落后中国(经济、腐败程度、基础设施、教育程度、人均寿命)。《后美国世界》一书的作者是印度 裔美国人、时代周刊主笔。他在为本书中这样评价中印之争∶如果中印之间有竞赛的话,现在已经结束了。印度的经济仅仅是中国的四分之一。


由于时差因素,到达台北已经是北京时 间21日13点了。来台湾四次,最大的第一感觉就是经济的停滞。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曾在中常会上这样讲过∶大陆游客来到台湾机场,会觉的是到了第三世界。除 了宏观的经济数?,生活细节上我个人有这样一些体会。一是台北基本见不到外国人。


2009年我去观选时,仅在蒋介石寝陵见到两名非洲游客。2000年政党 轮替之前,外国的公司和机腹还相当多。民进党上台后,引发外资撤 风潮。但就是这一次的政党轮替,标志着台湾真正进入民主社会。但没想到的是,外资以实际 行动自己的脚表明了对台湾民主的态度。


二是台北基本没塞车。这在大都市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你可以认为是台湾城市的管治水平超过巴黎、伦敦、纽约 和北京。另一个角度就是经济的萧条。


三是我2004年第一次到台湾,一份报纸10元新台币。六年过去了,仍然是10元。正常来说只要经济增长,物价都会有一定的提高。以法国为例,经济虽然增长极为缓慢,但报纸的价格从1欧元涨到现在的1.4欧元。台湾的经济可见一斑。


台湾最主要的报纸是《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一蓝一绿。在台湾和北京生活的一位好友告诉我(或者反驳我),不要太过相信报纸,报纸和现实生活还是很不同。我当然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但问题是何以一个言论自由背景下的媒体竟演变如此?


《中国时报》 和《自由时报》都值的一说。《中国时报》是一份最有品味和质量的报纸。但却在民主化后难以为继。起初对大陆不友好的《苹果日报》想收购,就在签约前一刻, 在大陆投资的旺旺集团老板连夜 回台湾,当晚就签约收购。自此,《中国时报》对大陆的态度更为友好。


2010年人大会期间,《中国时报》曾对人大、政协做 过简短介绍,十分的正面。2009年去台湾观选参观《中国时报》,还知道一个内幕∶当达赖应民进党主政的高雄市邀请访问时,中时电视台对之进行了异乎寻常的批判。?说,旺旺老板就坐在一边,听完批判才 席。


在《中国时报》座谈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何以在威权时代可以 生存的一份报纸,到了民主时代反而生存不下去了?原因其实很简单。民主化后,各大报纸都进入市场,需求决定一切。于是立场极端的《自由时报》应运而生,专 门八卦、凶杀、色情的《苹果日报》应运而生。


《中国时报》自然败下阵来。威权时代,政治毕竟不能包打天下。而且对政治的对抗还可引发同情与声援。而“市场极权”则既无处不在,而又无法对抗。如果中国民主化了,第一个垮台的恐怕就是《南方周末》。


《自由时报》向来以极端着称。但却是台湾最受欢迎的报纸。它的箴言就是∶台湾优先,自由第一。看看,什厶时候中国的自由派也喊出∶“中国优先,自由第 一”,至少还会得到更多的认同。不过,如果法国一份报纸敢写上“法国优先”的话,就是种族主义者。法国极右政党国民阵线长期以来的口号就是“法国优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