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斋闲话

忙里偷闲说闲话,静斋独居难静心。
个人资料
正文

三境界-也说学问

(2009-09-09 17:15:48) 下一个

            学问之三境界

牧歌女士在博克里对做学问和谈恋爱的境界作了精辟的描述,她引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这样一段描述: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并说季羡林先生也有《研究学问三境界》,阐述了他对于上述三种境界的理解:

1.入门前茫无头绪的疑惑;
2.叩门时以苦作舟执著;
3.功夫到处,灵犀一点,全盘皆透的喜悦。

因此引发了以下议论:学问与爱似乎有太多的不同,做学问可以一个人闭门造车,苦读钻研,而爱情,需要双方的呼应。故而,

1.茫茫人海终于意识到,或找到有心灵感觉的对方,即先是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找到爱的目标后,探寻对方的呼应,为此消神费力,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爱情无着,幻想落空,伊人独憔悴,最后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看到这些,同时想起大学毕业时有位同学给我写的就是这几句话。在抄完牧歌女士文章后再续貂几句。
我觉得,爱情和做学问,有不同也有相同,用这几句话来套也是可以解释通的。古人的诗是语言的精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也就可以给于不同的解释或应用。我不太懂爱情,但说起做学问,我认为光是主观也不行,要看社会效益,客观需要,并且要博览群书、广采众议,一味地闭门造车是不会有好学问做出来的。那么对做学问的境界,要是有什么境界的话,应该是:

第一境界:芸芸众生里,灯火阑珊处,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皓首穷经,在自己的路上坚持不懈。
第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天涯,一览众山小,感受一份开拓者的孤独,所谓风景这边独好。

整个一片抄袭,牧歌女士见谅了。本来不用放在博克里的,记下来以备查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静斋居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牧歌的评论:
呵呵,抱歉。还是以为研究需要社会性的,诸葛亮说过:儒有大儒小儒之分。
爱情,那么刻骨铭心的也不多见啊。大凡闹到衣带渐宽的恋爱,成就时已经能量耗尽,悲剧结尾的多。恋爱象是寻找自己的渐近线,近到一定程度就不分你我了,无限趋近一直到老,虽不轰轰烈烈也可缠缠绵绵。
-牧歌 回复 悄悄话 天下文章一大抄,喜欢就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