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帖:徐向前和西路军的传说.....

(2011-04-12 06:49:38) 下一个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关于西路军徐向前的传说 《王林抗战日记》

作者: 王端阳 | 2007年11月05日 09:10 | 栏目: 《王林抗战日记》
(1110) 点击  |  (9)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wangduanyang.blshe.com/post/48/122217
  红四方面军西去(受张国焘之骗),因为没有子弹和吃的而大败。徐向前在战士用枪刀冲出城后,逃入乡间,因皆回民,找不到吃的。遇一汉人,将之藏在沙窖中,饿二日。又逃到西安,才得回陕北,瘦得不成样子了。
 

 

                             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今日杨、宋来会合。杨主任还是那种温文雅尔的态度,宋司令身体比去年壮一些。宋说邵北武并非是鹿枪决,而是其部下因分脏不均而自相残杀的。邵到北平开了个十几万的工厂,又回来招集部下弄钱。

  前某一天,老史说他们到三分区巡视工作时,大眼侯给他们的队员们讲新党员需知。史问他们是否党员?他说将来都可以加入。我于是谈到大眼侯的追随者们的特点:对于人的崇拜,可以说是无条件的,无距离的,不分彼此的,不像别的追随者般的是理智的,所以大眼侯是什么,他们即觉得自己也是什么。前些日子他到我处,我给他们讲课,我便在捧大眼侯的言词下鼓励他们。捧他时,他们直挺胸脯,以为即是捧自己,接着我说:“老侯这家伙真岂有此理,将文件当作私有财产!”他们闻此,身体即受一震动,以为是在侮辱自己。脑筋简单竟如此。记得西安事变时,学生队到东北军宣传,有一师长大惊异:“你说的不都是共产党的话吗?”我们说:“这是张副司令叫我们说的。”那师长马上即说:“那么行,他是共产党,我即是小共产党。”

  今下午同黄兴义谈红军长征的故事,每个红军老战士的一生都充满了英勇战斗、壮烈的故事。他们一回忆即是那种伟大的经历,而小资产知识分子的回忆却不同,所以老干部的坚定不动摇,决不是天生的、凭空的。抗战以来的生活比红军长征时差得多,所以日后非得常和他谈谈不可。这对于我的心理和写作的资料有最伟大的作用。

 

                                                        又记

  黄说徐向前军事上布置得周密,估计得精确,其妙如神。众以为敌必从这一方面来主攻,而徐竟将大军往某一不甚重要的山沟中调集,大家挺怀疑,可是不久,敌主力即被我包围了。他说什么时候可以冲破敌之围扫,到时候一定可以突破。黄说时的神气,真是将徐向前崇拜得若一般人之对于诸葛亮。黄并说徐沉着极了,不管外边打得多么凶,他总是毫不动容,不下命令绝对不准随便开射。他还总到前线亲自指挥,受伤过好几次。

  黄在红大时,接连一二日没得吃饱,光是行军。后来那些学生们急了,不走了,遇见敌人即打,跑什么,学员都是干部都有枪。弄得刘伯承校长也没有办法。战斗精神多么冲!

  红四方面军西去(受张国焘之骗),因为没有子弹和吃的而大败。徐向前在战士用枪刀冲出城后,逃入乡间,因皆回民,找不到吃的。遇一汉人,将之藏在沙窖中,饿二日。又逃到西安,才得回陕北,瘦得不成样子了。

  五马将红军俘虏送交南京,第一批行到西安,战士即将开车的打得不能开车,要找八路军办事处,大多数逃回陕北。第二次五马送差者的官长皆到西安附近即下车,叫开车的一直开到汉口。他们到了汉口又都跑回,见了老同志又哭又笑:“哎呀,我们可倒霉透了,你们多胖!......我们草地都过去了,为什么回家去呢!可恨死张国焘了!”

 

  注:

  老史即史立德。 

  五马既马鸿逵、马步芳等。

 

9 条 关于 "关于西路军徐向前的传说 《王林抗战日记》" 的评论

评论
[回复]
王钦华 | IP地址: 118.81.1.* | 2007/11/05, 10:44
西路军三个军(五军,九军,三十军)西渡黄河,进军河西走廊,是执行中央“打通国际路线”的指示,说是受了张国焘的骗不符合事实。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失败,中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回复]
周军 | IP地址: 221.237.165.* | 2007/11/05, 11:09
这是官方当前说法,事实未必就是如此,需要考证澄清之处还多。四方面军主力过河是执行宁夏计划,这是中央的指示,但是“西进”却是张主席的打算,张一过河就要左旋九十度向西,而那时国际物资接济地点还在内蒙定远营(今阿拉善左旗)。就是“西路军”的名义番号,都是徐陈向中央索要来的(在“张主席”的“独立开展局面”的指示下),物资接济地点改在安西之后,中央向朱张徐陈征询意见时徐陈还打了包票,“受骗”之说,也不是空穴来风!再者,中央执行宁夏计划的前提是“先南后北”,即先打击胡宗南,再过河图宁,而张国焘急于过河,徐陈对在河东战胜胡也缺乏信心,甚至想把四方面军主力全部调过河(中央阻止后未成),致使海打计划流产。可在徐陈率主力过河后,中央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指挥河东部队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
“西路军”的失败,张和徐陈的责任,才是真正不可推卸的。
这种重要历史事件,最好是把当年双文电文部署收集齐全,对照地图细细详研之,不要光是接受别人的结论——包括兄弟我今儿个在这里说的这些看法。

[回复]
王钦华 | IP地址: 221.205.136.* | 2007/11/05, 17:21
哈哈,我说的中央,包括毛泽东、张国焘、朱德等人,事实上,张是红军总政委。
会宁会师后,其实两军还处在“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的状态,在敌情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导致宁夏战役计划和海打战役计划的落空。中央对西渡部队的电报,一直是由毛张朱等合署,不能说四方面军没有“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之嫌,特别是陈昌浩等,更加认为张国焘对四方面军是负责的。但是对西路军的指挥始终是中央直接进行的,尽管这种指挥缺乏强制力,前后矛盾。中央的分歧,造成了西路军在河西战略目的的不确定。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202.197.51.* | 2011/02/08, 15:22
还哈哈,哈什么哈,难道红军总政委等于中央?恰恰是这个红军总政委屡次违背中央的决议,阳奉阴违,才导致了诸多被动的局面。张国焘和毛泽东周恩来联合署名电报的时候是什么时候?那时都已经过河了,徐陈又不肯东渡(甚至还要中央也过河西,牛X吧!),中央还能把他们怎么着,很多电报都是追认性质的!后来趁“西安事变”的时候,中央想让他们回去,让兰州的东北军接应,他们也不肯,开出中央不可能做到的条件。可以说是西路军的主要领导误判形势,葬送了保存建制的机会。最可惜五军团,草地的时候董振堂就不愿意跟着南下,后来也不想西渡黄河。在改编成5军后就一台电台,由政委黄超控制。后来董振堂率3000余人守高台城直至战死,竟然没有给他配备一台电台(黄超跟大部队在一起),这叫什么事!
[回复]
王端阳 | IP地址: 125.33.9.* | 2007/11/05, 16:30
感谢诸位的论证。日记所述,表明当时(1939年)党内是这么“定性”的。这也是历史。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222.131.113.* | 2007/11/15, 14:12
毛泽东的阴谋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222.131.113.* | 2007/11/15, 14:28
毛泽东的阴谋 1为了夺权,牺牲西路军,把罪责推到张国涛身上 2中央有被全歼的可能,让西路军去挡枪口,不让马家军东进。还有徐向前无能指挥,一人要饭 化装成农民跑回延安,李先念带100多人要饭跑到新疆。2万多人残死,冤呀。有人写了一部《西路军秘史》被毛泽东定成反咯命罪能死了。毛死后被平反。
[回复]
冯寄宁 | IP地址: 219.144.199.* | 2007/11/26, 14:59
这才是事实!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202.197.51.* | 2011/02/08, 15:50
真够BC的,这都有人相信!如果毛泽东要夺权,他干嘛还要多次争取四方面军北上,让他们在南方打光不就完了?他干嘛还要在西安事变的时候要求西路军东返(这是西路军成建制保存下来的最好时机)?他干嘛还要让陈云等人到新疆去接受李先念残部?甚至在西路军受困时还希望周恩来能花大钱买通马家军。 你就算不读原始电报,就算看看张国焘的回忆录也可以知道四方面军去青海、河西走廊等偏僻的地方发展是他的既定方针!之前因为客观原因没有实现,后来趁宁夏计划实施期间试图把全军拉过河西(因为国军追击很快控制了黄河渡口,还剩两个军没全过成,不然全完蛋)。根本原因在于张国焘等人对当时的形势判断比较悲观,跟党中央严重分歧,他总是想往偏僻的地方跑,不愿意碰国民党中央军。 三军会师红军总共才6万人左右,四方面军这边占了总数的一半多(包括原五九军团),后来的西路军也占了1/3多,当时共产党总共就这么点本钱!毛泽东为了夺张国焘的权就把这么多人牺牲掉,那他还打算用什么去夺蒋介石的权?你还不如说毛泽东是神仙,事先就预知了“西安事变”,事先就知道“西安事变”后会有国共合作全面抗日的新局面。
发表评论

称呼 (required)

标题

个人主页(可选)

邮箱地址(可选)


  http://wangduanyang.blshe.com/post/48/12221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